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凯里市3个案例入选全国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展示

政务   2024-11-16 16:02   贵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社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主题,面向全国开展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凯里市委组织部报送的《贵州凯里市:探索“民情二维码”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贵州凯里市:“五心服务”深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贵州凯里市大风洞镇:探索“三到户”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三个典型案例成功入选,目前案例正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专题页面进行展示。



贵州凯里市




探索“民情二维码”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



贵州凯里市:探索“民情二维码”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

中共凯里市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09日13:4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贵州省凯里市以大十字街道为试点,探索建立“民情二维码”服务机制,充分激活“网格化+智慧化”综合效能,线上线下联动打通“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的新路径,真正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为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背景
城市中的老旧小区、自建房、城中村等是城市基层治理薄弱区域,“没人管、管不好、数字治理难覆盖”等问题尤为突出。凯里市大十字街道辖6个社区、1个城中村,共有205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7.25万人,流动人口7.9万人,是全市人口最密集、小区类型最多的街道。因此,今年以来,凯里市以大十字街道为试点,推出“民情二维码”赋能网格治理,通过多网合一集成要素资源、精准督办实时处理问题诉求、党建联建充实服务力量,提升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智治水平。
二、主要做法
一是集成要素“赋码上线”。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原则,凯里市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或200至300户为单位,统一划分街道基础网格。开发“智慧凯里”微信小程序,将“民情二维码”在大十字街道所辖6个社区1个城中村的284个网格全面铺开。实行网格编“码”管理,通过“一格一码、专员专码、公开亮码、群众扫码”的形式,构建网络线上服务管理社群。坚持“多网合一、一网统管”,按照“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调配、信息统一采集、工作统一标准”的思路,将人、事、地、物、组织等要素和基层党建、文明创建、政法综治、民政救助、卫生健康等事项线下统筹纳入网格,线上整合编入“民情二维码”,实现资源一体集成、要素双线联动、诉求“码”上解决。
二是精准督办“全时响应”。“民情二维码”集纳及时响应、过程跟踪、结果监督、成效回访等功能,群众点对点反映问题,网格专员全时段收集意见,“网格一社区一街道”分级响应、分类派单、协同处置,根据诉求处理难易程度和各级处置能力,实行紧急事项即刻办、疑难事项提级办、热点事项联合办。明确网格专员全流程跟踪事项办理,咨询类诉求当日办结反馈,办理类事务第一时间告知群众处置流程、办理时长及跟进事宜,同步建立街道层面问题反馈督办机制,明确主要领导总调度、联系社区领导具体调度、纪工委及督查室督办调度责任,线上时时调阅事项办理情况、开展数据研判,线下采取工单提醒、会议商办、电话催办、书面督办等方式,对超期未受理诉求及时发出工作预警,对重复投诉、多人反映诉求进行重点督办,群众也可通过平台实时掌握诉求办理进度,对办理结果进行评价,形成“受理一分办一整改一反馈一问效”的工作闭环。
三是党建联建“一码共治”。针对基层治理中人力不足、专业度不够等问题,凯里市在大十字街道按照“街道统筹、社区主导、部门参与、资源共享、综合治理”原则,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构建“一码共治”服务模式。建立“网格党群议事会”机制,从“双报到”结对联系单位党组织和驻社区部门中选派党员骨干到社区担任兼职委员,发动38家州市级单位党组织、6048名在职党员及88支居民“红色志愿服务队”线上报到,结合部门职能和党员专长,通过“群众点单、网格专员转单、社区党组织派单、包联单位党组织与在职党员接单、服务对象评单”模式,引导在职党员线上线下“双渠道”履职,推动从小区互联、社区互联到区域互联。健全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和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整合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联户长、楼栋党员、“邻里先锋工作队”等各种力量,通过“示范带头”“结对帮扶”“联片包户”“组团服务”等方式,参与“民情二维码”诉求办理,并将党员参与小区治理情况与积分管理挂钩,激发党员服务活力,赋能网格善治。
三、工作成效
针对辖区群众多、问题矛盾多,党群联系少、主动服务少等的问题,通过整合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小区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楼栋长这些红色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在参与社区建设、治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感到了暖心、舒心。
一是激活城市治理新动能。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推行“民情二维码”服务机制,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网格治理效能,凯里市大十字街道网格员通过“民情二维码”接到居民对事件的诉求反映后,立即通过系统上报社区、街道。社区联动驻区单位集中研判,会同物业、业委会商办,街道纪工委督办调度解决,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拓宽城市治理服务链。凯里市创新“社区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社区红管家’接单、服务对象评单”的“四单联办”工作制度,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实现“发现问题—收集问题—分流解决—反馈总结”全流程闭环。依托“民情二维码”“码”上服务平台拓展“四单联办”服务广度,将网上政务服务、志愿服务等功能融入平台,实现群众“码”上点单,社区“码”上回应、快速办理。今年以来,凯里市大十字街道收集辖区居民“急难愁盼”民情信息578条,已办结578条,办结率达100%。
三是增强城市治理驱动力。将“民情二维码”与凯里市城市党建品牌“社区红管家”深度融合,在网格小区、居民楼栋全面推广,主动上“码”亮服务,推动“民情二维码”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首选,构建党群互动、邻里互助新风尚。今年以来,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在辖区各居民小区“上码”2251条,惠及居民群众十多万人。
四、经验启示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码上”管理。基层治理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必须坚持将党的全面领导,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贯穿数字化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从整体性、全局性的高度有效整合多方力量,推动部门联动,实现调度有序、执行有力。
二是完善机制推动“码上”治理。凯里市依托“民情二维码”通过推行“四单联办”的模式就是着力增强治理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和完善基层数字化治理中的联动体系,推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同时“民情二维码”的推广也推动基层治理由纯粹的线下街道、社区等空间和事务的治理,逐步扩展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治理与服务,大幅度提升了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赋能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基层减负增效得以实现。
三是聚焦群众诉求“码上”办理。“民情二维码”管理服务平台的推广运用,进一步深化“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实现问题发现、信息收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综合评价工作流程的高度集合,让群众足不出户、动动手指,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同时,社区也能为居民提供精准、快捷、高效的服务。



