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演出、农技咨询、科普宣传、志愿服务……四季更迭,无论寒暑,建宁大地上总有一支支实践服务队活跃其间。他们深入乡村、走进社区,将欢声笑语、科学知识和医疗资源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近年来,建宁县持续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惠民举措,旨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送技下乡,助农增收
“有了农技专家的指导,我们信心倍增。现在知道每个季节该如何管护,技术运用有效提升了果品的产量、品质和效益。”11月15日,建宁县春花农场负责人陈文栋感慨道。
建宁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等“五子”特色产业体系。近年来,“三下乡”活动内容不断扩展,通过多部门、各层级联动,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各类人才常下乡、常驻乡,传播技术、传承文化,为农村送去温暖、办实事。
不久前,建宁县举办了2024年高素质农民(省级资金)果子产业培训班,围绕建宁果业发展现状、结构调整、落叶果树土壤管理、翠冠梨智能分选技术及应用等内容,为全县果农、果业企业和合作社提供专业培训。
“我们邀请了省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带来了丰富的技术知识。”建宁县农业农村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余添发表示。除了利用“三下乡”平台,他们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地头送科技等形式,为农户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次培训非常实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建宁县里心镇果农李大叔兴奋地说,他计划回家后仔细研究专家讲授的知识,按标准管护果树。
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
“大妈,先给您量个血压。”在里心镇上黎村,村民们排起了长队。当天,建宁县医疗专家团队为群众提供针对高血压等常见病的答疑解惑和初步诊疗,同时开展科学用药、合理膳食的健康宣教。
“平时去医院看病很麻烦,现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医生们特别有耐心,真是既便民又暖心。”上黎村村民们赞不绝口。
这一变化得益于建宁县推动“三下乡”变为“常下乡”,医疗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和巡诊义诊活动。
“这项活动既方便了群众就医,也帮助我们医生更好地了解基层群众的健康状况。”建宁县医务科科长徐文龙说。
优质医疗资源是农村的稀缺资源,也是农民的迫切需求。建宁县以“三下乡”为契机,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通过畅通医疗资源下沉渠道、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成立名医工作室、提升基层医疗人员能力等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缓解看病难问题。
文化种进百姓心田
11月19日,2024年建宁县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暨“送理论、送文化、送文明”实践活动在客坊乡举行。活动将舞台搭到村头,将理论知识送到群众心坎里,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现场,舞蹈《盛世中华》、音乐快板《文明建设重在肩》、非遗木偶戏、故事宣讲《一粒种子的“星火燎原”》等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了建宁的文化成果、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节目很精彩,希望以后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客坊乡村民刘斯安笑着说,节目通俗易懂,文化下乡活动接地气、聚人气。
为确保文化下乡活动贴近群众、让群众受益,建宁县将文化内容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从群众需求出发送出文化“大餐”。
“作为文化工作者,送文化下乡的同时,自己也深入基层、接地气,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建宁县文化馆馆长宁萍是“三下乡”的常客,自2021年起每年都参与活动。
文化惠民接地气,志愿服务暖人心。主舞台热闹非凡,台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样精彩。来自宣传、文化、科技等多个部门的专家和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医疗义诊、科普知识、农业技术咨询等服务。
近年来,建宁县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载体,由县委宣传部、县委文明办、县文旅局联合组织实践服务队,深入全县乡村(社区)开展“送理论、送文化、送文明”活动,将健康和快乐送到群众心头。
为贴近群众生活,建宁县组建了“福源福语”宣讲团、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等宣讲团体,利用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资源,与群众面对面开展理论宣讲,让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这种宣讲方式新颖有趣,既观看了电影,又在轻松氛围中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市民黄先生称赞道。不久前,建宁县“福源福语”理论宣讲轻骑兵以“电影+宣讲”的形式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1年以来,全县已组建“福源福语”、巾帼宣讲等宣讲队伍20余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370余个,开展线上线下宣讲560余场次,文化惠民活动230余场次,推出快板、三句半等文艺宣讲节目20余个。
来源:三明日报(记者 宁柳云)
编辑:曾岚
初审:曾岚
1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
转载请注明出处:建宁县融媒体中心。
3
欢迎投稿或提供新闻线索,投稿邮箱:rmt3980093@163.com;联系电话:0598-3982545。(投稿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