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联体”来了!深度解读→

教育   2024-11-01 18:05   北京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节目视频


日前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印发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
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大本营”
《方案》落地
政府统筹
部门之间如何上下联动
横纵一体打好“组合拳”?
协同育人
家校社如何凝聚
当好“教育合伙人”?
“育见新闻”专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陈如平


育见新闻:《方案》出台的背景与初衷是什么?

陈如平:首先,应当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这一高度进行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办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要承担相应职责,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
 
基于此,当前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主题,致力于构建“教联体”,实则凸显了一个核心观点:即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及其安全管护问题,涉及多个部门。除教育部门外,还包括宣传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科技部门等多个部门纳入其中,作为共同的组织单位。

该《方案》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学生健康成长发展重要论述的体现,更是对这方面工作的有力推动。实际上,教育部等13部门已在2022年1月印发了一份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其中专门探讨了如何推动这项工作。而此次出台的工作方案,则是对该《意见》的进一步落实,明确了与学生健康发展安全管护相关的责任主体的职责与任务。
 
尽管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该工作方案的出台,可被视作一份解决问题的指南书,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与参考。


育见新闻:能否通俗易懂地向大家介绍下什么是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陈如平:“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
 
其内涵是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家庭、街道社区、社会资源单位等,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突出问题,搭建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课后服务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育见新闻:“教联体”建设要遵循哪些关键原则?

陈如平:从总体上看,“教联体”实际上是一种共建联动的总体设计,旨在通过多方合作与联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在推进“教联体”工作的过程中,有几个原则必须坚持:
 
坚持育人为本。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坚持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系统谋划,推动部门联动,强化条件保障,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育人有效实施。
 
坚持协同共育。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专业指导,鼓励实践探索,着力解决制度建设、指导服务、条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协同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育见新闻:这份工作机制中,教育部门和学校该担起哪些责任?

陈如平:教育部门及其下属的各级单位,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及教师,都应将教联体工作视为自身天然且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将“教联体”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和长期规划,确保其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得到明确体现。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学校可以更有效地推进“教联体”工作,并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其次,学校应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包括提高教师质量、积极推进课后服务等。提高教师质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而课后服务则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承担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这包括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评估家庭教育的效果等。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更好地与家庭建立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育见新闻:《方案》指导下,家庭、学校、社会该如何进一步形成育人合力?

陈如平: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视为重要职责,并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将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纳入其绩效考评体系,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持续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并严格执行家长会、家访、学校开放日及家长接待日等制度。此外,学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以增进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再次,学校还应致力于建立稳定的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并联合开发相关项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整合社会资源,丰富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最后,学校除了要做好这些本职工作之外,还应组织吸纳相应资源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家庭内部,应树立和确立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这是家长的主责主业。家长应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首先,家庭应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同时,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多陪伴、关爱、引导、鼓励、提醒和帮助子女,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再次,家长应主动与学校协同合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并主动参与家长委员会的相关工作。此外,家长应带领或支持子女开展体育锻炼、家务劳动、户外活动和参观游览等活动,引导子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本次工作方案着重关注两大领域:一是学生日常生活所在的街道和社区,对于街道和社区而言,它们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任务,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将这些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融入到整个街道社区的工作体系之中。这不仅要求社区和街道具备清晰的职责意识,还需要它们发挥创造性,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社会资源单位,学校通常位于特定的社区和地域范围内,这一区域内往往拥有众多驻地单位,如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等场馆设施,以及众多被中宣部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这些单位构成了丰富的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对这些单位进行摸底调查,明确所在区域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从社会层面来看,本次工作方案着重关注两大领域:一是学生日常生活所在的街道和社区,对于街道和社区而言,它们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任务,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将这些职责任务进一步细化,融入到整个街道社区的工作体系之中。这不仅要求社区和街道具备清晰的职责意识,还需要它们发挥创造性,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社会资源单位,学校通常位于特定的社区和地域范围内,这一区域内往往拥有众多驻地单位,如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等场馆设施,以及众多被中宣部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这些单位构成了丰富的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对这些单位进行摸底调查,明确所在区域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等。通过整合这些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育见新闻:《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各地该怎样逐步实现?


陈如平:全国现有2844个县级行政区。分布广泛,差异很大,情况复杂。结合以往的经验做法,提供几点建议:
一是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党委政府发挥好统筹领导作用。
二是各相关部门对照工作方案规定,明确各自职责任务,细化分工。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共建联动。
四是设立时间表,倒排工序,各省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你对“教联体”有什么想法?
快来和我们互动吧!


播出安排

洞察时代,育见未来。《育见》,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每周一至周五19:45播出。

该栏目以“高远立意、高端布局、高度关注”的理念,关注国计、关注民生,把握时代脉搏,解读政策动态,构筑教育政务服务新通道,搭建教育政策解析新平台。


编辑 | 赵博 郭玥
美编 | 佳卉
责编 | 晓平 
审核 | 筱晴

育见新闻
育新知·见未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融媒体官方账号,权威教育媒体,以观点创造价值,以思考引领变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