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四千年前的中国!打卡陶寺遗址博物馆

文摘   2024-11-20 19:39   山西  










何以中国?

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是什么?

在陶寺遗址你可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11月12日

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集中展出陶寺出土文物230件(套)

首次系统呈现距今4300至3900年的陶寺文明



01 / 三大展厅


陶寺遗址博物馆以“地中之都 中土之国”为设计基础,建筑外观呈现一个“中”字,象征着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整个展馆设有“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三个基本陈列单元

“文化蕴化”展厅里,“树木”葱茏。彼时的晋南盆地温暖湿润,深厚的土地、密布的水沼为黍、粟和水稻等多种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为文明的兴起提供了环境和物质基础。在这里,参观者可以追溯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感受山西是怎样通过地形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形成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地理单元,从而成为初始文明与早期国家孕育、发展的摇篮,为古老文明的诞生和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进入“煌煌都邑”展厅,抬头望去,星汉灿烂。星空下,展陈着仰望星空的先人智慧。陶寺遗址出土的璇玑和圭表被学者推测为经天纬地的天文仪器,掌控时间、经略空间,辩方正位、建中立极,陶寺先民将宇宙规则引入人间秩序,建都立国。

“早期国家”展厅展示了4000年前陶寺百工兴盛、物阜民丰的社会百态。工官管理的手工业制度已初步形成,一件件彩绘陶器历历久弥新,熠熠生姿。不同阶层的生死之所呈现出严格的秩序分化,大、中型墓葬随葬器物显示出礼器特征,礼制和礼乐文明雏形初具。




02 / 核心文物


测时定位的圭表系统

从未公开展出的陶寺出土的圭尺,将在陶寺遗址博物馆首次亮相。圭表用来测量太阳的影子,水平置于地面并标有刻度的是圭,垂直于地面的柱是表。

在陶寺文化时期,圭表能够用于太阳历法的制定,还可测量寻找“地中”。以陶寺古国都城为地中测量,确定陶寺当时所在的东亚大陆的东南西北四至点被称为“四表”,并据此创立他们的“天下观”,即“东、西、南、北、中”的政治地理五方。


龙纹陶盘上的中国龙

陶寺遗址墓地出土的陶盘中,盘子的中心栩栩如生地彩绘着一条盘龙,仅从王级大墓中就出土了四件这样的陶盘。

陶寺龙盘里绘制的龙,皆形如蟠龙,身体上有鳄一样的鳞状斑纹,头部两侧方形似熊耳,长颌凸出,尤其是口衔树枝的形象,十分罕见。

陶寺王墓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到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从而创造了中原的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两周、秦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


弥足珍贵的朱书字符

陶寺遗址出土的残破的扁壶上,用朱砂写着的两个“字”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一个红色的文字争议不大,很多学者认为它和甲骨文的“文”字非常相似。争议比较大的是第二个字,究竟是“尧”字还是“昜”字,目前尚无定论。

虽然只是两个简单的字,却是中国明确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比成熟的甲骨文早了约800年。




呈现礼乐文明的雏形

陶寺遗址出土的29件乐器,包括鼍鼓、土鼓、特磐、陶铃、铜铃、口弦琴等,随葬在早期王墓中,显示八音初备,由单纯的祭器转变为标志地位的礼乐器,呈现礼乐文明的雏形。

陶寺还出土玉钺、玉琮、玉璧、玉圭等玉礼器,它们和上述乐器共同表明,“礼乐文明”在此时就已经初步形成。



03 / 数字展陈

徜徉其间,博物馆的故事徐徐展现。科技化元素如璀璨星光,照亮了历史的角落。

在这里,裸眼3D技术为参观者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参观者就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陶寺先民的生活场景和劳作画面,与先民们共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直观了解陶寺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多处智慧屏和互动沙盘则是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另一大亮点。智慧屏通过动态展示和交互操作,让参观者了解到文物背后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背景。数字化的文物展示,3D模型能让人们将细节尽收眼底。而电子互动沙盘模拟了陶寺都城的布局和建筑风貌,参观者可以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与匠心。

这些科技元素的融入,不仅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让参观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刻感受到陶寺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博物馆的故事更加生动、鲜活。


来源:国家文物局、临汾日报、山西新闻联播、SXRTV奋晋者说 

编辑:曹雯雯

校对:张雪丽

审核:王婷



事小情深!山西公安为民服务一直“在线”

取现车队“翻车”了

诈骗“花活”多 民警破案奏凯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