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面質詢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近年,本澳新興產業如現代金融、高新科技等逐漸崛起,為本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但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這些領域的人才需求與本地居民的現有技能結構之間存在差距,加強就業培訓,助力居民拓展就業前景顯得尤為重要。
其中,“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下稱“計劃”)自推出至今,每年度為居民提供每期6,000元的資助金額,從“提升居民個人素養和技能”到現時的“鼓勵進修或考取認證配合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及營造學習型社會”,配合多元產業發展更新資助清單,涵蓋超過800項獲國際及國家認可的職業認證考試,可見當局對“計劃”的不斷完善和深化,也說明當局對居民進修和產業發展的重視。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圖片)
可以看到,“計劃”經持續拓展,對居民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仍存在局限性,包括多年來資助金額維持在6,000元不變,且在期限內未使用的資助會被取消,不少居民因各種原因未能受益,都期望當局能考慮設立“持續進修計劃帳戶”,以便能夠將未使用的資助金額累積起來,更靈活地用於未來更高質量、更高成本的進修課程,藉此鼓勵居民更加積極地參與進修活動,提升自身技能水平。與此同時,新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且呈現出多樣化和高層次化的特點,結合實情,當局可在“計劃”中結合四大產業的人才需求,制訂出初、中、高階段的課程補貼政策,給予差異化的資助標準。
此外,“計劃”在內地的適用範圍僅限於高等院校所開辦的高等教育或持續教育課程,而一些與大灣區特色產業緊密結合的實用型職業培訓課程,如跨境電商、文化創意、網絡安全等,並未納入資助範圍,從而限制了澳門居民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資源。
(網絡圖片)
為此,他提出以下質詢:
01
為確保“計劃”與經濟發展緊密對接,鼓勵居民就業轉型,請問當局會否考慮結合四大產業的人才需求發展,制訂初、中、高階段的課程補貼,根據不同的進修項目類型和等級設置差異化的資助標準,例如,對於與澳門重點發展產業緊密相關且難度較高、專業性極強的進修課程,給予更高額度的資助補貼,以回應居民報讀課程的需求?
02
目前居民若於限期內未使用“計劃”金額,金額則會收回,相應降低預期成效。對此,請問當局會否考慮設立“持續進修計劃帳戶”,讓居民可以通過“進修帳戶”中累積的資助金額來支付學費,從而減輕經濟負擔,提升進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03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本澳居民選擇在大灣區內就業或創業,對進修和考取相關證照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目前“計劃”在內地的資助範圍僅限於高校課程,請問當局會否考慮將粵港澳大灣區的課程報讀、證照考試和本地執業資格證照考試納入“計劃”,以滿足本地居民的培訓需求,促進本地區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才交流和合作?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Facebook、YouTube、Instagram︰
搜索“民众建澳聯盟”關注
點一點關注我們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