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攀岩、撸铁、游泳、自行车……这些年,他尝试了十来种运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近两年保留下了撸铁和游泳,以及胳膊上的腱子肉。
“我现在没有可供浪费的时间,即便是碎片时间也会好好安排。”只有说到这句话,才让记者感觉到,汪伯申已经年过六旬。他说,在这个年纪,时间比所有东西都要宝贵,一定要好好珍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详情】
平均每两个月“上山下海”一次,自费去净山净滩,还为公益组织“月捐”;每周三天“泡”在文化场馆,从观众转为志愿者……曾是外企员工的王剑平,退休后将“环保公益”的爱好发扬光大,在公益之路上走得很开心。
翻看朋友圈,2024年王剑平至少参加了五场净山净滩活动。目前,他已经累计志愿服务了1117个小时,还被评为最美浦东群艺馆场馆志愿者。
“作为一个自然人,理应为大自然和社会做点有益的事。如果不能做伟大的事,就怀抱大爱做小事。”他说。>>>【详情】
一米八的大高个,超200斤的大块头,王平建觉得自己的身板太适合干摄影师的活了,“一套摄影器材和其他辅助装备,少说也要二三十斤,为了拍一场日出,凌晨三四点钟爬山,都需要体力”。
刚满60岁的王平建2024年5月份退休,退休前在平安财险工作近20年。一退休,他的状态就变成了“在路上”。
通过摄影,别人称呼王平建已经从最开始的“王伯伯”,到“王老师”,再到现在的“摄影师”,王平建打心里觉得很快乐,很扎劲,他说:“人真正做喜欢的事情是不会觉得累的,无论培养什么兴趣爱好,老年生活一定要多点谈资和沟通,让社交冲淡孤独感。”>>>【详情】
从长跑到瑜伽,从工作到退休,从动到静,一年多来,牛丹彦已经完成了角色的切换,状态的转换。他说,瑜伽让自己愉快地开启了人生新阶段。>>>【详情】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年过半百”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但作为受益于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代,“50+”“60+”的“轻龄族”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他们对新知识、新技能充满渴望,对退休后的生活也有更多新期盼、新追求,希望自己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如何在人生下半场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专家指出,除了自身保持积极心态,社会服务和消费供给也应与时俱进。通过深耕“新赛道”,发展新业态,为“轻龄族”提供有效供给、精准服务,创造美好生活的更多可能。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由于平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对老年人认知的变化,五六十岁人群更多地被视为中年后期或“活力老年”阶段。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伊晓婷表示,这些“轻龄族”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经济活力。
“老年大学的学生都是50-75岁的人群,而在学籍可以进入学信网的开放大学学生中,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的‘轻龄族’,以我们公共管理学院为例,近10%的学员在50岁以上。”她告诉记者,这些学生拒绝被年龄所限制,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丰富的兴趣爱好来延缓身心衰老。
别以为“轻龄族”的学习是在“打酱油”,他们往往有着更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伊晓婷说:“可能是为了职业发展、兴趣爱好或是个人成长,他们热衷于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相比面容和体态的年轻,这种心态让人更有活力和热情。”
“轻龄族”也乐于参与社交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交圈子。他们或结伴出游,走遍大江南北,或常常聚会,与好友保持日常交流,也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热衷于“走出家门”的“轻龄族”,普遍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进入职场和社会后的人生轨迹,几乎与4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步,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中坚力量,也同时受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伊晓婷说,因为“有钱有闲”,他们才会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兴趣的培养,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埋单。
“轻龄族”把闲暇时光用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上,舍得给自己花钱享受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专家指出,目前来看,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消费市场都存在一些堵点,既制约产业的发展,也影响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现阶段,‘轻龄族’的精神文化需求迅猛增长,一方面表现在老年大学一席难求,一方面在于文旅消费已经成为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表示,“活到老学到老”是很多活力老人的需求,他们在年轻时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困于家庭事务,忽略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退休后就有更多时间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
“不断增长的需求之下,老年大学的名额很紧张,很多老人报不上名。”他建议,面对这一群体旺盛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老年大学可以扩招,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更多社会资源。比如,挖掘社区里的资源,组织“家门口的社区大学”,开展普惠性的老年教育活动。
而伊晓婷则指出,尽管银发经济增长迅速,但总体供给并不充分和均衡。“很多商家已经关注到了中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但整体上供给仍然不足,特别是在高品质、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很多商家仍然将中老年人视为传统的勤俭节省型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集中在低端和基础生活领域。”
“能不能在健康养生、旅游休闲等领域加强市场细分?能不能更好地满足‘轻龄族’对文化娱乐、社交互动等方面的高需求?”她进一步指出,这部分人群也需要数字化服务,例如提供简洁、易用的购物和社交平台,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与保障,提供便捷有效的维权渠道。
周海旺则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建议:包括:在低谷时段,推出老年人专享的特价火车票,充分利用铁路资源的同时,也便利“轻龄族”走出去;推出跨地区的旅游套票,例如长三角景点一卡通,提供专属福利待遇,盘活淡季旅游资源等。
除了老有所乐,“轻龄族”还可以是“老有所为”的主力军。
“如何活出高质量人生,我最大的建议是建立自我核心价值。”伊晓婷说,每个人的社会角色都会随着年龄而转变,接受并适应角色转变是人生阶段的必修课。如果说,退休前的身份由职场来限定,那么退休后可以设定一些新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她特别指出,很多人在退休后选择为子女服务,这里一定要注意适度。“虽然为子女服务是出于爱和关心,但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生活空间。不要过度依赖子女,也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子女身上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让自己过于劳累。”
而对于没有“后顾之忧”的“轻龄族”来说,可以适时探索、发展更适合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聚焦老年人互助、微环境维护、睦邻关系、社区事务等主题,拓宽他们志愿服务的参与渠道,是“低龄族”实现个人价值、发挥余热的有益方式。
“全国老龄委发起的老年志愿服务行动‘银龄行动’,召集了广大老年志愿者发挥经验优势和技术专长,开展了很多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发挥余热的同时,也有很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周海旺表示,对于刚刚转换身份的“轻龄族”来说,“被需要”“被认可”的志愿者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过渡到退休生活中。
“可以从身边做起,参与社区治理。比方说,对小区里的乱停车、绿化养护、宠物问题等进行身体力行的整治,或者参与到社区高龄老人的关怀照护工作中。因为他们更了解老年人在心理、身体需求上的特殊性,共情之下更容易建立起沟通。而在对志愿服务内容逐步熟悉的过程中,也能提升自我照顾的能力。”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点赞 在看 点起来
并多多转发
👇
下方 点赞 在看 点起来
并多多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