贵州凯里市




“五心服务”深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贵州凯里市:“五心服务”深化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中共凯里市委组织部

2024年09月14日15: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贵州省凯里市围绕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谁负责”、党组织“怎么建”、党组织“起作用”等问题,探索实施党群连心服务、驿站暖心服务、专线贴心服务、党课融心服务、践诺诚心服务“五心服务”党建载体,全面加强新就业群体联系服务和权益保障,助推新业态健康发展。
一、背景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以灵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的重要阵地。同时,在新就业群体中也存在着医疗、居住、出行等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如何更好地保障新就业群体的权益、让他们融入城市的基层治理,成为城市发展新的课题。凯里市位于贵州东部,是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辖11镇9街道,辖区面积1569.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72万人。目前,全市有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7950余名,其中登记在册党员132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党群“连心”服务,“链”动赋能
搭建党群“连心桥”,抓组织强引领、抓队伍强支撑、抓服务强保障,以“党建链”赋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织建在“链”上强引领。构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行管部门联动推进、镇(街道)属地兜底管理责任体系,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共建、派员帮建等方式,推进新业态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在选派党建指导员或纳入镇(街道)党组织管理同时,引导群团组织先行进入,为组建党组织培土育苗,共成立道路货运行业党委1个、货运行业党支部6个、网约车企业党支部3个。
二是队伍聚在“链”上强支撑。采取“内选外派”等方式,配强党组织书记10名,并积极推动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决策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突出“按需选派、双向选择”,全覆盖配优党建指导员。实行“双培养”机制,在定期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基础上,突出在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企业骨干中发展党员,并指导企业从党员中招聘、培养、选拔业务骨干,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吸收新就业群体入党积极分子5名,接收预备党员2名。
三是服务抓在“链”上强保障。建立行业党委委员联系新就业群体企业党组织、街道党委组织委员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月一联系、一季一走访、半年一反馈”帮带新就业群体党员、1名党员结对3名群众工作机制,并通过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将思想引领、技能培训、生活救助等方面优质服务引入新就业群体中。
(二)驿站“暖心”服务,引优聚能
依托党群服务资源,构建阵地、匹配供需、组团帮扶,打造“联络有驿站、需求到驿站、困难找驿站”的暖“新”凝“新”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阵地,建“联络站”。以“暖蜂行动计划”为抓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物流园区、新业态企业、个体零售店等资源,按照有标识、有场地、有设备“三有”标准,在新就业群体相对集中区域,打造行业党群服务前沿阵地,形成173个户外劳动者综合服务站、新建“司机之家”综合服务站3个、179个“城市驿站”、10户“暖心商户”等。
二是匹配供需,建“服务站”。依托行业党群服务阵地,就近就便提供休息、饮水、停车、充电、急救药品、商品打折等贴心服务,不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健康义诊、公益理发等关爱服务。开设社区“四点半课堂”“颐养中心”等,面向新就业群体家庭“一老一小”提供作业辅导、日间托养、文体活动等邻里服务,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安心工作。
