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包裹下,小区一次次耽误了时机......”

时事   2025-01-24 15:31   北京  



北京市通州区科印小区的多位业主近日反映,小区内的多数楼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十几年前,产权单位计划对小区进行“危改”,然而,直到现在危改计划也没有实质性进展。囿于推进中的危改计划,居民希望改善基础生活设施的愿望也难以实现。这个“难产”的危改计划还会实施吗?危改项目不落地,老旧的基础生活设施又该如何改善呢?


居民:等待危改十几年


在北京市通州区科印小区生活60多年的居民张大爷(化姓)向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新闻热线65159063)记者介绍说,小区共有17栋楼房,从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末陆续建成,并分给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的职工居住使用。目前,有4栋楼没有进行分户,仍由产权单位职工租住,其余已经分户的楼房内居住着近700户业主,已经取得房屋产权证。


科印小区位置/高德地图


张大爷说,他家所在的楼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属于砖木结构,房屋之间的墙板填充的是苇薄:

张大爷:空的,空心的,砖木结构都酥了,都漏风里头,防火要求太低了,它中间隔断,苇薄的,一燃起来整个控制不住,咱不说别的,就是砖房子的结构,易燃的。


居民家中的房屋状况/记者 摄



小区内随处可见的警示语/记者 摄


“问北京”记者在现场看到,院内的楼房多为地上三层和地上六层,外墙上贴着“墙皮脱落注意安全”的警示语。楼体有的灰白相间,有的红白相间,还有几栋是红砖墙,但无一例外,这些楼的外墙上都写有“拆”字。住在这里40多年的居民李大爷(化姓)告诉“问北京”记者,这个“拆”字和十几年前计划实施的“危改”计划有关:

李大爷:从这个小区由中科公司告知,我们想改造小区到现在已经10多年时间了,这个起源是起源在哪呢?就是我们曾经有一栋楼着过火,着火之后,2008年,(因为)电器老化(导致起火),这时候就有商人介入,(产权单位)就跟他签了一个协议,这个小区由他来进行改造。




楼体外墙都写着“拆”字/记者 摄


居民对拆改计划存疑


居民向“问北京”记者提供了一份2014年1月出具,并加盖了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公章的证明,其中写道: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于2009年5月8日将北苑生活区危房改造项目授权给北京民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历经七年,该项目己取得了上级各项批复文件,现己进入实质性阶段。民丰公司只要解決小区业主的拆迁安置,补偿及归还中科印刷 4500平方米商业房即可。


落款为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的证明/受访者 供


天眼查有关“民丰公司”的信息介绍/天眼查app截图


“问北京”记者注意到,这份证明中标注的时间有出入。另外,天眼查的信息也显示,民丰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2021年到2023年,员工人数都为0人。受访的几位居民告诉记者,这家公司接手危改项目后,进展并不顺利:

居民:后来2018年开始,动员老百姓说要改造小区,说小区全部的房子都定义成危房,那危房国家是有明确规定了,专门机构来证明评估,业主要签字。他就不管了,直接在会上说全部是危房,全部拆了。

拆,我们也不反对,但是你得找有资质有能力的商人,另一个你资金得落实。他是先拆了再说,这样就是造成了很多老百姓心里没底,怕搬出去搬不回来。您进来看到我们好多楼上都写着拆了,他那个会一开,说这小区要改造,到处就去给楼上喷拆字,大标语也出来了。


小区现状/记者摄


居民李大爷告诉“问北京”记者,2018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中提到,“以舒适宜居为标准,要将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在0.9万人/平方公里以内”,而小区当时的危改计划与之不相符。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科印小区的“危改”计划只能暂停了:

李大爷:光靠老百姓的这种反对呢可能力度还小,由于他违反了总体批复, 这一下给他叫停了,他只能重新设计。


批复内容/政府官网截图


居民:小区内再次发生火情


在危改计划搁置之后的几年里,老旧小区的居住问题更加凸显。今年1月7日,小区的老年食堂还发生了火情:

居民:线路老化,管线老化,老年食堂也着火,木结构的。1月7号那天着的挺大的,借着风,到底谁的责任应该查清楚吧?没人查。有些楼前裸露的土地上面积了水,垃圾箱前面蚊虫飞舞,下水道的水比楼里边出来的排水管还要高,好多家都堵。后来还不错,是街道出面把下水道给通了一遍,这两年好多了。



过火房屋/受访者供



目前,过火房屋已被围了起来/记者 摄


居民们说,他们不断向产权单位反映,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最终都没能实现:

居民:比如说,街道曾经要给我们修路,要给我们小区做一些提升,几次都被拦住了。小区到现在还用煤气罐,这小区里有一个煤气站,那煤气站离我们旁边的小区特别近,可能有危险,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老百姓也是积极配合,就是要加燃气管道呗,老百姓自己想出6000块钱,这个事儿也搁下了。我们实际上是被利益包裹下,小区一次次的耽误了时机。



小区内道路状况/记者摄


居民:希望参与政府的旧改项目


“危改”计划推进困难,居民说,他们希望之后能够在征求广大业主意见的前提下,参与政府的“旧改”项目。

居民:管道可能有点问题,外面的路面不平,上下水可能有点问题,这些正好是国家旧改的主要内容。如果旧改了,我宁愿这小区不动了,现在老百姓都变成什么了?你给我旧改就行,而且政府它有一套的运作机制,是公开透明的,现在就是能够给小区进行提升改造,所谓提升改造就是旧改,我们就非常知足了。



