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和平,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连任四届的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
25年来,他带领安利股份,由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2011年在深交所公开上市,成长为全球聚氨酯复合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年产聚氨酯复合材料绕地球两圈半,耐克、阿迪达斯、苹果、三星、华为、丰田、比亚迪、长城、宜家、安踏、李宁、芝华仕等都是企业的合作客户。他为中国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举足轻重的力量。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千。从一名普通管理者到上市公司董事长,我经历了太多的挑战和考验。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选择都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口述时间:2024年11月15日
口述地点: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口述人:姚和平
我是1962年9月出生,1985年大学毕业后经省委组织部选调,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到巢湖地区工作。
那时的安利是安徽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企业缺少管理型人才,经合肥市委组织部推荐,1987年我回到合肥,进入安利,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意大利、韩国等合成革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同行业企业陆续在国内投资办厂;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地的集体、民营、股份制企业也纷纷投资聚氨酯合成革生产行业。短时间内,中国聚氨酯合成革生产企业迅速增加,呈现出异常激烈的竞争态势。
安利股份原金寨路厂区
反观当时安利地处内陆省份,不在资源集中地,距离供应商、客户较远,信息获取速度慢。再加上公司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敏感,内部管理懈怠,反应迟钝,效率低下。
因此,经济效益出现严重滑坡。公司年销售收入仅1亿多元,有高达9000多万的银行贷款逾期。甚至一度出现生产停滞,无力支付水电费、员工工资和银行利息,企业陷入了严重的困境。沿海及江浙的新办企业瞄准了安利,甚至将招聘广告贴在安利的大门口,当时30多名生产经营骨干甚至两名副总接连辞职。供应商把货都送到了大门口,不给钱,货就不进厂……
那一场危机几乎毁了安利,企业濒临倒闭。
这个内忧外患的时刻,我开始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负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当老总,也从没有心理准备挑起安利这个沉重的担子。我永远都记得开始主持工作那个日子:1999年11月18日!从那时起,我带领安利变革发展,勇毅前行。
有人说,我是临危受命,没有离开濒临倒闭的安利。其实,在此之前,我是完全有机会离开安利,并且不止一次。
我清晰地记得,前后共有三次机会能离开安利,进入机关工作。但是后来想想,如果我离开了,就不会经历安利的变革,也不会让自己站在风口浪尖上。
姚和平向安徽经济报、安徽经济网记者讲述自己的三次抉择
1990年,我被推选为合肥市团委负责人候选人,当时我向组织上解释了留下的原因:“在安利,我想干点实事、学点真才实学!”
1992年,合肥市组建新部门,组织部门又推荐了我,我说:“再等等吧,这里更需要我!”。
1999年,我再次被市领导推荐到审计署南京办事处任职。时任市委副书记两次和我谈话,推荐我去南京工作,去了就给120平米的房子。我当时表示:“在公司内忧外患、濒临倒闭之际,我怎能一走了之呢?”
也许正是这样,一次次的抉择,一次次的不离不弃,对安利的深厚感情,深深地打动了安利的员工,甚至有已经离开安利的干部,放弃了外面企业优厚的待遇和较高的职位,重新回到安利。
安利的员工说:“姚总,只要您在,我们就跟着你干!我们相信姚总,钦佩姚总的人格和能力。”
上任不久,我就做了一个令很多人不解的举动:收奖牌!
奖牌代表着成绩、荣誉,更代表着辉煌。但我让人把之前获得的所有奖牌全部收起来,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做法。
我觉得,只有告别过去,才能迎接未来,总是沉浸于过去的荣誉中,自己的发展就会受到局限。
我清楚地记得,1999年,公司的奖牌挂满了整面墙,后来一个都没有留下来。
“只有否定自我、告别自我、挑战自我,才能超越自我。”这是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的理念。
在安利的长期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安利当时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发展战略不清晰,主业不突出。当时搞了个集团,旗下有十几家公司,但是没有一个效益好的,都是“嗷嗷待哺”。有的缺资金、有的缺技术、有的缺客户……
我当时开玩笑说,“集团集团,急得团团转。”
这个混乱的经营管理思路,贪大求全的方向,所谓的“东方不亮西方亮”,所谓多元化多业态的发展模式,让安利处于倒闭边缘。
经过深入思考后,我决定收缩战线、握紧拳头、聚焦资源、突出主业,开始对旗下十几家公司清理重组。该关的关、该清的清、该砍的砍,从原本所谓的多元化经营,转为专业化经营、走“专而精”路线。
安利股份目前是工信部认定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企业、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这得益于安利几十年来始终瞄准国际领先的技术,对标国内外优秀企业,刀刃向内,内抓管理、外抓市场,不断自我批判,向着更好、更高的目标超越发展。
内部整顿后,公司的经营却举步维艰。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安利只有5个核心客户。
但是,我认为只要坚定信心,就有方向和希望。我亲自带着业务员深入市场一线、积极联系客户,一家一家跑、一层一层楼扫、一笔一笔订单找。
“安利是什么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核心产品?”
