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聚焦特色 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美食   2024-11-21 17:13   河南  

 提示点击"宝丰城事"关注~小城大事早知道


MA JIE SHU HUI

因地制宜 聚焦特色

宝丰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因“宝货兴发,物宝源丰”,北宋宣和二年,宋徽宗赐名“宝丰”。宝丰马街书会是中华曲艺的一大盛观,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曲艺艺人负琴携鼓,汇集于宝丰县城南马街村,说书亮艺。据史料记载,马街书会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宝丰县因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马街书会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被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国务院公布马街书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世界纪录协会认证马街书会为“世界最大规模民间艺术大会”;2017年1月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

每年书会期间,马街书会赶会人数可达10万多人。但是会期一过,日均游客尚不过百,文化资源的展现和利用存在节点化现象。如何推动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通过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盘活均衡文化资源配置,促进曲艺事业发展,擦亮“中国曲艺之乡”金字招牌,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宝丰县委、县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2024年5月份以来,宝丰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引导扶持,精心筹备谋划,完善服务保障,高质量开展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持续高位推进,建立工作联动机制

一是高度重视,完善组织保障。宝丰县拟定了《关于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马街书会说唱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5月8日,召开由宣传部、说唱中心、人大、政协、文广旅局等21个成员单位参加的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推进会,动员全县力量,共同推进马街书会景区常态化工作;7月9日,组织宣传部、说唱中心、文广旅局、文联、文投公司、曲艺学校等相关单位到马街现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推动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工作顺利实施。同时,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牵头的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协调办公室,统筹调度常态化演出工作。

二是引导扶持,激发企业活力。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原则,经过前期评估,引入河南马街书会说唱艺术团公司经营常态化演出工作。试运营初期,政府每月给予10万元的扶持资金,助力企业良性运转,促进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顺利进行。

(二)精心筹备谋划,高质量开展常态化展演

围绕“娱”这个核心,由河南马街书会说唱艺术团公司牵头承办,县文投公司合作参与,推动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活动顺利开展。

一是全方位培养曲艺演艺人才。通过曲艺传承所传授、马街曲艺培训学校培育以及戏曲进校园等各种方式积极培养各种年龄段的曲艺人才,确保曲艺人才不断层。4月22日,宝丰二高举办“兰芳曲艺班”开班第一课,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鼓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为学生上了第一课。今年以来,曲艺传承所开设班次3000次,上课人数 2万余人次。

二是高标准筹备常态化演出节目。首先,组建曲艺创作团队,由县曲协牵头,积极创作符合时代政策、广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节目。其次,建立说唱节目库。对县内以及省内外知名艺人进行梳理、对接,挑选质量高、受欢迎的节目入库,确保游客享受更高质量的视听盛宴。

三是积极开展名人引流。首场演出时,以刘兰芳先生及其弟子为主,北京京剧新秀缪祉欣、省曲艺团相声演员魏鹏等名家参与展演。融合新时代和传统文化元素,将年轻人喜欢的国风版戏歌《武家坡》《梨花颂》及国粹京剧《凤还巢》《霸王别姬》等选段作为亮点展演。第六届河南省牡丹奖获得者肖计英、铁振芳坐镇“马街书场”。首场演出后,场馆内进行“马街书场”为主题的长篇大书。周六、周日持续开展“马街故事”综合性演出。“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强化演出形式创新、沉浸式节目创新,力争实现天天都有新看点、周周都有引流点、月月都有引爆点。

(三)完善服务保障,打造文旅产业全链条

宝丰县委县政府动员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分阶段分步骤对马街村实施美化、绿化、亮化打造,恢复古街、古巷、古寨壕,植入曲艺文化元素,鼓励建设以“曲艺”为特色的餐饮、住宿、演艺等设施,与马街书会景区“三馆”形成互补,逐步完善文旅产业链条,使广大游客看在马街、吃在马街、住在马街,推动景区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围绕“吃”,在马街村道路周边,号召有资质的商家进行规范化餐饮经营;在节假日时,组织宝丰县特色小吃入驻景区;同时对食品经营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培训,确保食品安全。

二是围绕“住”,在马街书会入口和马北村党群服务中心东侧2处,共建设42间民宿,入口处的28间已完成主体建筑;对接县域内品质较高、距离较近的酒店,对来宝游客按照协议、团队优惠价格住宿。

三是围绕“行”,优化新增公交线路,依托县域内高铁站、火车站、高校等场所,新增到马街书会4辆24班次公交车,并在节假日、重要活动期间增加车辆和班次;马街村周边的7条道路,纳入今年农村公路路网升级改造项目;在马街书会景区新设100辆共享电动车停车点位,方便群众出行。

四是围绕“游”,在马街书会景区加装建筑的氛围灯、广场灯、轮廓灯,增强氛围感;重新部署常态化演出所用的舞台、音响、灯光等设施。

五是围绕“购”,以全县的文旅文创产品为主,找到与马街书会IP结合点,设计折扇、泥塑、汝瓷挂件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开心购物、满载而归。

二、取得效果

(一) 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截至10月28日,共演出“马街故事”26场,“马街书场”177场。线上线下观众270余万人次。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相关文章在新华社、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头版、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今报头版封面图、平顶山日报社等权威媒体刊播(发)。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给广大曲艺爱好者提供了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场地,同时,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弘扬与发展。

(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常态化演出以来,马街的人流量大约有16万人,前3天每天3万人以上,日常千人。常态化演出开始以来,引入宝丰县特色小吃入驻,秋月梨、小米醋、炒蚂蚱、兴隆张饺子、马街艺人大烩菜等带来营业收入100余万元。目前,宝丰县曲艺从业人员9000余人,带动相关产业收入600余万元。结合宝丰文化元素,设计文创产品古法艾草合香牌、汝瓷手工镶嵌饰品等文创产品,带动从业人员200人。

(三)助力乡村振兴。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以曲艺为主题,马街三馆为依托,挖掘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凸显说唱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餐饮,直接和间接带动周边村庄100余人就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群众致富。

三、经验启示

宝丰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原则实施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工作。特色文化资源、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常态化演出持续运行的关键。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注重集文化交流、文化创意、文旅链条打造为一体的平台整体搭建和运行,探索了一条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特色资源。整合宝丰特色曲艺文化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普惠化、均等化,开展曲艺进校园、曲艺展演等活动,不断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基层,进一步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设曲艺传承所、曲艺培训班等提升曲艺爱好者的演出水平,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有效促进曲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二)整合运行平台。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在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原则的同时,更加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一是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制定《“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宣传方案》,积极与权威媒体、网红、流量明星等联系,加大对马街宣传推介力度。二是搭建融合发展平台。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整合了评书、快板书、相声、河南坠子、魔术、戏歌等周边非遗传承人,使散居的艺人参与到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建设中。这些艺人通过参加培训、展演,不断提升技艺、加强对曲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是搭建交流互助平台。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打破地域界限,吸收省内外知名艺人交流学习,抱团发展。河北曲艺家协会会员、邯郸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鲁俊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宋德全,国家二级演员侯红莲、王双凤等知名艺人多次来宝丰助演。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通过“抱团发展”形成合力,提升宝丰文化影响力,实现了以文化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三)整合保障措施。为了有效推进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工作,成立了马街书会景区常态化演出工作专班和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协调办公室,拟定了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注重宣传,充分利用信息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宝丰公共文化云平台、官方微信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建立宣传推广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指导,协调办公室坚持每周例会制度,并且每月向专班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马街书会常态化发展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来源:中共宝丰县委宣传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同城信息

宝丰城事
关注宝丰城事,每天分享大城小事!宝丰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