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11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87%,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近年来,红河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凝聚起全州470万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同心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红河实践。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坚持畅通内外循环,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县县通高速、南北通航空、蒙自通高铁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高速公路跨过红河南岸,通车里程达1000公里以上,元阳至绿春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红河蒙自机场跑道主体工程完工,元阳民用机场预可研获批,3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建成5G基站6562座,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便捷。
边境幸福村美美与共。结合边境村寨历史文化、自然条件及发展实际,注重彰显大国形象、边境特色和乡土气息,投入资金16.61亿元,积极发动各族干部群众自己动手,齐心协力建设好美丽家园,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探索“党组织+企业、互助组、边民”模式,带动14.55万余名边民享受互市贸易红利。4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部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乡村幼儿园、文体器械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宜居宜业。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守护好红河的绿水青山、蓝天净土,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9.24%,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县级林业碳票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应用范例,创成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新增6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314个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建成51个省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绿美河湖。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各族群众中创新开展以“话感恩、话团结、话心愿,学理论、学政策、学经济、学科技、学法律、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三话六学”实践活动,利用“火塘夜话”“庭院党课”等形式,对象化、分众化、通俗化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边疆各族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更加自觉坚定。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五个认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全方位、多渠道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精神情趣上共同向现代化迈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实践所141个、实践站1356个,推出阿细跳月、烟盒舞、海菜腔、《流芳》等一大批民族题材优秀文艺精品,不断夯实“五个认同”思想根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深化拓展。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持续打造以蒙自为中心辐射个旧、开远、建水、屏边的示范圈,边境沿线和滇越铁路沿线示范带,弥泸一体、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哈尼梯田核心区示范联盟,以及一百个示范点的“一圈两带三盟百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新格局,5县市7个单位先后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各民族之间“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实施衔接项目1969个,推进乡村振兴项目1559个,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033个,总结推广蒙自蓝莓产业“622”农民集体企业合作共赢等一批联农带农富农模式,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市场化带动群众增收。全州脱贫户和监测对象2024年前三季度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6万元,同比增长12.86%,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壮大口岸经济增添发展后劲。加快推进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建设,启动跨境物流运输“两到底一平台”模式、国际道路运输资质改革,中越铁路(红河—胡志明)“一箱到底重进重出”专列成功首发。持续培育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发挥边境旅游、绿色产业和人力资源三大优势,大力发展沿边产业,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互助组+边民”等模式,促进边境地区村(社区)集体经济和边民“双增收”。“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做强园区经济打造致富“主引擎”。按照“一园三片”、口岸腹地一体化的思路建设沿边产业园,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昆河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大对园区放权赋能力度,在3个国家级园区实行管委会、海关、开发公司一体发展模式,推进6个省级园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全面实施“标准地”改革,推行园区产业发展清单、准入清单,突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园区经济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1~9月全州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63.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8%。
“一支队伍”提升组织力。深入实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程,建立州县党委组织部“挂乡联村”制度,派出111名干部下沉49个边境村(社区)当好政策宣传、党建指导、工作督导的“施工队员”。在13个边境乡镇创新设置“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公室”“兴边富民事务中心”,推动干部、人才、编制等向边境基层倾斜,稳定边境乡镇干部队伍。
“一套机制”提升统筹力。推行“军警地”共建,成立国门“大党委”,构建党建工作联创、口岸管控联防、服务通关联检、口岸环境联管、思想工作联抓、文化活动联谊“六联共建”机制,实体化运作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构建“统一指挥、专兼常备、反应灵敏、平急结合”的应急响应体系,有效维护边境安全稳固。
“一张网格”提升治理效能。推行“党员中心户+五户联防”邻里守望,细化优化边境线上网格,健全边民参与强边固防的奖惩机制,持续严打跨境违法犯罪。全面实施“智慧边境”建设,持续推进“红旗飘飘”工程,广泛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等活动,组织民兵、护边员、界务员和边民群众等力量,常态化巡边护边,构筑千里边疆“钢铁长城”,全力守护好神圣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