三是组团帮扶,建“民情站”。制定5大类21项服务清单,整合市场监管、交通、人社、工会等13个市直部门和镇(街道)力量,采取阵地联享、组织联建、部门联动、资源联合、活动联办、困难联帮“六联”模式,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服务凝聚和促进发展工作,共开展技能培训28场次、“夏季送清凉”“端午粽飘香”等暖心活动85场次及解决公租房22套。
(三)专线“贴心”服务,精准提能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建立联席专班、推进行业专办、选派助企专员,着力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
一是联席专班搭建“服务线”。建立“党员问需、企业党组织集需、镇(街道)党(工)委解需、行管部门党组织应需”党群定期对话、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举办座谈会、设立见面日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共收集意见建议73条,解决新就业劳动者子女入学、证件办理、权益维护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86个。
二是行业专办畅通“民生线”。发挥行管部门资源优势,依托微信群、行业网站、“12345”“12328”热线等,畅通民意诉求、权益维护通道,共推送工单43条,处置欠薪舆情线索11条等。
三是助企专员护航“生产线”。持续选派党员干部担任新业态重点企业和基层网点助企专员,发挥联企、助企、稳企、强企作用,“点对点”开展党建指导和纾困解难,结对服务货运行业企业75家、网约车行业企业14家、物流快递公司8家、网络直播平台11个。
(四)党课“融心”服务,育“新”蓄能
注重党性教育,以形式多样、丰富生动的特色党课,力促新就业群体共鸣共情。
一是开设课堂“讲”。采取领导讲政策、专家讲理论、部门讲业务、先锋讲事迹、党员讲成长等形式,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做合格共产党员、职业技能提升等内容,开展专题党课、视频收看、主题党日和学习研讨等182场次。
二是搭建平台“宣”。按照“阵地共享”和“一室多用”原则,采取企业自筹配套、区域统筹保障等方式,打造党员活动室、有声图书馆、心语小屋、驿站图书角、职工书屋等理论政策、业务技能、生活百科宣教平台47个。
三是创新形式“学”。创建晨间课堂、班前一刻钟、“指尖”课堂、“红色先锋”微信群等,引导新就业群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探索党员轮值领学、行业联学、党团共学、云上优学、外出游学、上门送学、以赛促学等多种形式,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理论水平和职业素养。
(五)践诺“诚心”服务,多维释能
推行新业态企业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承诺、践诺、评星(积分)、评议”一体化管理办法,引导其“诚心”融入基层治理。
一是亮诺践诺树立“新”标杆。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红旗车、公益直播间等,引导党员、青年人才等从遵纪守法、诚信运营、服务社会方面公开亮诺、主动践诺。如,直播创业青年潘雪为当地银匠带货,5年创收近千万,让民族传统技艺“出圈”又“出山”。
二是领岗认责展现“新”风貌。深入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和“文明随手拍”活动,推动新业态领域11家党组织及党员向服务站点、所在社区报到纳管,发挥“熟门熟路”优势和“红色探头”作用,协助开展网格治理、文明创建、隐患排查等工作,帮助解决基层治理难题680个。
三是积分量化激励“新”作为。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党员积分管理机制,细化党支部5个方面评星标准和党员4个方面积分指标,积分作为党员履职尽责、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构建党员作用发挥长效机制。
三、经验启示
(一)找准基层党建与行业发展切入点,夯实“两个覆盖”。要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的壁垒和传统单位制党建的组织管理模式,推动行管部门,行业企业分类优化党组织组建,或以选派党建指导员、党建带群建等方式,扩大党组织引领和服务范围。
(二)打通行业党建与社会资源联结点,提升服务温度。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需寄有形管理于有效服务中,调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提供政策供给,要素支持和服务保障,建设“司机之家”“暖心商户”等党群服务阵地,让新就业群体成长有通道、解困有场所,权益有守护,诉求有回应。
(三)突出区域党建与行业优势契合点,增强治理合力。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长效机制需引导企业党组织、党员融入社会治理,并通过党支部星级评定,党员积分管理及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党员作用发挥。