一系列来自客户的问题,发现了我们自以为安利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想法是错误的。
外界对安利根本就不了解,安利在客户心目中更是一片模糊。公司生产设备源于意大利,工艺先进,产品独特、产品优良等想法,仅仅是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而已。
正是一段段经历深刻刺激了安利人,让安利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始终处于一种高度不确定的状态,公司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生存命运。只有系统思考,密切关注未来,及时感知变化,快速响应变化,为客户创造价值,才有可能生存下去,使企业基业长青。
安利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亚太皮革展
于是,我下定决心,安利必须面向市场、走出去!要打破以自我为中心、脱离市场的格局,大胆地拓展渠道、发展客户、服务客户。
2000年6月6日,我提出了安利公司经营致胜成长五项理念,也就是如今安利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市场导向、敏捷高效、持续创新、追求卓越、团队致胜”。
“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它不但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而且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这五项理念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市场导向”。现在的安利,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坚持营销围着市场转、生产围着营销转、供应围着生产转、行政围着产供销转,全员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
思想决定视野,胸怀决定格局。
我经常说,“如果你只看到一个省,就只能做一个省的生意;如果你能看到全中国,就能做全中国的生意;如果你看到的是整个世界,你就能做全世界的生意”。
企业的格局和目标很重要。2002年,我提出了“领先国内、赶超国际”的目标。随着企业的发展,2004年将目标调整为“国内争第一、国际创一流”。2006年,我为安利确立了“力争成为全球最优秀聚氨酯复合材料企业”的愿景目标,制定了“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采用“立足本土、面向国际”,以及“国际开发、国内经营”“国内开发、国际销售”的策略,实现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并驾齐驱”。同时确立了“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积极构建全球化的营销网络,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国际品牌合作机会,让安利走出去。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为了成为耐克的供应商,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
耐克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品牌商。我主持工作后,就一直期望跟耐克合作。但始终无缘,因为耐克门槛高、体系严。
2011年5月,安利股份在深交所公开上市
公司2011年上市后,我们立下目标:一定要成为耐克的供应商!我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还是没有结果,我们始终不放弃,坚持寻找机会。
我始终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同时我更坚信:安利股份的工艺技术不输给日韩国家的同行,输的只是渠道与关系。公司不仅要成为耐克的供应商,更要展现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公司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开发和联系。同时,公司把产品高性能、多功能和生态环保等特点展现给耐克。让耐克知道安利“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正是这种恒心、专心、决心,安利终于靠独特的产品、先进的技术与卓越的品质赢得耐克信任。2016年,安利成为耐克装备类的供应商,并且是中国大陆唯一的聚氨酯合成革和复合材料供应商。
乘胜追击,不断创新!五年后,公司又成为了耐克鞋材供应商。安利不仅赢得了国际品牌的尊重,同时赢得了更多国际品牌的信赖。安利股份努力把优秀的产品推荐给全球消费者。公司先后与阿迪达斯、彪马、亚瑟士、哥伦比亚、迪卡侬等国际运动品牌成为合作伙伴。
安利实现华丽转身,销售渠道越来越宽,客户群体日益增多。目前,公司已拥有国内外稳定客户1400多家,出口额、出口发达国家数量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如今,安利产品与全球80多亿的消费者密切相关,它们用于全球消费者的手机上、背的背包上、穿的鞋上、坐的沙发上、开的汽车上、踢的足球上,真正实现了“安利材料,全球都用”。
姚和平带领团队谋划未来
未来,安利股份将以“美好材料、造福社会”为使命,努力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时尚、舒适、耐用、生态环保的聚氨酯复合材料。
虽不敢讲做到百年企业,但我希望安利能基业长青、永葆青春活力,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让员工自豪、受社会尊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让更多的人知道“安利”这个名字,让更多人感受到安利产品卓越品质的魅力。(安徽经济报、安徽经济网采访组)
记者手记
有人说他是一名劳模,也有人说他是一名学者,更有人说他是少有的商界奇才。在我们采访的视角中看,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功勋企业家。
其实,姚和平提到的最多的就是: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管理者。“我是一个串线的人,我用一根线,把散落的珍珠给串起来,把它们变成项链,让它们熠熠生辉、增值。或者说我就像是个布道者、甚至是一个教练,从不敢把自己当成是一名企业家。”
但无论他是谁,正是这样富有激情、充满智慧的管理者,与员工们同呼吸、共命运,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敢争一流,带领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危难走向辉煌;带领曾经逆境中的企业起死回生,让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更加稳健,使“小盆景”做成了“大风景”。
主办单位: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运维支持:安徽经济报
一图读懂《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