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言行举止是否异常
服药周期、情绪波动
计分考核、亲情会见
......
在监狱工作中的平凡时刻
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就是
罗学兵,中共党员,2020年6月毕业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同年通过司法联考进入省第二监狱工作,先后在责任警、狱内侦查职能警、病犯监区分监区长岗位锻炼,因工作表现突出,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获个人嘉奖2次。
罗学兵所在的监区集中关押着精神病罪犯,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人格障碍……每一个精神病专业名词的背后,都是一名名需要管教的罪犯。
刚来到监区,得知即将管教的对象中有精神病罪犯后,罗学兵心里最大的感受是:发怵、难。他特别记得第一次和自己的师父——民警老王处理罪犯郭某打架一事时,内心的忐忑。大多数精神病罪犯情绪非常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犯病时具有严重暴力倾向,事发当时周围还有其他罪犯,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住现场,引发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小罗,别怕,跟着我。”师父仿佛看出了罗学兵内心的不安,冷静沉着的话语犹如“定海神针”,打消了罗学兵的顾虑,当即整理装备,跟上师父的步伐往外跑去……现场处置、分场管控、个别谈话、大课教育,师父带着他有条不紊地稳住了这一突发事件。之后回看监控录像整理报告时,罗学兵体会到了监狱民警的职业价值,看着即将混乱的犯群自从民警到达现场指挥后逐渐变得有序、恢复如常,他从心底萌生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要尽快锻炼本领,成为像师父那样的警察,确保监区的安全稳定!”
此后,罗学兵开始在“小题”上做起了功夫。比如,这个郭某为什么打架?是病理还是心理引发的?能不能找到这类突发事件的规律呢?
在师父的带领下,罗学兵学着整合信息、分析研判。他仔细翻阅郭某的档案,认真观察郭某的日常表现,在一桩桩“小事”中多角度分析,主动找其谈话,讲法律、聊亲情,并教导郭某学习写作,向监狱教育改造科投稿。经过罗学兵长达几个月的“诊疗”,郭某情绪逐渐稳定,其投稿的文章也多次刊登在监狱的《育伦新报》上。这次“解题”,让罗学兵增强了教育改造罪犯的信心。
“小邓,罪犯范某改造情况怎么样?”
“小邓,罪犯金某的亲情电话打了吗?”
“小邓,罪犯李某今天的药吃了吗?”
......
工作第四个年头,小罗也开始带上了徒弟。新警小邓说:“我师父罗学兵每次出差,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来询问罪犯情况,叮嘱我一定不能放过任何小细节。”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个小细节都是组成工作的一部分。”提到给徒弟小邓打电话,朴实的罗学兵憨厚地笑了:“所以出差在外,电话打得就频繁些。”
罗学兵爱“操心”,也是个“工作狂”。每当有急、难任务或监区警力紧张时,他便主动请缨。从驱车几百公里执行任务,到寻路几千公里实地家访罪犯家属,再到完成刑满释放罪犯“必接必送”工作,他都往前冲、顶上去。
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许多罪犯动态,“微”动作、“微”情绪、“微”状态,字里行间,都是他对如何更好教育改造罪犯的仔细考量。他说,自己一直记得刚到监狱参加工作时,监狱职能部门给新警上课时说过一句话:“每一名罪犯都是一本书,关键在于从细微处读懂和理解,从而找到有针对性的‘最有效的教育改造’这一重要篇章。”读“书”做“题”,罗学兵是认真的。
2023年,罗学兵担任分监区长后,监区安排他主要负责精神病罪犯的管理教育。一向敢啃“硬骨头”的罗学兵笑呵呵地告诉师父:“‘题’又难了,学习得进阶了。”
顶撞对抗、拒绝吃药、突然哭泣……精神病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困难重重,与普通罪犯相比更需要精细“读题”,还要充分研判危险性评估、心理测试、病犯风险等。面对交流难、管理难、改造难等等难题,罗学兵没有“望洋兴叹”,常用“打铁还需自身硬”来鞭策自己,认真钻研业务。
罪犯刘某有躁郁症,在教育谈话中一直沟通不畅,不服管教。虽然有师父指导的“加持”,可实际操作还得自己来。罗学兵多方学习、边行边试,一步步化身成为耐心细致的“心灵导师”,通过教育谈话、亲情感化、兴趣培养等方式,开心扉、解心锁、搭心桥。一年时间里,凭着对每一件“小事”的细心、每一道“小题”的专心,罗学兵成功攻坚转化了4名思想顽固的重点罪犯。
他说:“能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小事’做成教育改造好罪犯的‘大事’,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审 核:谢普丁
编辑校对:宣传教育科
本文制作:普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