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要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今年,鄞州区将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提档升级为“人代会+常委会”双审议模式,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区人民政府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和“两院”生态专门章节的基础上,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首次审议2024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并让全区人大代表都参与其中,画好生态文明建设最大“同心圆”。
鄞州公园风景
多年实践
见证生态监督成“形”起“势”
早在2018年,鄞州区就正式启动区级层面环境报告制度,2020年实现区、镇(街道)环境报告全覆盖。2022年,鄞州区以东吴镇为试点,挂牌成立全市首批生态环境议事点,把生态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监督范围不断扩大,报告制度趋向健全。2024年,鄞州作为全市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试点单位,将报告主体由区人民政府拓展为“一府两院”,报告内容也由生态环境延伸到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六个方面,报告范围更广、监督内容更全,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鄞州东钱湖
立足长效
推动生态文明更可“感”可“知”
让保护生态成为群众的一种行动自觉、让生态监督长效发挥作用,离不开报告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缺不了“全链条监督”的跟踪落实。对此,鄞州运用民意感知中心,对一年来各类平台反映的生态问题建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炼民情信息2.8万余条,梳理形成了监督线索,建立“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闭环机制,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可以直观感受到生态监督和生态成效。如今鄞州的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已经连续13年实现提升,2024年公众满意度达到89.22%,远超全省平均。
鄞州“万亩海塘”治理
坚定信念
生态民主实践之路向“新”逐“绿”
在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鄞州区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深化基层民主实践,广泛发动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为全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积极的群众参与。东吴镇人大紧盯绿色制造,推动镇政府对3318亩“散乱污”工业园区开展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的整体改造升级,成效斐然。东钱湖镇人大抓牢生态文化,在下水湿地公园和马山湿地公园设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点,游客和学生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点播各个点位的鸟类、植物、鱼类等知识。人大首南街道工委聚焦生态生活,对辖区生态高风险区域以及“低小散”企业排污、农资废弃物污染、生活垃圾分类等进行重点监督,推进企业“入园”、农田“连片”、绿水“长清”。
来源 | 鄞州分局
编辑 | 甬小环
审校 | 刘金鑫 王璐 蒋海滨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