楼道内状况/记者 摄


居民李大爷表示,在等待改造的这十几年里,他也走访了不少旧改小区,也期待科印小区能早日享受到相关的政策福利:

李大爷:我觉得北京市的这个(旧改)政策,这项工作做得非常贴民心,我走了好多小区,我就希望我们小区也这样,哪怕就是个提升,非常非常满意了。




楼体内外墙皮均有脱落/记者摄


属地:产权单位计划实施拆迁


小区居民期待实施旧改的愿望能实现吗?“问北京”记者首先联系了属地杨庄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说:

杨庄街道办:科印也是央产,老旧改的实施主体仍旧是咱们科印厂(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原名中国科学院印刷厂),他得申请央产小区老旧改,他走的不是区里的。目前科印厂的计划是拆迁,没有得到他们要进行老旧改的消息。


几位居民曾质疑,属地街道办曾多次回应居民希望改善基础设施的诉求,最后为何无疾而终了呢?对此,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杨庄街道办:科印小区的规划许可已经拿到了,他已经列为拆迁重点项目了。按道理来说,他应该很快就要进行拆迁了,我们再投入资金去给他修缮,那他拆迁的时候不就是相当于没用了吗?天然气公司当时应该已经跟咱们居民都说好了,但是科印厂说他要拆迁嘛,拆迁了之后统一进行安装。


“问北京”记者也就科印小区央产房改造的问题咨询了通州区住建委,得到了相同的答复。


小区房屋现状/记者摄


产权单位:计划原拆原建


于是,记者又辗转联系到了产权单位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产权单位计划实施的仍然是“危改”而非“旧改”:

产权单位:中科印刷现在正在科印北苑小区,现在正在进行的叫北苑危改,这个危改的概念是原拆原建,就是原址把这个小区推平了,然后重新盖起新的楼,这是我们现在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最后大家入住新的房子里边,是在进行这项工作。


危改究竟何时落地?


那么,这项工作推进到哪一步了?居民等待了十几年的危改究竟何时启动呢?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产权单位:时间点儿,我现在还不好答复你,只能说我们从公司角度来讲,事儿我们一直在往前推,它时间长,从根本上来讲是难,前期比如说规划的时候都很难,就调了一年多两年了,这10多年都一直在跑手续,包括资金的问题。民丰公司是和中科印刷,是中科印刷委托他去跑这些危改的相关手续,危改的主体还是中科印刷,反正规划许可证啊什么也拿到了,后续可能还有一些方案啊、资金啊这些工作还没有完结。


危改计划何时启动难以预期;在危改落地之前,居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能否实现呢?这名工作人员表示:

产权单位:小区大部分建筑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70年代以前的,是吧?我们大概也了解这种情况,因为现在正处在危改,我们再去做一些改善的,大面积的去做加固,从资金上来讲,肯定存在一些重复浪费的。比如说想给中科印刷反映一些对危改工作的情况,我们有一个离退休办公室,可以反映给他,他会把情况收集起来,告诉我们公司领导。


这名工作人员也表示,居民对危改有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拨打科印公司官网登记的信访电话,他们之后也会就危改相关工作征集居民意见。“问北京”记者也把问题反映给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的上级单位中科院办公厅,希望产权单位尽早确定危改时间,同时保障好居民的日常生活。


专家:推进危改需要各方协同发力


科印小区的问题并非个例,“问北京”此前曾报道,海淀区三义庙北9号楼、10号楼,在2015年就说要进行危改,可是近十年过去,居民依然没有等来危改方案;东城区安德路55号院内有22栋楼被鉴定为危房,十年前产权单位就计划“原拆原建”,可至今没有实施,居民希望改善生活的愿望也囿于危改计划而无法实现。


危改的不确定性与居民迫切希望改善生活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化解?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凤瑞分析说,危改原本就是为了改善居民生活,要想顺利实现需要从建立完善的机制、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力等多方面考虑:

牛凤瑞:应该说理论上它是一致的。城市更新是城市运行必要的环节,住房更新是你房子的更新周期到了,居住人为了个人的安全舒适,要配合这个事。(实际上)这里边矛盾重重,我个人觉得首先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再有的话呢就是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它不协调。该更新还得更新,问题是怎么更新?这个都需要我们政策设计和舆论引导,还有做思想工作。


评论:“危改”不能没有时间表


“旧改”“危改”都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旧改、危改项目“难产”,其中暴露的问题亟待解决。从科印小区居民的角度看,他们的诉求合情合理且迫切,小区里多栋老楼建于上世纪70 年代之前,存在结构老化、防火性能差、设施陈旧等安全隐患,居民苦盼多年,危改计划却始终流于纸面,生活设施的改善也难以推进。没有具体时间表的“危改”计划成了改善居民生活设施的“枷锁”,实在不应该。


产权单位虽然强调推进危改工作,但从授权民丰公司开展项目至今,十多年过去了,危改计划迟迟不落地。时至今日,尽管取得了规划许可,但后续方案和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仍然没有落实,危改何时启动仍是未知数。产权方所说的为了避免资金浪费,不对小区进行大面积加固和设施改善,看似合理,却忽视了居民当下的生活困境。


危改的不确定性与居民改善生活的迫切需求,该如何平衡?产权单位能否尽快打通各个环节,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分工?在危改落地之前,相关部门能否共同协商,拿出过渡方案,改善生活设施,让居民不至于因为各种安全隐患而心生不安?事件后续,“问北京”将持续关注。



记者:亓玥


责编:亓玥、郭峥

监制:紫苏、姚柏言


北京新闻广播
新闻,资讯,视角,观点……我们在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