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手青蘑菇中毒致幻可当儿戏?
食用油燃烧变沥青?
神仙酒真有神奇功效吗?
……
2024年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与食品健康安全相关的热点话题。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邀请专家多轮评议,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个热点话题,并针对这些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邀请多位来自食品科技界的院士及专家学者进行了权威的科学解读。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为代表的食品欺诈,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打击了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要通过完善法制、行业自律、科普宣传、加强监督等,共同构建食品真实性社会共治共建的良好生态。
围绕“合理膳食、健康生活”主题,针对我国居民油摄入过多,豆、奶类食品摄入不足等膳食结构现状,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提出“减油、增豆、加奶”的针对性改善措施,对于促进我国居民合理膳食结构形成、提升健康素养、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为保障公众健康和食品产业发展,我国对食品添加剂一直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开展持续的、动态的跟踪评价,不断调整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并对部分物质禁止使用。强制性标准实施前都会设置一定的过渡期,给予食品生产企业以调整的过程。要科学、理性看待标准的调整。
食用油在不完全燃烧后都会形成黑色胶状物,这是油脂的共性,是高温加热的缘故,将食用油烧热变沥青与“问题油”挂钩的说法是错误的。各方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传播食品营养和安全信息,以免误导公众。消费者在家庭烹饪时可多采用蒸、煮、炖或水焯的烹调方式,尽量减少高温煎、炒。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以大肠杆菌O157:H7为代表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极易污染生肉、生乳和生鲜蔬菜,引发人群疾病的负担加大。国内外正逐步完善基于风险的控制措施,社会各界都应予以高度重视,食品企业要加强对食品原料、生产经营过程的风险管理,将食品安全“五要点”落到实处。
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药典》的物质。食药物质的创新应用是我国食品行业健康转型的重要方向,行业在应用食药物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规的要求,同时加强食药物质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建立我国食品功能声称管理体系,为食药物质相关产品的市场定位提供标准化依据。
用欧盟对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标准评判饮用天然水产品属于标准套用错误,而对于“溴酸盐达上限”的表述也易引起公众误解。溴酸盐在涉事产品中的含量符合标准要求,且远低于能够引发健康风险的量。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应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避免造成消费者恐慌。
野生的见手青多属于条件食用菌,味道鲜美,但同时可能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毒机理复杂,中毒后果严重。网络中将见手青中毒体验娱乐化是十分危险的行为。公众应坚持“不采、不买、不吃”不认识的野生蘑菇,相关部门要强化相关科普宣传。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管理,规范自媒体行为。
做好“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减损,控制好“舌尖上的浪费”,将大大减少我国食物资源的浪费。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建立节粮减损的长效机制,实现“藏粮于食品”。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要多方协同,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气,向“舌尖”餐桌要食物。
食品企业在市场营销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要求,确保产品宣传的真实性。普通食品不应宣称具有保健功能,更不应宣传能治疗或预防某些疾病。消费者购买保健功能酒类产品时应查看“蓝帽子”标识,并按标签、说明书要求使用。牢记“小酌怡情,酗酒伤身”,坚持健康饮食。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