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等15部委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立老年期痴呆综合连续防控体系,涵盖老年期痴呆预防、筛查、诊疗、康复、照护等多个环节。
“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痴呆患者人数约1500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比例大约有60%-70%。”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说,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患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发现通常依赖于一些临床症状的出现,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还可能会有一些性格改变、情绪波动,比方说平时很友善的老人突然开始跟人起争执。
“其实,AD的整个病程可长达20-30年,最早从无症状的脑内病理改变开始,随着病理负担逐渐增加,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并不断进展。”郁金泰说。早期阶段可考虑使用疾病修饰疗法,例如Aβ靶向治疗新药;痴呆轻度阶段可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痴呆中重度阶段可使用NMDA受体拮抗剂。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心理辅导、生活方式的指导(如戒烟、适量运动、改善睡眠习惯)、光疗、音乐疗法等。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岳玲主任医师谈到了这些年来的患者变化。“最开始来记忆门诊的多数都是中重度痴呆,直到老人出现不认识家人、出门迷路、晚上不停翻找东西、觉得家人偷他东西,家人忍无可忍才带来就诊。”
强调“主观认知下降”这组人群。因为研究发现,最早可以发现症状的人可能还是患者自己。年纪大了,记忆总是在“走下坡路”,但这个下坡路是缓是陡,需要医生来鉴别。如果主观感觉到认知下降,能来记忆门诊,有可能被查出是很早期的认知障碍患者,就可以进行积极干预。
2024年,两款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进口创新药在我国获批上市。Aβ靶向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显示,经过18个月的治疗,患者病情恶化的速度减缓。何为“早期AD”?郁金泰说,这类患者有轻度认知功能下降,但还没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来看,早期就诊求医的比例仍然非常低。他牵头开设了认知障碍专病门诊,希望能更早地筛查并发现早期病人,给予更多治疗的机会。他说,以前认为AD“不可防不可控”,而现在,理念要更新了。《柳叶刀》杂志的痴呆预防报告提出了14个可干预的痴呆风险因素,包括教育水平较低、听力受损、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运动、糖尿病、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空气污染、社交孤立、视力受损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升高。
痴呆的认知症状是无法治愈或好转的,但是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如失眠、吵闹、冲动、幻觉等,是可以改善的。《行动计划》提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要积极参与进来,提高老年痴呆的知晓率、筛查率、就诊率和干预率。岳玲认为是心理支持。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里有一个痴呆老人,心理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他们需要接受患者疾病的现实,也需要应对痴呆伴发的一系列精神行为问题。
编辑 | 关景森
责编 | 唐金玲
审核 | 张畅
监制 | 娄翠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90001
↓↓热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