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在井冈山

文摘   2024-11-01 03:28   山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写下了不朽名篇——《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描绘了重上井冈山后所看到的旧貌换新颜的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赞美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魄和凌云壮志。


“巍巍井冈山,漫天红杜鹃。”井冈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当地的群众都说,井冈山的杜鹃花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所以开得特别红、特别艳。


经炮火淬炼、鲜血洗礼的井冈山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熠熠生辉,发扬光大,激励着后人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为走进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革命情怀,汲取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第一站就来到了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井冈山早课共修现场


甲辰年九月二十一日(2024年10月23日),时值霜降,凌晨四点半,大山国学古田座谈之井冈山分会场,早课共修如期进行,引磬清脆,经声朗朗,梵音袅袅,传之四方……


上午八点,参学团所有嘉宾、学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因山就势兴建,占地400亩,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庄重而肃穆,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题写的。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进入陵园大门,经过花坛园庭,踏上顺山而上的台阶,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是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的。


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


在瞻仰大厅,参学团全体学人整肃衣冠,整齐列队,大山国学私塾大班两位年轻妙音弟子代表大山国学敬献花圈,明诚老师和潍坊市政协原副主席赵崇发先生整理缎带,全体学人向革命烈士默哀,行三鞠躬礼,表达对先烈们的无限缅怀和崇敬感恩之情。


大山国学私塾大班两位年轻妙音弟子代表大山国学敬献花圈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全体学人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礼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15744位烈士的英名录。厅中有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安放在正上方,这是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立的一块无名碑,以示人们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他们在烈焰火海中选择逆行,在高空险境里选择冲锋,在枪林弹雨中选择坚守……去时,尚是少年之身,血肉之躯,归时,已是报国之躯,英雄之魂。我们大山学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参学团来到碑林,“井冈山碑林”五个烫金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碑林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就山势而建,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造型,共陈列有138块书法碑刻,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有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有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等的题词,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赞叹了井冈山的壮美,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英雄业绩及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思想内容丰富,书法艺术精湛,集传统教育与建筑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于一体,启迪思想,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激励人民奋发向上,勇毅前行。


井冈山碑林


接下来,参学团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高达27米,意含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纪念碑前还设计建造了一尊“母亲”雕像,寓意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于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影


佛说:“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


纪念碑前,明诚老师带领大山国学全体学人向革命烈士顶礼三拜,真诚念佛祭奠……大山国学以特殊的方式将十年的教育教学成果供养给井冈山革命烈士,供养给一百多年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一切革命将士。


明诚老师带领参学团全体学人向革命烈士顶礼三拜


在去往雕塑园的小路上,突然一阵微风拂过,桂花纷纷扬扬地“沙沙”飘落,如同一场金色的雨,如同革命先烈在向我们点头致意……


井冈山雕塑园地处纪念堂左侧高山之巅,以青铜、汉白玉、花岗石制成的毛泽东、朱德、何长工、伍若兰等20尊雕像,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和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与战将风采。他们立于绿树花丛中,脚下是他们热爱的土地,他们凝视并见证着共和国的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雕塑园


没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没有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无限感恩他们!向他们学习,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爱岗敬业,努力工作,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上午十点,参学团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这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立的,它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还是一个展示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窗口,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阵地。


一踏入展厅,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枪林弹雨、烽火连天的岁月。展厅分为“序厅”“黄洋界保卫战”“红军洞”“挑粮上山”“八角楼的灯光”等19个场景。


黄洋界保卫战”场景


其中序厅场景大气、简洁、明快、庄重,采用实景、绘画、雕塑及多媒体灯光相结合的手段让大家领略了井冈山的雄伟和绿色,用浮雕、油灯雕塑、可移动的LED屏播放历史资料的形式让大家真切感受了红色历史,彰显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无穷魅力。油灯采用八角楼的灯光为设计原型,毛泽东在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两本书,寓意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油灯下开辟。红灯长明,红色的“火”象征“星星之火”,可以烧毁一个旧世界,开辟一个不走前人之路的中国革命道路,与灯下铸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大字相呼应……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启迪思想,催人奋进。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序厅


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场景,复原当时会议在宁冈茅坪谢氏公祠的原貌。会场中用投影再现了毛泽东同志演讲的形象,用湖南口音回答了“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如同一名红军战士身临其境聆听主席演讲,令人心潮澎湃,倍受鼓舞!


