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刘传友:为乡村寻一个诗意未来

政务   2024-10-21 14:47   浙江  


人物名片


刘传友,男,1983年9月出生,民盟嘉兴市文化委员,嘉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教师,作为省文化特派员派驻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文学著作5本,完成两项嘉兴市精品文化工程,曾获得南湖文艺奖。



“夏天的梦,叫醒了大地……”10月13日清晨,在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的凉亭下,诗意和桂花香一般浓郁,二年级学生方柯尹声情并茂地念着自己写的诗,省文化特派员刘传友带着诗歌班,分享着诗歌的魅力。


5月8日,省首批文化特派员启动大会以来,刘传友来路脉络清晰,前路迈步坚实。


5月11日,刘传友初遇方林村。


“最初,我是有很大困惑的,这样的经济强村,需要我这位文化特派员做什么?”刘传友说,经过两个月的初步调研,他了解了方林村的概貌,0.4平方公里,1136人,266户,年产值230多亿元,拥有两大百亿市场。


渐渐,在文化服务的路上,在他为方林村写的18首诗歌里,在孩子们的琅琅书声里,刘传友找到了答案——走起来就有路。



带着孩子扎根方林


刘传友是江西人,现在浙江嘉兴工作,本职是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教师,带两个初二班级,一周上13节课。


“时空上的限制是最大的问题。”刘传友说,文化特派员并不脱产,教师工作忙,嘉兴到台州一个来回路上就要起码5个小时。


因此,他特别珍惜利用节假日时间。7月13日,借着暑假的契机,他带着一双儿女把家“安”在了方林村,“宿舍—食堂—村里”三点一线连续驻村47天。


潜心贴近百姓需求,刘传友冒着高温酷暑,进村入户,细致打量方林村的一草一木,边调研,边谋划推进文化工作。通过深挖当地村史村情,调研汽车市场、石曲老街文保情况,研读《方林村志》《方林村姓氏家谱》,多次与街道、村相关工作人员会商讨论,刘传友对方林村的发展沿革已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扎根在方林,才能摸清当地的文化底蕴,了解真正文化需求。”刘传友说,他与方林村百姓对谈间,寻找“共同富裕靠集体,勤劳致富靠自己”的本质内涵,了解“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真富”的文化需求。


经过一个暑期,刘传友加上了30多位村民的微信,叫得出百来人的名字。


渐渐,他从一个外乡人,变成了村民口中亲切的“省里来的文化特派员”。


生活需要诗意


走进方林村文化礼堂,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礼堂内,文化也并没有缺席。


《春的具象》《夏日》《温度计》等诗歌被做成展板陈列在大门口,这些诗歌都是方林村诗歌班的孩子们创作的,字里行间,满是童心的天真烂漫和天马行空,也不乏诗意和文化韵味。



7月23日,刘传友主动链接浙江文学院(馆)的“诗教计划”,开办第一期“方林村校”诗歌班,为期一个月,首期便吸引了村里20多个小朋友参加。


这也是方林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在“家门口”学习诗歌写作。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选诗歌这么小众的文化班开课,诗歌好像离生活比较遥远。”刘传友说,在他看来,未来的生活还是需要诗意的。“人们通常说向往美好的人生是诗和远方。把儿童的童心、诗心激发出来,加以引导、培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式,甚至是一种教育的方向,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把孩子们写的诗编成诗歌集,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凝固。”刘传友说,诗歌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形成一种习惯。他与孩子们共同创作了48首诗歌,精选15首汇编成《走起来就有路》诗歌作品集。“我来方林村这么些日子,已为村子写了18首诗歌,都是有感而发。像我儿子刘屿瓷,也在方林村的游学中,写了一首《爬山》。”


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


文化特派员要做什么?


