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 | 打捞“长江口二号”,现在开始!它比南海Ⅰ号还大,整体打捞保护工程将创世界纪录

文化   2024-10-05 20:20   山东  


文末有彩蛋,也不一定总是有


今日处处学

故宫书画图录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r9tTtfqhSfXvRprioM_Q 

提取码:3lee 




长江口二号古船模拟图


2022年3月2日上午,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掀开长江口二号这艘古船自发现后尘封了近八年的神秘面纱。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通共同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


启动仪式现场


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重要口岸之一,近代伊始更是迅速崛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都会和世界大港。而上海的长江口,正是处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入海口和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古往今来,在这繁忙的航线上和复杂的水域里,埋藏有不计其数的水下遗珍和未解之谜。


上海市文物局2011年起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在长江口这片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水域里探寻水下文化遗产。2015年,在崇明横沙水域发现了一艘保存较为完整的铁质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一号”。随后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从此,拉开了解码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序幕。


长江口二号古船位置示意图


在国家文物局的部署下,上海市文物局组织国内多个专业机构经过六年多的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初步探明了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基本情况。


长江口二号古船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船型疑似为明清时期在上海水上运输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古船所在水域水深8-10米,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 27°,残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


目前舱内已发现有景德镇窑瓷器等大量精美文物,船体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越南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元代瓷器等。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长江口二号古船出水文物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预计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实物见证,为我国这一历史时期大型木质沉船的发现填补了重要空白。


它的发现,充分体现了考古工作以物论史、以史增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为“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和长江文化的建设充实了重要内涵,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加了文化自信,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造船史、科技史、海交史、陶瓷史、经济史等学科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船BV5000合成图


由于长江口二号古船受水流冲刷严重,船体面临严重安全威胁,上海市文物局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评估沉船面临的风险后,决定对长江口二号古船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水下文化遗产。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将长江口二号古船列入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这是时隔15年“南海一号”之后,我国再次对水下古代沉船开展整体打捞。


多波束声呐俯视图


负责此次古船打捞任务的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将采用世界首创的技术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来打捞这艘古代沉船,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此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此前,上海打捞局已经在今年1月使用该技术圆满完成了海上等比例打捞试验,并计划于2022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



长江口二号古沉船

采用了世界首创的技术方案来打捞

打捞出水后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将迁移至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开展考古、保护,并充分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未来,作为历史建筑的老船坞将“华丽变身”为沉船考古基地和古船博物馆。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即将施行,“长江口二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它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长江口二号古船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水下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古船之一,更是近代上海作为东亚乃至世界贸易和航运中心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实物见证。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大发现,为我们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表示。


开展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保护与博物馆建设,这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这既是我国增强中国考古学特别是水下考古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一次卓越实践;更是上海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卓越实践。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陈红、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罗静、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邓超,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局长洪冲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


那些知名的海底中国沉船



01

黑石号


1996年,德国人沃特法在新加坡以南约240公里,接近苏门答腊岛勿里洞岛西岸不到三公里的浅水区,发现了一艘沉船。因为勿里洞岛附近遍布黑石礁,在发现沉船150米的地方就有一块很大的黑礁石,于是沃特法将其命名为“Batu 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


“黑石号”的打捞始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基本完成,从2000年开始对打捞文物进行整理,今天黑石号上的瓷器和珍宝被新加坡整船购买并妥善珍藏。


“黑石号”上共发现了67000多件文物,基本上都是中国制造,其中98%都是瓷器,以湖南长沙窑为主,还包括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和广东窑瓷器,种类丰富,色彩鲜艳。另外的珍贵文物,是数十件精美的金银器和铜镜等器物。


部分出水文物:


八棱胡人伎乐金杯

“卍”字符金碟
天鹅团花金碟
从“黑石号”沉船上打捞起的金银器

唐代真子飞霜纹铜镜

白釉绿彩鱼底吸杯
白釉绿彩龙纹盘

文字碗

内写“湖南道草市石诸孟子有明樊家记”字样,

有专家认为它应该是那时的广告宣传语。

青釉褐绿彩飞鸟纹碗

各种图案的碗是“黑石号”出水最多的器物
白釉绿彩高足长柄壶

江心镜

带有四神八卦纹饰和铭文,约造于759年,专贡皇室。

唐青花瓷器



02

南海Ⅰ号


“南海Ⅰ号”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标志之一,它的发现与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世界兴起一股寻宝热潮。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州救捞局在中国阳江的南海海域搜寻一艘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在距阳江东平港20多海里处,打捞上金银器、锡器和陶瓷器等珍贵文物200多件,经鉴定,这是一艘宋元时期的沉船。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物局将之定名为“南海Ⅰ号”沉船。


为使“南海Ⅰ号”能长久保存,沉船被整体打捞起来,目前被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内,并模仿它原来所处的海水环境。


2019年8月6日,“南海Ⅰ号”宋代沉船船舱内货物已清理完毕,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堪称中国水下考古之最,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


部分出水文物:


福建建窑系黑釉瓷盏

福建德化窑青白釉刻划花带盖碗欢迎关注收藏级顽主圈儿

福建德化窑青白釉粉盒

福建磁灶窑褐釉扁陶瓶

鎏金虬龙纹环

铜环

宋代铜钱

木梳(残)

墨石用具

宋青石砚

朱砂

绿釉印花葵口瓷碟

福建德化窑青白釉印花四系罐

(内套装小瓷瓶)

