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保市场:2025-2029年趋势洞察与生物农药的崛起

文摘   2025-02-05 17:01   浙江  

(本图为广告,与下文无关)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中国植保市场正处于快速演变之中。随着政府对可持续性、创新和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对生物农药领域的推动,正在重塑行业的未来。根据最新分析,2025年至2029年间,中国植保市场的需求、供应和监管框架将继续发生显著变化。

宏观经济背景


经济分析师预计,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25年后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约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4.1%。与此同时,通胀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0.2%上升至2025年的1.7%。

农民信心保持稳定


尽管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但农民和农业品牌的信心依然稳定。政府的激励政策、技术进步以及市场趋势的变化为农民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竞争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仍然是影响市场动态的重要因素。农业领域的优先任务依然是保护耕地,如《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所明确的,旨在扩大耕地面积并提高作物产量。

生物农药成为重点领域


中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动生物农药领域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其在产业链中的快速增长。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创新、高效且对人类健康风险较低的产品。为了加快生物农药研发的市场化进程,相关法规已简化登记流程,减少所需试验和测试的数量,田间试验要求已缩短至一年。2017年至2019年间,中国登记了15种新的生物活性成分,而2020年至2024年6月,这一数字增加到23种。

政府优先在专业化防控措施中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旨在优化害虫管理策略,减少对合成化学品的依赖,从而降低传统植保产品中可能出现的抗性风险。结合害虫管理挑战,生物农药的使用有望减少环境影响,并提升粮食安全水平。到2025年底,预计中国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植保应用面积中将有45%采用生物农药。此外,水果、蔬菜和茶类作物也被优先纳入生物农药使用范围,种植者将获得相应补贴。政府还积极推动绿色肥料(包括生物刺激剂)的使用,以增强可持续农业实践。

作物市场动态


  • 水稻:自2016年以来,再生稻种植在中国逐渐兴起,推广了″一种两收″的模式,以提高生产力和投资回报率。这种模式在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等主要稻米生产省份得到广泛应用,覆盖面积达100万公顷,占全国稻米种植面积的3.3%。再生稻种植由于生长周期较短,对病虫害的易感性降低,因此需要较少的肥料和植保投入。
  • 大豆: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政府推广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允许在不减少玉米产量的情况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2022年,该模式覆盖面积达125万公顷,占当年大豆种植面积增长总量的67%。黑龙江省继续主导大豆生产,贡献了全国总量的近一半。然而,除草剂管理仍然是一个挑战,玉米和大豆都需要有效的杂草控制策略。

  • 柑橘:近年来,中国柑橘种植面积显著扩大,广西壮族自治区引领了产量增长。政府政策推动了这一扩张,2018年至2022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3%。柑橘已成为按农场层面植保价值计算的第二大作物,2022年市场价值达到114.58亿元人民币。


市场趋势与展望


  • 2025年关键趋势:尽管预计2024年和2025年农产品价格将因供应充足而下降2%,但中国对关键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稳定。预计大豆进口量将保持在1.03亿吨,巴西和阿根廷的激烈竞争将减少美国在中国大豆市场的份额。随着富裕程度的提高,预计对动物饲料、工业应用和出口的需求将增加。玉米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而产量预计将增加。水稻、小麦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预计将保持稳定。2023年获批的转基因玉米品种继续被采用,推动农业创新。

在植保领域,预计将从高库存转向去库存。渠道分销策略的变化将专注于加快供应链周转和改进预测。预计价格将在2024年的低点和2022年的高点之间稳定。作为″早期控制″计划的一部分,杀虫剂的使用将减少,而杀菌剂的应用将随着综合预防策略的实施而增加。蔬菜和果树中的农药使用将侧重于高效、低残留和低剂量,从而增加对这类产品的需求。

  • 展望2029年:长期结构性因素,如人口结构变化、去杠杆化和降低风险,预计将减缓经济增长。高盛集团预计到2034年GDP增长将放缓至3%,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到2029年增长率为3.3%。预计2029年通胀率将保持在2%的稳定水平。预计化肥成本上升将推动食品价格上涨,化肥价格每上涨1%,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0.2%。

农业格局将继续演变,预计在种子育种技术、国家种子库的建立以及转基因作物项目的扩大方面将取得显著进展。到2029年,转基因玉米的采用预计将覆盖80%至90%的种植面积,约3300万公顷。与此同时,受人口结构变化和饮食偏好变化的驱动,预计水稻消费量将下降,因为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以小麦为基础的饮食。

生物农药在中国植保市场中的作用将日益重要,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17.1%,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目前估计为20亿美元的生物制品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翻倍以上。2024年至2029年期间,一批活性成分将失去专利保护,这将对植保产品价格施加压力。然而,受竞争定价和因运输及环境法规导致的总体植保成本上升所驱动的量增长,可能有助于稳定市场表现。到本世纪末,中国转基因作物的扩大预计将推动除草剂使用量的大幅增加,特别是草甘膦和草铵膦。

  • 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连续九年,中国粮食产量保持在6.5亿吨以上,政府继续关注保护耕地、提高粮食质量和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关键措施包括高密度种植、农业机械补贴以及精准灌溉的扩大,以提高作物产量。在全球农业贸易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保粮食安全和满足中国庞大人口的需求仍然是首要任务。

AgroPages世界农化网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版权!

往期推荐



从产能领先到技术和市场领先的嬗变——回顾中国农药发展40年

″出海、本地化运营″----中国农药企业在全球农化市场的角色转变

智利农药登记领域:传统知名农药企业市场主导地位稳固

2024年最具前景新生物制剂,首创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世界农化网
实时报道农业领域热点事件,深度评析行业现状与趋势。AgroPages世界农化网致力于帮助农业专业人士实时获取全球农业领域热点大事件,以开放-共享的精神为用户打造农业领域最专业的新媒体平台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