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就业4.8万人,发放工资超14亿元!台州小工坊,释放大能量

政务   2024-10-16 20:37   浙江  


在临海市白水洋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门手艺,那就是做豆腐。白水洋豆腐素有“浙江第一豆腐”美誉,但由于当地村民长期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既无品牌也缺标准,好品质却卖不出好价格。


近年来,白水洋镇党委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以“白水洋豆腐”区域公用品牌为64家豆腐行业共富工坊赋能,通过统一制定工艺标准、整体包装设计、集中组织技能认定,推动豆腐产品附加值提升170%,带动全产业链增收超亿元。





从“白水洋豆腐”到“好食来临”,从“神仙大农”到“鲜玉奇缘”,一个个区域品牌不断打响的背后,正是台州全面推动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迭代升级的生动缩影。2022年以来,台州市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推动“扩中提低”,以“工坊提级、农民提能、增收提效,推动党建领富、产业促富、乡村共富”为重点,全面推进共富工坊“三提三富”行动,持续放大“强村、富民、惠企”综合效应。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527家,链接企业1259家,吸纳从业人员4.79万人,发放工资超14亿元,帮助入驻企业降低用工成本13.7%,带动村集体增收达2.45亿元。







党建引领 集聚资源添活力


暑假期间,路桥区十里长街上的共富工坊直营店内人潮涌动。这头,货架上干姜片、枇杷露等工坊特色产品琳琅满目;那边,主播正在热心介绍全台州好吃、好买的“山海好物”。


“在共富工坊扩面提质的探索中,我们同步铺设各级共富工坊直营店,既为工坊产品提供产销对接、扩宽工坊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是面向群众、贴近群众生活的一个展销平台,大家既能线上直播购物、也能线下拍照打卡,让工坊更‘city’。”台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各方协同,齐奏合唱。去年10月,台州出台全国首部共富工坊建设地方性法规《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管理规定》,今年又制定共富工坊“安全规范”“ 增技增收”“利益联结”三个专项工作指引,构建覆盖工坊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支持体系。统筹资源力量下沉工坊,由农业农村、文旅、商务、妇联、工商联、侨联等部门和快递、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组建“共富工坊”建设协调小组,完善“共富工坊帮帮团”制度,打通工坊要素保障、生产销售、物流保畅“绿色通道”,推动共富工坊的“土特产”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成为带动致富增收的“新潮流”。



三年来,共富工坊已在台州遍地开花,其类型也从基础的来料加工、定向招工为主转为产业赋能、农旅融合、电商直播、品牌带动等六种模式齐头并进。


如何保证一千多家共富工坊行稳致远?台州依托党建联建机制,持续深化“1+9+N”工坊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县级主管部门专业干部直接联系工坊机制,选派3436名党员干部担任“工坊管家”“工坊顾问”,为工坊提供项目引进、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安全指导等各类服务。如玉环市在221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网格便民服务窗口,帮助周边农户解决物流运输、产品仓储、营业执照办理等10余项创业难题,为“共富工坊”提供医疗保险代办、产业帮扶、法律咨询等事项,以党组织服务供给助力共富工坊平稳发展。


为偏远地区架起共富桥梁,是共富工坊“扩面提质”的题中之义。台州重点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高山海岛村、后进村等生产资料相对缺乏、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由县级组织部门牵头“一村一策”开展分析研判,精准谋划布点,逐个明确适配企业、推进计划、责任团队,推动企业所需与村情民情有效衔接、精准匹配。椒江区大陈镇探索建立“村集体入股、岛民做工、企业分成”模式,聚合3个村党组织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大陈海味”共富工坊,以镇带村、以企带农,把东海之滨的新鲜大黄鱼带上大城市的餐桌,把资金和流量带回海岛,实现群众集体“双增收”,预计村集体年均增收超50万元、带动渔民年均增收8万余元。




鱼渔双授 群众增技又增收


在共富工坊求职有多便捷?黄岩区“小橘灯”共富工坊给出的答案是:5分钟。


在党建联建的纽带作用下,哪些企业有订单,哪些工坊有用工需求,哪些村有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源,“四张清单”数据归集一应俱全。工坊内还为入职者开设产品组装、直播带货等培训课程,实现“边培训边工作”,既解决传统制造企业用工难问题,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又帮助“零工”提升技能、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已有效引导村企开展对接1200余次,引入项目640余个,累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约95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7亿元。



富民一方,先要“赋民以方”。今年以来,浙江就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鲜明宣示“大人才观”。如何以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为契机,同步带动工坊从业者从富余劳动力向技能型人才转型,工作方式从“体力型”向“脑力型”升级,台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市里的博士创新站就落户在这里,现在省农业科学院沈佳和许昕阳两位博士正在研究新品种的果树栽培模式,让果子长得更快更好。”温岭市滨海镇吉园果蔬共富工坊负责人辛宏权介绍。一批批农事生产研究人才的加入,为小镇农户带来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目前工坊每年能够试验50余个新品种,培育种苗1.55亿株,辐射带动当地120余户果农年收入超15万元。


既要增收,更要增技。台州探索建立“技能+创业”平台,构建系统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将有一定技术门槛、劳动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共富工坊,并由实用技术人才、乡村管理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人员等专业力量“入坊教学”“入坊实践”,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打通职业成长、技能创富通道,让一座座“共富工坊”成为乡村技能创富平台,实现“富口袋”到“富脑袋”的蝶变。




共建共享 绘就共富新图景


从外出打工回乡的“半生人”,变成乡里乡亲的“好妹儿”,背后是仙居县溪港乡共富生活委员陈玉琴一万多公里的奔波。为了帮连邮政快递都没开通网点的偏远山村推销农产品,她在平台上注册“浙里有山货”直播账号,每天自驾绕过80多个弯的山路,把村民请进共富工坊的线上直播间,把山货带出大山。账号开通以来,累计销售达8000多单,营收近25万元。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台州坚持全面覆盖、普及普惠、人人享有,真正将共富工坊打造成发展之坊、暖心之坊、爱民之坊、固基之坊。聚焦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文化层次低、就业技能弱的问题,会同开放大学、农技院所等大力开展生产经营、专业技术培训,培育一线技能人员8300余名。针对留守老人、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全面落实党员“一对一”联系服务,推动技能送上门、就业送到家,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彰显共富“社会责任”。


“这个工坊车间,也是我们工友的康复就业中心,大家都在这里过得很充实,心情开朗了很多。”在三门县海游街道“祥和共富工坊”,一群特殊的残障工友有说有笑。除了简单的手工劳动,每天还有健身操、朗诵、象棋比赛……各类活动在工坊里安排得满满当当。


物质生活有了提升,精神文明也同步开出灿烂之花。台州把“共富工坊”建设纳入社会基层治理重要内容,按照共建共享、一地多用的原则,有机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四提”“一老一小”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全方位扩展共富工坊服务效能。天台县聚焦员工及周边村民实际需求,联动人社、工青妇等部门力量打造“我的工坊我的家”服务品牌,划分就业服务点、共富大讲堂、员工休息区、儿童玩乐区等专用空间。“来工坊找工作”“来工坊学知识”“你来工坊我带娃”,一系列全方位暖心服务在各地工坊不断解锁。


深化医疗服务改革,看台州如何提升群众获得感

2024-10-16

这些情形,将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2024-10-16

本年度最大满月,即将亮相!

2024-10-16


作者:潘弋舟

编辑:符薇薇

一审:张婷

二审:泮永翔

三审:黄元杰

台州发布
传递政府声音;提供服务资讯;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