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年终总结大会上,面对领导抛出的“明年完不成目标就裁员”这颗重磅炸弹,员工们一时间鸦雀无声。
有人面露茫然,有人心生恐惧,甚至会有些人选择低头默认。
但在这种场合下,真正高情商的员工,不会只是一味被动接受,而是懂得主动回应,既不冒犯领导,又能维护团队士气。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在这样的场景中用高情商化解尴尬,甚至赢得更多信任。
年底,公司总部会议室。
人事部发完数据,领导开始对全年业绩进行点评。
台下的员工们低头看着手中的总结材料,会议室里充斥着紧张的气氛。
“今年,我们的目标完成率只有78%,差得远啊。”
领导的语气有些严肃,手指敲了敲桌子。
他话锋一转:“明年的指标更高,如果还完不成……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公司可能会调整架构、裁员。”
话音未落,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小刘是市场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听到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他转头观察同事们的反应:有的人低头沉思,有的人偷偷和旁边人交换眼神,但没人开口回应。
“完了完了,裁员!难道真要到我头上?”
小刘心里一阵慌乱,但他随即想到:如果不表态,领导会不会觉得大家士气低落?要是我说错话,会不会显得不成熟?
就在小刘犹豫时,坐在他旁边的运营部主管小周站了起来,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对领导说:
“领导,我有个想法。
刚刚您提到今年完成率是78%,确实离目标有差距,但我们也看到,在部分业务上还是有增长点的,比如B端市场的客户复购率提升了30%。
我想问一下,明年的具体目标上,是否可以再细化一下方向,比如我们应该把重点资源投在哪里?”
小周的这番话一出口,现场的气氛明显缓和了不少。
领导点了点头,说:“这是个好问题,确实有些指标需要进一步优化。
明年我们可能会调整一下市场策略,稍后再和大家详细沟通。”
紧接着,又有几位同事陆续提问:有人问具体考核标准,有人建议加强跨部门协作,甚至还有人主动提出愿意承担新的挑战。
原本压抑的氛围逐渐被打破,会议最终在相对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会后,小刘忍不住问小周:“你刚才站出来发言,心里不怕说错话吗?”
小周笑了笑:“怕是肯定怕的,但你要知道,面对压力和不确定性,沉默只会让人觉得我们没信心。
反而主动提问,既能表现出我们的责任感,也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啊。”
从这个场景来看,小周的行为其实体现了两个关键的高情商沟通技巧:
1. 从问题中寻找积极点,缓解压力
面对“裁员”这样的敏感话题,大多数人会本能地沉默或焦虑,害怕多说多错。
但小周的做法却是先肯定现有成绩,接着引导话题转向更具体的目标和策略。
这种积极的回应,不仅能缓和领导的情绪,还能展现出团队对未来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陷入焦虑或恐惧时,适当的正面反馈可以帮助打破“消极循环”。
在沟通中,主动寻找积极点并加以强调,能够有效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
2. 用反问代替反驳,展现思考力
小周并没有直接反驳“裁员”这件事,而是通过反问的方式,将话题引导到“如何实现目标”上。
这种技巧不仅避免了直接冲突,还能体现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建设性态度。
根据非暴力沟通理论,反问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同时也能给自己争取时间思考。类似的反问还有:
“您提到明年需要更高的业绩目标,我们是否可以从资源分配上做一些调整?”
“裁员确实是最后的选择,但在此之前,我们是否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尝试?”
通过这样的提问,既能展示自己的理解能力,又能推动问题的积极解决。
面对职场上的“高压发言”,你会选择沉默、附和,还是主动回应?
其实,真正的高情商并不是一味迎合,而是懂得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妨试着回忆一下,这一年里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场景?
如果换做你,会如何应对?欢迎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