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对苏丹停火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结果显示14票赞成、1票反对,而反对票来自拥有否决权的俄罗斯。这项由英国和塞拉利昂共同提出的决议,旨在呼吁苏丹交战双方立即停火,以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然而,俄罗斯的否决使得这项草案未能通过,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英国外长更是直言这是“令人遗憾的耻辱”。
此次表决中,中美两国一致投下赞成票,这一罕见的共同立场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中美在国际事务上立场鲜有重叠,但在苏丹问题上,两国选择支持草案的出发点却并不完全相同。美国的支持更多基于其一贯的干涉主义传统,而中国则是出于对人道主义的关注和对地区稳定的期待。
苏丹的内战已经持续了19个月,冲突双方的武装对抗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数据显示,自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2.7万人丧生,860多万人被迫背井离乡,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苏丹原本就脆弱的经济和社会体系在战争的摧残下几近崩溃,成为国际社会必须正视的一个悲剧性案例。
在表决中,俄罗斯以“维护苏丹主权”为由投下反对票。俄方强调,苏丹政府应拥有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外部干预的权力,而草案中提及的某些条款可能被解读为允许外国势力进入苏丹。这一理由虽然从国际法的角度存在争议,但也反映了俄罗斯对外部干涉问题的高度敏感性。
中国在这次投票中选择了支持草案,但同时也表达了对草案部分内容的保留意见。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表示,草案在起草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苏丹方面的合理关切,这一不足值得反思。傅聪的发言也透露出,中方的支持并非无条件,而是更多基于对战争对平民影响的忧虑和对国际社会推动和平的期待。
英国外长对此次草案被否决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俄罗斯此举使国际社会在苏丹问题上未能发出统一声音。然而,这种指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苏丹问题的核心不仅是交战双方的冲突,还有背后复杂的历史、宗教、部族和地缘政治因素。简单地通过外部力量强行推动停火,未必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苏丹的困境只是当前国际局势的一个缩影。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地区的冲突愈演愈烈。俄乌战争持续至今已两年多,双方冲突的烈度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因美国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打击俄罗斯本土而可能进一步升级。此外,中东地区的局势也风高浪急。以巴冲突外溢效应显现,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甚至伊朗都被卷入,中东第六次战争的阴影笼罩整个地区。
这样的多点冲突格局,反映出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不稳定的多极化阶段。大国之间的博弈加剧了局部冲突的复杂性,而战争的扩散效应又进一步削弱了全球治理的能力。国际社会对和平的渴望与地缘政治利益的冲突,正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大障碍。
从此次苏丹停火草案的争议来看,中方的立场值得深思。中国的投票更多反映了对人道主义原则的坚持以及对和平解决冲突的信念。而在国际社会频频出现分歧的大背景下,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罕见共识,或许可以为未来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对于苏丹来说,国际社会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战争与和平的,还是冲突双方自身的选择。战争的代价无疑是巨大的,如何避免更大的灾难,将是所有参与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