巨型雕塑“胜利的起点”,整个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象征着和平和胜利;又似一个摇篮,象征着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还像一座山,象征着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以大山的胸怀身处井冈,放眼天下。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于“胜利的起点”雕塑前合影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藏的革命文物、一份份真实的文献资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生动地展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整个过程和井冈山人民踊跃支前、忘我奉献的感人事迹,也让人深刻感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井冈山革命文物


大家纷纷表示,这里是一座红色文化的宝库,来此参学深受教育,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井冈山军民克服种种困难艰险,打破重重包围封锁,建立巩固革命根据地,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深入理解了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与时俱进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灵魂再次受到了深度洗礼。


毛泽东同志故居


上午十一点四十分,参学团来到井冈山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就居住在这里;1928年11月重新组织的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机关也设在这里。到1929年1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每到茨坪就在这栋房子的中厅右后间居住和办公。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从此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之光。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瞻仰毛泽东同志故居


我们缅怀过去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也在其中渐渐读懂了老一辈革命者们的初心使命,感悟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下午两点,参学团来到了著名的黄洋界景区。黄洋界位于茨坪西北面,海拔1343米左右,是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此处群山巍巍,地势险峻,时常弥漫着茫茫云雾,好像一望无垠的汪洋大海,故又称“汪洋界”。


黄洋界


参学团首先来到了黄洋界哨口工事。1928年春夏,红军在黄洋界三条小路的连结点上,建立了三个防御工事:一个工事用以控制通往茅坪的小路,阻击从江西永新方向来进犯井冈山的敌军;一个工事可控制通往原宁冈大陇的小路,阻击从湖南炎陵县方向来犯的敌人;这两个工事的后山山顶上设立一个瞭望哨所,用以监视山下敌军的动静,以掩护前面两个工事,三个工事互为犄角之势,互相呼应,组成哨口。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参观黄洋界哨口工事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参观黄洋界哨口红军战壕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凭借黄洋界天险,英勇奋战,顽强抵抗,击退了国民党军四个团的疯狂进攻,创造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以少胜多的战绩,粉碎了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剿”。


当时正率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的毛泽东同志得知这次战斗的胜利,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随后,参学团来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竖碑正面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面刻有朱德手迹“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横碑正面刻有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反面刻有朱德题字“黄洋界”三个烫金大字。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于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前合影


黄洋界,既是历史的不朽丰碑,也是自然的稀世瑰宝。它承载着革命的厚重记忆,展现着大自然的雄浑壮美。

                    

参学团学人一致表示,井冈山真不愧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是人民军队的起点,是人民革命的起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起点!井冈山之行是一次心灵深处的洗礼和震撼,让人深深感悟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红色基因的珍贵。我们要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质作风,传承井冈山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大山国学特邀嘉宾,潍坊市委原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宋继武同志由感而发,当即赋诗二首:


 井冈行有感

 (一)

   千里驭云寻期盼,

   鸿业开基有大山。

   幸得伟人指迷津,

   星星之火终燎原。

   铭记英烈涤心灵,

   不忘初心任在肩,

   井冈之行我新我,

   古稀志犹如壮年。

  (二)

   今日幸拜第一山,

   群英尊前自形惭。

   大树参天血浇育,

   乘凉后辈岂心安?

   常忆先贤警吾志,

   日求自新不自满。

   当承遗志砥砺行。

   愿以血汗荐轩辕。

(注:“大山”句既指井冈山,亦隐语大山国学)


大山国学甲辰古田座谈参学团于黄洋界景区合影(二排左四为宋继武


薪火相传,天地君亲师;国之将兴,贵师重傅。


大山国学,未来可期,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欢迎分享  功德无量
总编:开君
值班副总编:开忍
值班编辑:开觉
校对:浩滨
摄影记者:欣泽 开民

大山国学编辑


往期荐读

大山国学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以“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宗旨,坚持“孝亲尊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谦虚耐烦、老实真干”之原理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开展慈心救助等公益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