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助的智能化心理测评
前言导读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有关测量理论和技术的方法学科,旨在对无法直接观察的潜在心理特质进行测量,例如智力、人格、心理障碍、认知能力等。传统心理测量方法包括问卷、心理测验、量表等,均需要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心理测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职业考试选拔、临床诊断等领域,是评价个体能力和心理健康诊断的重要科学性工具。
传统心理测量主要采用纸笔、访谈或计算机化的测验方式,存在三点局限:第一,大部分传统测评采用自陈量表,如心理健康、人格、态度等,需要依赖被试的主观回忆和自我评价。然而,个体的主观判断并不能完全反映事实,尤其在职业选拔等高利害场景下,往往受到社会称许性影响,导致个体的虚假作答;第二,认知活动被抽象为简单的测量任务,导致与真实生活脱节,生态效度低,无法准确预测个体的实际表现。第三,传统测评收集的数据规模较小,数据高度结构化,仅覆盖一种数据类型。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催化了心理学领域的技术发展,大大促进了心理学研究内容与方法的革新。而对心理测量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赋能”传统心理测评手段,提高预测、筛查、诊断的精度和信效度,同时提升测评的效率和隐蔽性。
近十年间,人工智能对心理测评的影响产生了两阶段的研究方法转变。第一阶段,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提高了心理测量可利用的数据类型,研究者可采集社交媒体数据、电子游戏数据、智能穿戴设备数据,从大量数据中挖掘个体的行为特征与心理特质间的关系,实现对个体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的自动化预测。第二阶段,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突破,即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横空出世,一方面有极大潜力进一步提高心理特质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借助大语言模型蕴含的大量信息和文字图像生成能力,心理测评工具有望实现自动化开发流程,辅助完成测验各环节的设计,甚至辅助研究者产生新型的智能化测验。
近期,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微软亚洲研究院、剑桥大学测评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国际认知心理测评与提升大会于7月6日至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隆重召开。大会旨在深入研讨心理测评与认知提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整合多学科方法,推动心理和人才测评的理论和技术突破,面向解决人工智能时代的问题。
在7月6日的大会主论坛中,剑桥大学心理测评中心的一众学者介绍了通用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GenAI)对提升心理测评预测精度和测验设计开发的潜力,重点讲述心理测评如何利用AI实现方法突破。John Rust教授介绍了GenAI在个人诚信测评中的潜在应用。GenAI能够辅助心理测评各环节的设计,例如生成测试项目、测评界面、项目分析等。同时,GenAI可作为诚信和道德行为干预和潜在影响的媒介。
John Rust 教授
借助大语言模型的强大生成能力,可以构建不同于传统文字表述的、高趣味性、高隐蔽性的新型人格测评。David Stillwell教授分享了GenAI在两项人格测评研究中的应用。第一项研究中,通过分析用户的在线头像图片便可预测其智商,揭示了个体对图片的倾向性能够暴露性格及一些心理特征。第二项研究中,David Stillwell教授利用大语言模型生成基于图片的大五人格测验,通过设计适当的prompt和参数,大语言模型可以生成大量反映人格特质的备选图片。初步结果显示,借助大语言模型生成的大五人格图像测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相比传统测验,有隐蔽性和趣味性的优势,而大语言模型的测验建构思路可广泛迁移到其它心理测验。
David Stillwell 教授
大语言模型可辅助构建智能交互式的高阶认知能力测评任务。7月6日下午,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部的崔迎教授分享了她在批判性思维测评方面的最新实践。批判性思维被定义为聚焦于信念和行动决策的反思性思维。崔迎教授重点探讨了当前测评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她在最新研究中提出包含“观点→证据→结论→反馈”批判性思维流程的智能化测评工具。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并分析学生在作答过程中的注意兴趣区和反应时间。该研究为批判性思维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展示了智能化交互式评估方法在高阶认知能力测评的最新应用。
崔迎教授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塑造心理测评的研究取向,极大程度上拓宽了传统心理测量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建模手段。研究者可以获取个体真实数据,开发更加仿真的任务情境, 获取多模态的数据进行协同分析和建模, 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测评。
不久的将来,随着大语言模型的持续发展,心理测评的信效度、测评形式多样性、智能化水平、开发效率将有极大提升。同时,心理测评的发展亟待跨学科的深度合作,通过整合心理学、人工智能、脑科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先进理论和前沿技术,共同推动认知心理测评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迈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姜力铭, 田雪涛, 任萍, & 骆方. (2022).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心理健康新型测评. 心理科学进展, 30(1), 157.
刘冬予,骆方,屠焯然,饶思敬 & 沈阳.(2024).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心理学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1),30-37.
刘冬予 & 骆方.(2024).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和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中国考试(03),18-27.doi:10.19360/j.cnki.11-3303/g4.2024.03.003.
供稿 | 袁玉琢
排版 | 余 樊
北师大MAP
——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MHR2.0方向介绍
MHR2.0数字人小訫
北师大心理学部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MHR)于2015年开始招生,是MAP专硕项目最早形成的专业方向之一。随着AI时代的到来,社会和企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北师大心理学部自2024年6月起决定升级MHR方向,推出MHR2.0,致力培养能够应用和研发心理测评工具,掌握赋能组织发展的技术方法,擅长使用智能技术解决组织中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MHR2.0的核心理念是潜能激发,成就卓越人生,通过升级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培养适应AI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强调心理洞察和通达管理,结合智能化测评技术和组织赋能方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专业训练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北师大MHR
官方邮箱:bnumhr@163.com
咨询电话:010-58808272,010-58805857
全网搜索字段(微博、微信、B站):北师大心理学部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