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少琢磨别人,多端详自己。| 齐桐

文摘   2024-11-30 19:30   上海  

齐桐|文
11月,几乎都在出差,跑了七八个城市,赶在尾巴上回到上海。准备在12月以静观、反思、求己,蓄能为主。
坐火车或飞机,是胡思乱想最多的时候,也是读书最密集,时长最久的时候,但是效率不高,容易读一会就困。翻《传习录》就很好,一来读起来晦涩不太容易懂;二来不是甚么连续的故事,即停即困即睡。
坦率地说,这几年不管是创业还是生活,总有一些困难,也总有一些好转,而一点一点地变得越来越坚定和向好,全拜王阳明所赐,阳明心学是我行至此处的明灯。
最近在课堂上,有时也会聊到王守仁,聊到心学,聊到『心即理』,聊到『知行合一』,聊到『致良知』,聊到『我心光明』……当我昨晚坐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的时候,关于2025,我亦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我讨厌宏大的叙事,那些古往今来在很多时候既与我无关,也不可复制及借鉴。还是说说当下来得好,于是我写下了这样一个标题:少琢磨别人,多端详自己。
越发理解了那句话:"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自己。"我们从小长到大,穿过人山人海,跨过山和大海,以为见过很多人,经过很多事,以为行至此时此地此境,是自己与人交手,与事交战的结果,其实并不是,由心学来看,是我们与自己的心境交手交战而已。
转念,自然难之又难。我们的心,看世界,看人看事,都会变,我不知道境会不会随心而转,至少,心会成长、磨炼、积淀,乃至绝望、心死亦是一副田地。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心态、情绪和感受不同了,我们自然不复为昨日之我。心念,不管多难,你自然而必须要转,不然你便是落于昨日心套之中的人。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那么,如何算得上拙,如何又算得上诚呢?其实,这里的拙,我理解为心之体,这里的诚,我理解为是意之动。而至拙,便是心之本体;那至诚,则是意之未动。
那些心与意,我们不必标榜高尚与否,我们只要致良知之知即可,做一个不内耗的人,不耗电,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环保。很多人告诉我:齐老师,我天生就是一个很内耗的人。我相信,所以我建议你听懂我所说的话,以及心学。
我之所以说"少琢磨别人",并不是说我们要谋划算计他人,只是想说:我们对别人如何看待与评价自己,少一些琢磨,少一些在意。这是减少内耗的第一步,也是唯一一步。
我举过一个例子,同样的电视摇控器,同样的放两节七号电池,有的可以用一年,有的只能用两个月。很明显,那个只能用两个月的遥控器,电池会自己跑电。这是最可怕的情形,之于人,便是同理而贴切。
每一个内耗严重的人,自然也是一个跑电严重的人。那如果出厂设置就是这样一个摇控器,还有得救么?不但有救,只需一个转念,便得了救。那药方也不过止此四字:知行合一。举个小例子吧:
有朋友,还不少,都跟我说:我也想像你一样做自媒体,但一直没有做。
我说:那就去做,先做起来。
朋友会说:我不想出镜,也不想发朋友圈。
我会说:那你为什么想做自媒体?你又为什么不想出镜和发朋友圈。
他说:我想建立个人品牌,但怕人们对我评头论足。
我说:品牌最好的结果就是有人评头论足。你如果现在你在『想要的』和『怕丢的』之间选一个念头,你选哪个。
"那我还是选『怕丢的』"
我说,那你就告诉自己,我是一个没法通过自媒体做自己品牌的人,只要接纳了这一个结论,你就舒服了。
我从不标榜和规劝任何人去提升认知,反而我只劝人知行合一,真诚地对自己。少琢磨别人的想法,多敬畏自己的使命,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是有使命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应该配得上使命的召唤
我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铤而走险的人,会同时追求安全无虞
证明自己真行和承认自己不行,都很容易让人心情舒畅。最让人内耗和不舒畅的是:在意别人的否定,又无力自证
追求和维护人设,其实是内耗的人典型特征。内心强大,知行合一的人,从来不在乎人设,因为人设永远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以及毫无意义的标签。我们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长大,是一个又一个把标签贴到自己身上的过程,而成熟,则是把一个又一个标签从身上撕下来的过程
再说一说『多端详自己』吧。
最近几年,步入中年,个人和公司都有了一些转变,致良知三个字,是头顶上最无上光明的如电法眼。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个人理解为:你的行动是有心之动机决定的,你的心之动机是有起意动念决定的,你的起意动念是由你的价值观和认知决定的。
不管你做了什么或者将要做什么,永远没有无辜二字,凡言凡行,皆从心从意。你可以没有信仰,但总要有所相信,你信什么,你就会想什么;你想什么,你就会做什么;你做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
那么,2025年,你信什么?
反思自己, 内观自己,人到中年,摊牌吧,别装了,不端不装是真正的端庄。可惜的是,我看到真正做到时常反思、总结人生的朋友差不多。
如果你问我人生成败的判断标准是什么,我会告诉你:少留遗憾。
那是我的认知,于是我当略有纠结时,意念动了,我自问:做与不做,这会留有遗憾吗?
如果你跟我说:我不管做与不做,都会有遗憾。
我想说:对不起,那不叫遗憾,那叫贪婪
新的一年,少琢磨别人,多端详自己,问自己想做什么之前先问下自己想要什么?问自己想要什么之前,先问下自己相信什么?
别纠结,别内耗,那是最不值的人生。

桐话
桐话里不都是骗人的,用文字解读成年人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