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志是安徽绩溪人。
安徽绩溪其实是他的祖籍。
胡家祖上从安徽绩溪迁到江苏泰州,胡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泰州度过的。
2012年12月,十八大后,胡同志考察了江苏泰州。
他在那里出生、求学和度过青少年时光。
自1978年回乡葬父后,他就再没回过泰州的家。
胡同志自幼丧母,母亲因病去世时他才7岁。
虽然缺少母爱的关怀,但胡同志从小就很懂事,不顽皮,“从不同人斗嘴,不同人吵架”。
有时贪玩一点,大人在旁边稍微“哼”一下,他就马上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很快改过来。
在周边邻里们眼中,青少年时期的胡同志话不多,不张扬,专心学习。
上小学时,有一次他在班里被选为班长,连家里也不知道,后来还是从他同学那里了解到这件事。
他品学兼优,成绩优异,深受教学老师们好评,多次担任班长,培养出领导才干。
胡同志高中毕业时,正值全国上下热烈盼望工程建国的美好前景,高等教育也正是理工科当道。
胡同志一心想要报考清华大学,但老师却建议他说,以成绩论,虽可以上清华,但是出身“成分”不好,还是不要选填热门科系。
在跟父亲一番商量之后,胡同志选择了当时属冷门、毕业后要“吃苦耐劳”的水利工程系。
1959年,年仅17岁的胡同志以高分从泰州中学毕业,如愿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
离开了江南小镇来到首都,入读全国最高学府,是胡同志人生的一大转折。
大学期间,胡同志依旧秉持着小学初中高中的一贯学风,成绩非常出色,5年大学生涯,除了一门功课得过4分外,其余的全是满分5分。
同时,他是学生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并担任过清华大学学生文工团舞蹈队的团支部书记。
这可以算做他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开始。但他当时绝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共青团中央书记。
1965年大学毕业后,胡同志留校任教。
1968年,胡同志主动向组织申请,去“党需要服务的地方”甘肃,历练干事,为国家建设出力。
他从刘家峡最基层的技术员工作干起,历经14年的艰苦奋斗,辛勤工作,于1982年,被提拔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才离开甘肃。
胡同志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时候,团中央书记处一共有7位书记,团中央第一书记为王兆国同志。
胡同志、王同志二人带头轮流冲洗厕所。这现在看来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当时王、胡两人确实经常这样做。
这段往事至今还在团中央内部传为美谈。
1984年,胡同志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仅过一年即1985年便出任贵州省委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88年底,中央任命胡同志担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3年后,他升任常委、书记处书记,时年49岁,是当时最年轻的常委同志,被看作未来的希望。
2002年,在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同志当选为总书记,在次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成为领导集体中的领军人物。
从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到贵州省委书记,再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直至成为总书记,胡同志在中国最艰苦的地区经受了艰难的磨练,苦过心智,劳过筋骨。
从位于北京前门附近的团中央所在地,到故宫旁边的中南海,不到2000米,胡同志走了18年。
废除农业税、北京奥运会、载人航天工程圆满成功……那十年办成了许多大事,民族振奋,昂扬向上;当然还有汶川、玉树两次大地震,天地变色,山河同悲。
2012年12月27日,卸任总书记职务的胡同志轻车简从,回到了阔别34年的故乡。
此时,距离十八大胜利闭幕,刚过去一个多月时间。
在泰州期间,胡同志登上望海楼、俯瞰泰州城、察看城河水、重回稻河头、走进科学发展展示馆,与乡民叙乡情。
泰州市青年路和东进路的交汇处,矗立着一幢20多层高的工商银行大楼,大楼的一侧是一座有着两进院落的平房。
平房门牌上写着“多儿巷3号”,这是胡同志在泰州的旧居所在。
12月28日上午10时许,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胡同志回到了阔别53年的母校泰州中学。
这是泰州最好的中学。