贵州凯里市大风洞镇




探索“三到户”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贵州凯里市大风洞镇:探索“三到户”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中共凯里市委组织部

2024年10月04日14: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大风洞镇辖区人口3.7万人,主要以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地形属中山、中低山区,村民多靠传统农业为生。随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逐年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诉求日益增多。为有效解决群众诉求,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风洞镇致力唤醒农村党员的第一身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有效破解基层“赚不到钱”“叫不动人”“办不了事”等问题,探索党员联系到户“连民桥”、民情走访到户“解民忧”、产业联结到户“帮民富”“三到户”,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做法
(一)党员联系到户“连民桥”
将基层党建工作与网格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在网底结合起来,构建起网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新格局,激活基层党建一池春水。一是织密“一张网”。结合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机制,实行党员干部包片联户“1+1+1+N”工作模式。镇部门包村,17个村划分65个网格,明确村干部为网格长并分包一片联户网格。同时,根据党员分布状况和群众居住情况,遵循“居住相邻、就近就便”原则,将党员纳入全镇65个网格,网格内的党员“对接”联系多个农户,织密基层治理网。通过将党员包片联户网格和综治中心“多网合一”整合成“一张网”,筑牢党在群众工作中的基础。目前,全镇65个网格386名党员联系农户2205户。二是用好“六大员”。抓好党员干部在联户走访中充当民意调研员、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群众服务员、文明监督员、致富帮带员“六大员”作用,通过民情日记等形式收集民情民意,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妇女儿童服务协会等自治组织,实现村情民意联排、政策法规联宣、矛盾纠纷联调、邻里互助联动、家风文明联树、致富项目联建,形成纵向到网格、横向到党员群众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最大限度打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最后一公里”。三是用实“两张表”。每月党员干部走访联户农户并收集民意诉求,村“两委”汇总诉求建立清单,并在微信QQ百家群、党务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每季度末村“两委”将采取走访反馈、会议反馈、公示反馈的方式把办理情况台账向群众反馈,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诉求办理情况,切实把“诉求清单”变成群众的“满意清单”。目前,全镇公示民意诉求收集清单和民意诉求办理情况221次。
(二)民情走访到户“解民忧”
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解决群众的各类问题及矛盾纠纷。一是定期走访。通过坝坝会走访、敲门行动入户走访、群众主动反映等收集群众诉求,对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和诉求现场即办,变民意“肠梗阻”为“直通车”。截至目前,召开坝坝会330场次,收集诉求374条,现场解决诉求72条。二是定期研判。村党支部每月利用党员大会听取党员、干部收集诉求情况,通过支委会研判,按照“五定工作法”限时完成任务。对短期内难以解决或需多方协调的问题反馈至村,村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召集本村乡贤、能人、寨老等召开协商议事会,一事一议,精准施策。村党组织每月将无法解决的难题呈报镇党委,镇党委定期召开会议研判民生诉求,找准问题突破口,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措施和完成期限,做好跟踪及销号工作。村级办理并答复群众诉求125个,镇党委研判办理民生诉求21个。
(三)产业联结到户“帮民富”
