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母校 | 文学与传媒学院寒假实践活动第六期

文摘   2025-01-28 18:07   浙江  

文学与传媒学院

寒假实践活动第六期


回访母校,

传递温情,

助力申硕    



团队信息

回访学校:东阳市巍山高级中学

回访时间:2025.1.17

实践队长:武戈戈

实践队员:陈泽豪



前期准备

我们提前联系了以前高中的班主任,告诉老师我们的回访计划,确定了回校时间。同时预览了学院发放的PPT和资助介绍文件,进行适当添加,了解母校对回校宣传的规定,计划好宣讲的内容,时间安排,确保回校宣讲可以如期完成。



回访故事

再次和高中的同学相聚在母校门前,内心不禁涌现出曾经的经历过的一件件小事。熟悉的土地承载了三年的时光,记录着我跟同学们的点点滴滴,其中有着欢喜和乐趣,有着很多失落和挫折,也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我的到来犹如一个钥匙,打开回忆的大门。




走进教学区,我能感受高三学弟学妹们紧张的学习气氛。刚刚历经首考的洗礼,在他们脸上,我却看不到一点松懈的神情。每个班每个同学,都在埋头苦干,认真钻研眼前的题目,没有一丝声音。老师们在走廊来回踱步,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和同学们走路都尽可能静悄悄地,生怕打扰到他们。

趁着短暂课后时光和活动时间,我走进班级宣传温理工,发放传单,讲解PPT,介绍了我们学校的基本情况,专业录取分数线和未来发展的前景。同学们都出乎意料的热情,问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很多男生问我学校有几个球场,也有很多学弟学妹关心学校附近的饭好不好吃,有问学姐漂不漂亮的,有问学校附近有没有好玩的地方,也有问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的。这些我都一一耐心的回答,分享我半年来的大学生活,关于尝试一些手语,剧本,辩论比赛的故事,关于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和规划的重要性,也分享了加入学生会的一些感悟。让他们明白,大学阶段丰富多彩,每个人都能探索到不一样的生活。作为学长,我还分享了自己关于高考最后冲刺阶段的一些感悟,提出了一些建议,鼓励了一些首考不是很理想的同学,为他们加油打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结束宣讲后,我们看望了班主任,在之前,老师还严厉地在班里监督同学们学习。我分享了很多在大学里的经历,对很多事提出一些看法。老师耐心地建议我多走出去,在能力上,小到班干部学生干部,大到一些活动比赛,都要尽力尝试。在学习上,不能松懈,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最后老师鼓励了我,勉励我继续前行,我跟老师一一合影留念。



巍巍古镇,再阁长安。作为学校重建的历史文化建筑,长安阁不仅象征着母校的严谨学风,更影响着每一位走出校门的巍中学子。




半年的时光,学校变化不大,我还能找到很多熟悉的事物,也能看到很多崭新的事务,代表了学校的发展。古亭伫立,小桥流水;环境宜人,风和秀丽。北麓亭作为学校的地标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是每位学子心灵的栖居。






宁静的图书室,趣味多多的娱乐室。




思绪万千

武戈戈

往事依旧清晰,等待某个瞬间,被重新拾起。校园里熟悉建筑,一个个身着校服的学弟学妹,都让我想起来那段值得铭记的时光。

学弟学妹们的热情勾起那段拼搏时光的回忆,老师亲切话语让我想起当初的点点滴滴。虽然我离开了母校,去迎接更广阔的未来,但这里永远有我的一份回忆。

宣传之余,游览了久违的校园。半年的时光,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母校增添了很多新事物,也留存旧日的轮廓。我在这里付出了很多,得到了很多,也牵挂了很多,衷心祝愿母校能越来越好。


陈泽豪

再回母校,熟悉感扑面而来。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青春的回忆。曾经觉得漫长的走廊,如今几步就走完;往昔破旧的教室,已焕然一新。

遇到了当年的老师,他们依旧亲切,脸上多了岁月的痕迹,可眼神中的关怀未变。和老师交谈,那些被珍藏的校园趣事被一一勾起。

这次回访,让我深深感恩母校的培育。它不仅传授知识,更塑造了我的品格。离开时,我默默祝愿母校越来越好,为更多学子照亮前行的路,也期待下次归来,能再续这份温暖情谊。



END

文字编辑:网推部 张傅涵

文字排版:网推部 张傅涵

图文来源:实践志愿部

审稿:李漪宁 杨雨欣 张傅涵

初审:黄挺亮

二审:郭大鹏

三审:钱成敏





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我们

温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
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为大家提供分院相关资讯,温理学子最贴心的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