在泰州中学迎春路老校区1959届高三(4)班的教室里,胡同志的座位依然保持原样,黑板上有当时老师的板书,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也复原了当时的情形。
走进教室,胡同志激动地坐在曾经的书桌前,在自己当年的座位上留影。
他深情回忆,“当年我们搞勤工俭学,买了个理发推子,给老师理发,给同学理发,都不要钱。”
在教学楼西侧的空地上,胡锦涛栽下了一棵银杏树留作纪念,并邀请夫人刘永清一起浇水。
在校史馆里,胡同志一眼就认出了当年读高中时的校长于一平的照片。
泰州中学蒋建华校长向他赠送了当年的高中学籍卡、评语汇编、1959届高三(4)班毕业照等。
胡同志激动地翻阅这些保存完好的老照片、老资料,并欣然收下。
在同学会上,虽然53年过去了,他仍然一下子就认出了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叫出了每个人的名字。
《泰州日报》在报道胡同志回乡之旅时写道:“一别多少年,青砖黛瓦翘首望。熟悉的乡音,犹在耳边说沧桑。”此情此景,让人忍不住在心底唱起那首《故乡最吉祥》。
2013年3月,全国两会上,胡同志卸任国家主席。
1个月后,卸掉所有职务后的胡同志,首度公开亮相,参观了著名景点桂林、阳朔。
之后,还看了《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和刘三姐饰演者黄婉秋聊天。
2013年9月13日上午,胡同志回到了祖籍地安徽省绩溪县的龙川村,会家乡人、喝家乡水、观家乡景。
安徽绩溪被誉为“徽厨之乡”,胡氏一脉,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整个家族历史上人才辈出。
和泰州一样,他参加工作后就一直没有回过绩溪老家。
胡同志来到老宅、走进祠堂,认真的看家中的一景一物,并和夫人在其祖父的房间沉思并逗留许久。
参观时,当工作人员端上了家乡“金山时雨”茶。
胡同志对夫人刘永清说:“不要站着,来,坐下,我们一起来喝杯家乡茶。”浓浓乡情,可见一斑。
退休后的胡锦涛,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温和慈祥了不少,笑容也日趋增多。
回到故乡的胡同志非常高兴,还破例与当地基层领导、乡亲们一起在龙川迎宾馆吃了顿饭,安排的是六菜一汤。
2014年4月9日上午,胡同志到访湖南大学,并参观岳麓书院,让公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
胡同志当天身着深色夹克,态度和蔼,只有少数的随行人员。
在岳麓书院参观的一个半小时中,时任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朱汉民负责为胡同志作讲解。
岳麓书院大门前,有一副闻名天下的对联,上曰“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当胡同志踏进书院大门,即被这副楹联吸引。
他对一旁的朱汉民说,在中国历史上,湖南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将士和伟人,“湖南当之无愧这副对联”。
朱汉民说,早在10余年前,胡同志到湖南考察时,就表示希望到岳麓书院参观,因公务繁忙未能成行。
卸任后,在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胡同志才如愿前来岳麓书院参观。
参观过程中,岳麓书院工作人员备好纸笔,请胡同志题词。
胡同志予以婉拒。
在工作人员的再三请求下,他最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落上日期。
4月14日上午,在已故中共领导人胡耀邦逝世25周年前夕,胡同志一行前往湖南浏阳中和镇胡耀邦故居,逗留一小时,期间向胡耀邦铜像鞠躬致敬。胡耀邦是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也曾担任过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共中央总书记。
16日,胡同志一行来到湖南凤凰参观游览,所过之处群众自发鼓掌、异常激动。
此后的2015年10月,胡同志还在福建武夷山参观考察,和网友偶遇,并亲切交谈。
按照他本人的要求,自卸任之后,所有的活动,官方媒体一律不作报道,人们只能从偶遇网友们发表的朋友圈、自媒体作者发布的图文视频以及地方非官方的媒体账号、网站上看到关于胡同志考察的信息。
与退休后的胡同志接触过的人透露,胡同志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十分享受含饴弄孙的生活。
他退休后的最大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但喜欢同普通人聊天。
每天早起后,胡锦涛就会练书法、吹口琴和剪纸,兴致一来,还与夫人扭上一段东北秧歌。
胡同志的儿子也十分优秀,近年来屡屡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当然,人们更应该记住的是,他提出的发展理论: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位卑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