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说吧,鸡娃这事已经崩溃,普通人早该醒了
财富
财经
2024-11-02 11:59
北京
▲ 点击上方“马江博说趋势”,再点击右上角的“···”,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十年前怀揣美好憧憬,买了学区房、报了补习班、各类兴趣特长样样不落,渴望通过鸡娃这条路走上人生巅峰的家长们,大概怎么也想不到,经过自己一番运筹帷幄,有朝一日等待孩子的,居然是:今年,某名校本科生就业率从往年的平均超90%,到了约67%;博士生就业率,更是从2022年的100%,到今年的不足15%。某头部院校的王牌专业硕士就业率,从往届年年逼近100%,到了今年的40%,引发学生吐槽说:斥巨资送孩子出国留学,试图上演“他要回国拿回属于他的一切”戏码的家长们,在现实的冲击下,也不得不“出戏”了:在国外就业环境也不算景气的当下,超八成的海外留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回国发展;而据统计,回国就业的海外留学生,平均年薪不到18万元,与国内高毕业生约14万元的平均年薪的相比,差异并不明显;而这个数字,和动辄数百万元的留学费用相比,是杯水车薪。对于当初抱着“投资”心态,把孩子“鸡”出国的家长来说,可以说是赔个底掉。今年,各省艺考人数普遍大幅下降,部分省份甚至出现了高达40%的降幅。伴随“考上就能当明星”的营销话术,在过去十几年的演艺行业发展中,逐渐被印证为“营销骗术”,叠加近年艺考改革加码的双重影响,艺考这条路上“鸡娃”家长们的明星梦,还没开始做,甚至就已经被打的稀碎。中国有99.5%的演员都很可怜,连续工作18个小时收入极低,工作一年只能赚几千块钱,不如去送外卖。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如工作超14小时,必须按照1.5倍工资标准发放,16小时以上则是双倍工资;而现在,美国演艺工会更是“得寸进尺”,把工作8小时以上的工资争取到了一倍半,12小时以上就可以获得双倍报酬。反观目前我们基层演艺人员的生存现状,只能说是懂的都懂。话说回来,如果“鸡娃”的损失,只是家长前期付出的一些经济成本,倒也问题不大,毕竟钱没了还能赚;而更需要警惕的是,一部分家长为了“套狼”,却“舍了孩子”,人没了可就真没了。据统计,2023年,我国高中生抑郁检出率高达40%,初中生为30%,小学生都有10%;2017-2021年期间,在我国总体自杀死亡率显著下降的大趋势下,15-24岁青少年组的自杀死亡率却显著上升,突破每十万人3人。如果这还不足以点醒“鸡娃”大军,那么,我们从根源上来分析一下:在刚开始炒股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特别容易有这么一种心态:但回过头来,发现输赢其实都是市场给的,只是在赢的那些时候,自己稍微多了一点运气罢了。同样,70后、80后、以及一部分90后,从出生起就坐上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面对的是年均10%-20%的经济增速、大量的工作岗位缺口和快速提升的薪资水平。因此,辅以一定程度的个人努力,即可如虎添翼般的、充分浸润在时代红利里。但增长并不是线性的,它需要符合经济规律,一旦到达某个周期内的天花板,增长曲线就会逐渐平缓甚至衰减。近年来,我们的GDP增长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幻想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仅凭个人“搏一搏”就能“单车变摩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这部分70后、80后、以及90后,认识不到过去的种种回报,大多来自市场的恩惠,而一味追求让自己的孩子复制、甚至超越自己的战绩,无异于是希望田径选手在水路里也能赛出9秒56的百米成绩。与其执着于“鸡娃”,不如降低预期,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于孩子作为正常的普通人的人格的培养、品性的塑造、体质的锻炼上,算个账,看看什么是真正能持续的资产。起码将来在孩子不幸处于失业过渡期的时候,你的财富和人生阅历,说不定能成为助孩子走出低谷的救命稻草。产品示例
我是马江博,大变局时代,关注我,看懂趋势,看到财富。
为防走失,也请各位顺手关注一下小号“小马哥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