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展览】丨“年画娃娃”剪刻纸

文摘   2024-11-20 18:35   青海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描绘的就是“过年贴年画”这一年俗中的仪式性活动。
年画产生的确切年代尚有待考证,目前所知它与上古时期的年节活动有密切的关联性。
一般认为,“过年”最早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除旧迎新的仪式包括了驱邪纳福的内容,如放爆竹、饮屠苏酒、吃却鬼丸、舞傩驱邪以及贴春联、贴年画等。
直到如今,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这就是“贴年画”这一古老年俗的遗存。
作为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年画不但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傲居龙头,也是中国人世俗生活史和观念史的重要见证。
中国从南到北,年画的产地众多,风格多样,但是在内容上,却是大同小异,表现的都是驱邪纳福之意。
我们从年画的类型上,可以求同存异、窥斑见豹,了解年画中究竟都有哪些与“生活和观念”相关的年味儿。
了解年画,是认识年俗传统的第一步,也是勾连先人的价值观并由此理解自我文化身份的一种途径。
画面中,一对胖乎乎、笑呵呵的男女娃娃,骑在两条泛着金光的大红鲤鱼上,男娃怀里抱着一个贴着“福”字的大桃子,女娃肩头打着一柄金如意。
桃子又称“寿桃”“仙桃”,象征着祈福家中老人能够健康长寿;金如意象征着事事如意,心想事成,能给人带来好的运气。
男女娃娃的周边,点缀了很多具有浓郁传统民族吉祥,喜庆寓意的元素。
一对喜鹊落在盛开的梅花树上,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玉米棒子寓意五谷丰登、粮食丰收;一对莲蓬象征着“多子多孙,子孙满堂”;一盆长势旺盛、结着红果的万年青,寓意家业长青、繁荣昌盛。

——END——


来   源:木子剪纸

编   辑:郭   齐

审   核:马爱蕊

总监制:张玉全

声   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610979959@qq.com删除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门源县文化图书馆
发布免费开放、全民阅读、艺术创作、群文活动、非遗传承、文物保护等工作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