鎏金腰带

石雕观音佩饰



03

南澳Ⅰ号


“南澳Ⅰ号”沉船为一条明万历年间的古船,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东南海域。2007年当地渔民网捞作业时发现,后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调查确认为一处明代沉船遗址。2010——2012年夏,连续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抢救性发掘工作,成果丰盛,并获评2010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和“南海Ⅰ号”不同的是,“南澳Ⅰ号”沉船打捞只是把船上的器物打捞起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原真性原则,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要尽量保持原真性,希望不要动船,因为船拆下来之后,就很难再装回去。为了保证“南澳Ⅰ号”的船体不被破坏,水下考古工作者采取了另外一种措施,就是用一个大型框架把它罩在海底。


部分出水文物:


左上:青花云龙纹碗    右上:青花立凤纹盘

左下:青花缠枝花纹瓶    右下:青花折枝花纹粉盒

左上:铜线圈    右上:柿饼

左下:铜炮凝结块   右下:描金漆木板“携琴访友”图

酱釉堆塑龙纹六龙系瓮

篦梳

  骰子

 青花折枝花卉纹套装盖盒,三件套装,景德镇窑


瓷碟

青花花鸟纹“玉”款杯

青花缠枝菊花纹大罐



04

丹东一号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丹东市东港西南约50多公里的海上,曾为1894年甲午海战时的交战海区。


2013年11月,为配合丹东港建设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在历时三年的工作中,考古人员开展了档案研究、物探搜寻、沉舰定位、探摸试掘、回填及初步保护措施等工作,确认“丹东一号”沉舰基本情况。该舰残长约61米,最宽处11.5米,舰体保存的高度约2.5米,发现残损的水密舱室、锅炉舱、穹甲板等结构。考古工作提取文物200余件,包括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其中,带“致远”刻铭餐盘、铜加特林机枪以及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号(Chin Kin Kuai)的单筒望远镜等尤为珍贵。经考古、军事、舰船专家研究认定,该舰为中日甲午海战沉舰——北洋水师致远舰。


重要的出水文物:


带“致远”篆书的瓷盘

水下发现的穹甲结构

水下发现的鱼雷引信

水下发现的152毫米副炮弹头

在恒温箱保护的加特林机关炮(除锈处理后)

加特林机关炮铭牌(除锈处理后)

水烟壶烟仓内盖刻字

吕义泰白铜寿纹水烟袋

物镜筒上Chin Kin Kuai 为大副陈金揆英文拼写

陈金揆(Chin Kin Kuai)所用单筒望远镜

57毫米哈乞开司炮的肩托



05

华光礁一号


“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西沙群岛华光礁礁盘内侧,1996年由渔民发现,1997年曾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1998—1999年做过一次初步调查和试掘。


2007年3—5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对该沉船遗址进行了全面揭露的大规模考古发掘,逐层、按探方清理船内遗迹,对发掘过程、船体与遗物做了全面测绘,出水了一大批瓷器等遗物。2008年11—12月,再次对船体进行了发掘,对船体构件进行编号测绘,分解提取运回博物馆进行脱盐、脱水保护处理,还采集各个部位船板、艌料、珊瑚砂等不同样品进行鉴定和测试,以全面获取船体及其保存环境等信息。


“华光礁一号”沉船出水遗物近万件,有瓷器、铁器、铜镜、铜钱等,瓷器有青白釉、青釉、白釉、酱釉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器,分别产自景德镇窑、德化窑、磁灶窑、闽清窑、南安窑、松溪窑等,年代属南宋时期。后考古发掘出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推断该船应是南宋中期左右。


“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的试掘与发掘,是中国第一次开展的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同时也是在水下环境良好的条件下开展的一项较为全面系统、记录详尽的水下考古实践。


部分出水文物:


德化窑青白釉菊瓣纹盘口小瓶 
磁灶窑酱釉执壶

德化窑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

青釉刻划花卉纹碗
南安罗东窑青花釉刻花执壶(带盖)

 

黑釉描金盏

花卉纹菱口铜盘

小罐与珊瑚礁结块

 

青瓷碗与珊瑚礁结块

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南宋

欢迎关注收藏级顽主圈儿

以上

..






本号2021年备用号“嫂子饺子”

感谢关注



2021年粉丝即将14W+

我们每年都会收获一个10W+



2014年,差点拿到第一个10W+



2015年,拿到第二、第三个10W+



2016年,拿到第一个100W+

2017年,说来惭愧…



2018年,第五个10W+



2019年,第六个10W+



2020年,第七个10W+



2021年,我们准备好了

不知道10W+准备好了没



摊牌了,不装了

我们卖字画,卖海参,卖红酒、卖数据库,卖“鬼市”档口,卖广告,一言不合就卖号…

但我们是好文化人

您点个好看也不会被骗



我们是唯物主义的M理论者

所见即所得

分享自以为是的智识,接受大方家的教育,面对圈儿友的批判

这不是顽主的狂欢,这是默默积累的笔记、眼力和意识

别客气,有什么话随时给我们留言



我们不能完全判断真假对错

做不来大朝奉

多年掌眼,虽不至于嫉恶如仇,但对赝品,高仿,优化和奸商,啪啪啪是应有之义

接受各路老炮儿的投稿、科普和曝光



从2020活过来

很多圈儿友也重新审视生命的长度,深度,广度,密度

我们也一样

就是想办法

活得久一点(野蛮其体魄)

知道多一点(文明其精神)

洒脱一点(不以物喜)

自我一点(不以己悲)

多一点思考(芥子纳须弥)

感受真善美(好德如好色)

留下一点声音(一日一千)




目前999999+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收藏级顽主圈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