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漳州古籍文献数字化回归与利用工作暨《漳州典藏》编纂工作启动仪式在漳州古城举行。省委党史方志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盛泽,市领导张鸿、胡栋良、曹阳,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晓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庆元参加活动。
活动在精彩的舞蹈和朗诵表演中拉开序幕。随后,王盛泽、胡栋良、陈庆元分别致辞。
漳州典籍文献是闽南文化、福建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漳州市委市政府对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的信心决心和对传承千年古郡文化、赓续城市文脉的坚定魄力,是漳州做好古籍文献工作的重要保证,《漳州典藏》将成为漳州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盛世修文、修史立典是重要文化传统,漳州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经典古籍文献,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对提升漳州文化软实力、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深远意义。开展古籍文献数字化回归与利用工作,事关文脉赓续,要群策群力、守正开新、精益求精,落实好全周期要素保障,坚持推陈出新,用现代理念、现代手段为传统古籍整理出版开辟新的空间,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融入百姓生活。
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为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侨办)、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由市委史志研究室、市文旅局主办,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市政协文史委、市档案馆、民进漳州市委员会、市图书馆协办。活动期间还召开了漳州古籍文献数字化回归与利用工作专班会。启动仪式后,与会人员到闽南书院参观古籍展示,聆听陈庆元教授专题讲座《漳州古籍整理漫谈》。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理学南传重镇
曾涌现出陈淳、黄道周、张燮、
蔡新等一批文化名人
历代先贤留下的典籍
铸就了漳州人文的特质
奠定了“漳州学”文献基础
在前期开展的漳州古籍文献征集工作中,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海内外乡亲鼎力支持,初步汇总梳理漳州古籍文献存目多达1500余部,存世可查400多部。编纂工程启动后,将进一步对漳州自古以来的所有古籍文献进行系统调查、搜集与整理,并推出纸质图书和数字平台两大部分。
该工程是漳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传承和发扬漳州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举措,将为漳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8月31日,市委史志研究室、市文旅局、漳州闽南书院共同举办专题讲座,特邀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献与海疆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陈庆元教授,主讲《漳州古籍整理漫谈》。
陈庆元是福建金门人,研究领域为汉魏六朝文学文献、闽海文学文献。
讲座上,陈庆元从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漳州历代古籍调查、典籍书目的编制、古籍整理举隅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漳州古籍整理和编制的基本方法。
“要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建立一支古籍整理队伍。”
陈庆元以调查张燮著述、邱炜萲著作为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致的分析,充分展示了福建文人在编修方面的造诣,并为漳州古籍编纂提出具体建议。
古籍,指1911年之前书写或刻印、排印、影印的书籍,或虽然出版时间在1911年之后,但作者生在晚清、写作基本完成于晚清的书籍。开展漳州历代古籍调查,应搜集收录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历代正史《经籍志》、历代地方史、私家藏书目、诗文别集、历代笔记和其他著作,整理制作成《漳州古籍书目》,按经、史、子、集四部编制,每条书目下列作者及其里籍、著作卷数、版本、存佚,并注明藏书单位和藏书之处。《龙溪县志》《漳州府志》等方志中,均记载了张燮的著作。据调查,张燮参修的著作有《漳州府志》《海澄县志》《东西洋考》《偶记》等18种,编辑著作《芝庭瑞应卷》,辑校《七十二家集》《初唐四杰集》,拟辑刻《唐贤七十二家集》,辑选《清漳韵苑》,拟纂《闽中艺文志》,编张于壘《麟角集》,补张于壘《山史》,校订蒋孟育《恬庵遗稿》。邱炜萲已刻自己著作《菽园赘谈》《读〈黄帝本纪〉》《五百石洞天挥尘》等10种,已刻他人著作《朱九江先生论史口说》《金城唱和集》等5种,已出版著作《菽园赘谈》《庚寅偶存》11种。古籍整理著作应有一篇学术性较强的《前言》,启发和引导读者进行阅读。点校应有较好的底本,以及合适的参校本。深度整理还包括搜集作者传记、著作序跋、诸家评论并附年谱或年表等。漳州有一批学有专长、热爱地方文献工作的老专家、老学者,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中青年学者,他们是《漳州典藏》工程的中坚力量,在古籍整理实践中应建立一支本地古籍工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高质量完成《漳州典藏》这一文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