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承担的生物芯片技术与医疗健康创新应用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3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现场交流研讨。本次沙龙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常凌乾担任执行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助理教授张传禹担任学术秘书。
主旨报告环节,香港城市大学于欣格以“用于健康医疗的智能柔性生物电子”为题,介绍了基于柔性电子的人体感知与交互技术在生物医疗、健康监测、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清华大学盛兴作“植入式光电神经调控与检测器件”报告,探讨运用新型的光电材料与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工艺策略实现植入式的光电芯片,强调微电子和光电子等信息器件与生物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集成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钟景以“基于超顺磁响应的磁粒子成像技术与装备”为题,介绍作为新型医学成像技术的磁粒子成像,如何通过测量磁纳米粒子的超顺磁响应及频谱,实现对活体内磁纳米粒子进行三维定量成像。
自由发言环节,青年科学家们围绕柔性可穿戴、微纳米操控和植入式、可降解等生物传感技术在医学、生物工程和健康监测中的广阔应用及发展潜力等发表真知灼见。对话交流环节,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韦学勇、四川大学研究员耿佳与青年科学家们进行了探讨交流。
与会青年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生物芯片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面临着多样化的临床需求和成本控制的挑战。医疗系统的复杂性对生物芯片技术提出了高灵敏度、高通量和多功能整合的要求,而医疗资源有限性则对生物芯片的低成本和易用性提出明确需求,因此生物芯片的研发与应用必须在高技术性能与低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建议高校与企业凝聚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源,从临床应用场景出发,在多组分检测、个性化医疗、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方面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生物芯片创新体系,引领精准医疗和健康监测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助力医疗现代化和科技进步。
会前,青年科学家们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电生理中心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生物芯片技术在神经科学和医疗健康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