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引领,结合各村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三变三转”改革,让产业利益联结到户,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一是土地流转拿租金。村“两委”积极动员农户流转闲置土地,帮助村民获得流转费,再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承包给合作社或公司发展凯里平良贡米、水晶葡萄、白茶、油茶、蓝莓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目前,全镇流转土地3200亩,发放租金94余万元,惠及群众700余户。二是基地务工挣薪金。土地流转出去后,解放部分劳动力。按照“组建一支队伍、带动一批就业、成就一片产业”为目标定位,由村“两委”牵头,通过优先选用脱贫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众成立村级职业劳务队,劳务队可就近到本镇基地务工,也可以接收镇外劳务订单,企业开展免费的田间技能培训,解决农户不会干、不能干的问题,推动普通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来,开展技能培训7场次,农民就近就业430余人次,发放务工费172万余元。三是发展产业分红金。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致富帮带员作用,支持鼓励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以党员为纽带吸引在外乡贤回乡创业。注重龙头企业、大户带动,采取“党支部+公司+脱贫户(农户)”方式,按规模大小把帮扶资金注入规模企业和种养殖大户,以年底分红方式给脱贫户、监测户、普通农户等进行分红,实现培育大户、带动散户、保底分红脱贫户的目标,形成抱团发展新格局,帮助脱贫户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成效
(一)有效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大风洞镇17个行政村共计有65个网格8282户,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农村党员为网格员,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基层治理机制。同时,通过唤醒农村党员第一身份,发挥他们“人熟、事熟、理熟、有威信”的优势,协助开展基层治理,并带领村民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庭院美化、护林防火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促进乡村更加精致化管理。
(二)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采取党员定期走访和领导常态下访的方式,建立诉求收集与解决台账,全镇累计收集诉求568个,通过村党组织研判、镇党委协调、帮扶单位支持、社会力量助力、群众自发参与等多种渠道,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目前,已经解决367个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矛盾纠纷调解类诉求,增强群众幸福感和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基层党组织的好形象在基层树起来,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有效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秉持产业富民思路,聚焦“两地两茶一果”产业,全力盘活闲置低效项目,以产业振兴带动群众租金、薪金、红金三增收。“凯里平良贡米”采取“五个统一”模式,2023年新米销售近40万斤,同比增长30%,都蓬、都力、都辉、平良、石板、下寨6个村寨抱团种植户亩均增收6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均超万元。
四、探讨
(一)吸引人员回流,储备后备力量。针对在读大学生、毕业返乡暂未就业的大学生、退伍返乡暂未就业的退伍军人等优秀年轻人才,各村要加强摸排掌握,将他们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动态管理台账,安排1名支委成员和1名老党员结对帮带。通过聘岗、提供实习证明等方式,吸引鼓励青年同志到村工作,参与基层治理,为建设美好家乡添砖加瓦。对于表现良好的,择优吸收入党,加强党性教育,为“三到户”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二)加强业务指导,强化对内宣传。梳理指导和督促工作清单,镇党建办每个月选择到一个村党(总)支部指导党员大会,邀请包村部门和包村领导列席,听取党员收集诉求情况和村党(总)支部书记汇报诉求研判及解决情况,用“土话”宣传“三到户”是什么、党员如何发挥作用,同时统一制作联户长联系卡,张贴到所联系户的家门口,提高联户长知晓率,让群众有诉求时能第一时间找到人反映,提高诉求收集率,提升农村党员对品牌的认同感和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
(三)强化横向沟通,减轻基层负担。坚持“三到户”工作和镇六办七中心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业务部门多沟通,全镇工作要统筹,让基层干部和村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服务群众上,让“三到户”党建品牌推动基层治理的工具,而不是一项工作负担。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张作恒
编审:王志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邮箱
   klsrmtzx@163.com
投稿咨询热线
0855—2208600

时政凯里
权威发布 对外宣传 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