铁元素是地球上很丰富的,应用较早的金属元素之一,在制造钢铁、合金及磁性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作为生命必需的元素之一,铁还参与了生物体内许多重要反应。然而,铁矿石并不是由单一的铁元素组成的,它通常是由多种铁矿物和其他矿物组成。受成因和形成环境影响,不同的铁矿石具有不同形态、结构、构造和物理化学性质。
湖北省黄石地区大冶铁矿
来源:网络
在你的想象中,铁矿石是什么样子?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硬,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深邃,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尖锐,抑或是“粗犷纹理显自然”的朴实。铁矿石呈现出深灰色、黑色、棕色或红棕色,块状、条带状或鲕豆状外表,它通常致密、坚硬且重,几乎无法轻易被普通的工具打破。
赤铁矿是一种常见的铁氧化物矿物,广泛分布在各种地质环境中。它的化学式为Fe2O3,六方晶系,主要呈红色,有时也会呈现出橙黄色或棕色。赤铁矿中的理论含铁量为69.94%,它是重要的炼铁原料,也可用作红色颜料。
鲕(豆)状赤铁矿像是铁矿石家族里的“显眼包”。它看起来就像是一颗颗小疙瘩堆积而成。粒径小于2mm的小颗粒神似鱼籽,常被被称为“鲕状赤铁矿”;粒径比鲕粒更大的如黄豆般,则被称作“豆状赤铁矿”、“肾状赤铁矿”。这些“疙瘩”其实是由一层层小小的氧化铁矿物集合体构成的,在显微镜下,你会发现它们呈现出许多小小的矿物晶体,就像是一盒五彩斑斓的糖果一样。
摇元宵
来源:网络
在显微镜下观察鲕状赤铁矿,你会发现它的晶体形状各异,色彩斑斓。那么,这些“疙瘩”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它的成因和我们的做疙瘩汤或者滚元宵的过程有点类似。想象一下,当你在做元宵或疙瘩时,是不是先要准备好面粉和水,然后不断地震荡、翻滚或搅拌,直到形成一个个小小的面团疙瘩?同样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鲕豆状赤铁矿的形成也是通过类似的过程。在波浪或潮汐等动荡的水环境中,氧化铁以胶体形式存在,随着水体的往复动荡,氧化铁微粒上下翻滚,就像是面疙瘩一样,一层层地堆积起来,逐渐越滚越大。
在全球范围内均发现了大量的鲕状赤铁矿。然而,由于矿物组成复杂、结晶差以及结构独特,传统选矿技术难以加工利用,选冶效果不佳,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选的铁矿石。
“宁乡式”鲕状赤铁矿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湖北、湖南、江西及甘肃南部等地区的上泥盆统海相地层中,储量巨大。近年来由于国内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进口总量居高不下,是否能唤醒“沉睡的宝藏”,使得鲕状赤铁矿重获新生,是加强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在选冶鲕状赤铁矿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鲕状赤铁矿的选冶难题终将被攻克。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将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这一地球的红色宝藏,让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图片收集于网络(已标注来源)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编辑:马静 审核:张敏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矿产资源研究院
科普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