“要为方林村留下文化印记。”刘传友切实想着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的策略,“作为文化领域里一个特别派遣的工作人员,我肩负使命,要为方林村的文化建设作贡献。”


针对文化阵地提升,刘传友向方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中华提出文化公园改造7条基础建议,两条提升建议,得到支持和赞许。方林村也非常重视文化公园改造事宜,接连四天的上午,方中华分别带领村领导班子、设计院徐院长一行、杭州喷泉设计公司以及相关人员现场考察,设计制定提升改造方案。


此外,刘传友倾力谋划了《车驰路富 文兴方林》文化项目,主要是讲好一个故事(方林牢记总书记赴村调研,进一步跨越发展的故事)、推进两个计划(为方林写诗并出版诗集、打造“诚信+汽车+文化”新型IP)、提升三个阵地(方林文化公园、方林村史馆、方林村文化礼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并已取得一些成效。



刘传友对方林村的文化贡献一直在路上,目前,他已完成《谋划在先,思想至要,实效为上:探索中国现代乡村共富新路径——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方林村为例》的万字论文,借此梳理方林村40年的改革经验;积极与《方林报》主编刘国宁、方林村文史专家方飚等沟通交流,初步完成方林村文化专员队伍建设,从各方面强化“文化在乡”的引领作用。


“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激活百姓文化新活力,推进村里‘三治’大融合。”刘传友说。




台州湾时评:文心润民心



周日,凌晨5时30分,天蒙蒙亮,他从嘉兴赶高铁,辗转抵达路桥方林村,已是上午9时30分;下午3时30分采访结束,他改签返程车次,回嘉已是披星戴月。


对省文化特派员刘传友来说,这样的奔波乃是常态,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使命在肩。这个使命被他称作“车驰路富,文兴方林”。



中学教师、作家、诗人,多重身份托起刘传友的文化特派员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知行合一,敬业乐群,扬己之长,点滴做起,舍得花时间精力,应村里所需,办一件件一桩桩实事,以文化人的文心润泽村里人的民心。


共同富裕涵盖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有“家家住别墅、户户生态园”之喻的方林村,早就认识到,“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算富”,村民对文化振兴的诉求,如饥似渴。刘传友的到来,使得一个人的特长、优势、愿景,与一个村的资源、基础、需求一拍即合。他像一根火柴点旺富裕村的文化新活力。


科技特派员可以脱开本职,长驻基层,为农民群众靠科技致富赋能,时间充裕,精力集中。相形之下,文化特派员为期两年,不离现职,要求每年累计百日驻村,“一心二用”,难度加大。从嘉兴派到台州的刘传友,克服“时空阻隔”,在不到半年里,将文化特派员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业绩初显,可圈可点,让村里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委实难能可贵。可贵的背后,是“用心”两字,他用的是真心、诚心、热心和文心。


“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初来乍到,他放下“架子”,身入心入,走村串户,和村民广交朋友,短短数月能喊出百余村民名字,加30多个微信,变组织派遣为主动融入,让村里从接纳到悦纳。这为他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一片诚心换得喜人成果”。他趁暑假长驻村里,携一双儿女一住就是47天,借力省里“诗教计划”,依托方林村校办“诗教班”,言传身教,哺育了20多个孩子的诗心,写出30首童心可鉴的精美诗歌,印成首期成果集。


“有见地的热心总被回应”。他是教师,理论宣讲“手到擒来”,同时在调研基础上勤于思考,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为村里文化基础建设规划项目,得到村两委首肯、支持,并付诸实施。


“文心激荡发挥看家本领”。他不仅写了18首关于派驻地的诗歌,还撰写万字论文,结合浙江精神提炼“方林经验”。诗文是他当教师之外的又一个本行,他会继续抒写结缘方林的美好,记录路桥在新时代的深沉足迹;他积极参与路桥“文化特派员联盟”,提出从“文化下乡”向“文化在乡”转变的新理念,并躬身践行,发挥特派员向周边村的“溢出效应”……


以文化人,虚功实做。刘传友将文化特派员当作新事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百姓心坎里。作为一个文艺家,他从中也获得了新认知、新体验,为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打开一扇窗。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今春首批百名省文化特派员像一把种子撒向浙江大地,设区市和县(市、区)也派出一大批文化人士,沉到村坊田头。“种文化”需要用心血、智慧浇灌,才能开出茂盛之花、结出丰硕成果,才能让村民倍添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刘传友一个人和一个村相互成就的经验,足资借鉴。




今年降幅最大!事关房贷,央行下调

2024-10-21

台州经验,全国推广

2024-10-21

新增一项津贴,可申请按月领取!明年1月起实施

2024-10-20


编辑:张婷

一审:符薇薇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

来源:望潮客户端

台州发布
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