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去中媚日,文化人软骨背后的政治黑手

文摘   2025-01-26 21:39   山东  

台“立法机构”这次针对年度总预算审查,由于在野党大删文化部门预算,波及对文化界的补助,引起部分文化人士反弹,甚至要响应大罢免活动。然而,文化界人士不妨扪心自问,这些年民进党执政,文化政策是不是已经在刻意绿化下,一面倒地补助出大量迎合绿色偏好的作品?“立委”对不当使用人民纳税钱做软性洗脑的手法加以约束,又有什么不对?这样的文化政策不该检讨吗?
迎合当权 亲日丑化政敌
蓝白“立委”删减预算时,特别点名公视影集《听海涌》拿台湾人的钱抹黑栽赃台湾人,而且Taiwan Plus成效不彰、新闻也引发争议。民进党当局立刻指责在野“立委”大砍文化补助,将扼杀文化产业的生机,补助缩水自然令文化界担忧,毕竟很多创作者过得苦哈哈,指望着政府补助施以援手。但政府部门拿公款补助文化界,难免会让有心争取补助的文化人,无论在选取题材或创作内容时投当权者之所好,或自我审查,避免踩到执政者的雷区。在民进党执政的这段期间,文化政策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以至于文化产业的作品一片政治正确。这是在扶助文化,还是在扼杀文化?

蓝委陈玉珍之前以个人名义提案删除公视预算,遭到岛内亲绿媒体人反弹。(台湾媒体)

这些年来的文化补助作品有几项趋势:一是去中国、尊台湾,刻意去中国化,排除台湾文化里的中国脉络,贬抑中国在文化、血缘上对台湾的意义。撷取历史事件作为创作主题时,甚至扭曲史实以符合绿色口味。二是极度亲日,用强大滤镜描绘日本殖民史,彷佛日本殖民对台湾是天赐之福,不曾发生任何杀戮镇压。台湾的影视作品已经多年没有抗日题材,南京大屠杀更被抛到脑后。
三是对国民党的执政给予完全的负面呈现,似乎在过去半世纪的统治中,只有白色恐怖、禁书与文字狱。为台湾经济奇迹打下基础的十大建设、广开民智的9年义务教育、造福全民的健保,乃至促成台积电的诞生、跻身亚洲4小龙等等重大政绩,都被视而不见。这种偏颇的视角,让国民党陷入一个先天不利的困境,也让年轻世代的脑子被窄化,甚至排斥中华文化。只是,那个世界并不完全真实,藏了很多假象和谎言。
《听海涌》丑化中国派驻北婆罗洲领事卓还来,把一个为国捐躯的伟人改头换面成打小报告的汉奸,新海3兄弟的原型人物柯景星之子也痛批该剧违背史实,把他的父亲从救助者变为凶手。

公视剧集《听海涌》被岛内文史工作者指出篡改历史,玩弄悲情。(听海涌剧照)

擅改历史 塞入绿色史观
《斯卡罗》描述1867年“罗妹号事件”,琅峤原住民与美国签订“南岬之盟”,藉此凸显台湾早就站上了世界舞台,有与外国签和平条约的“主权”地位。但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指责该剧罔顾史实,签了和约的美国人李仙得,把在东台湾勘查的报告和地图交给日本政府,之后还成了日本远征台湾计划的顾问,该剧完全无视原住民因此付出的重大牺牲代价。
《一把青》改编自白先勇的小说,在剧情中却擅自加入白色恐怖和飞行员接收战友遗孀的情节,偷偷塞入了绿色历史观,完全不尊重作者与原着。

公视剧集斯卡罗播出后也遭批该剧篡改历史,变成绿营史观的传声筒。无党籍民代高金素梅指出,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的史观来看,南岬之盟并没有什么伟大之处,签下那个和约之后的李仙得,得到了在东台湾行动的自由。李仙得后来把他在台湾东部勘查的报告和地图,交给了日本政府,日本政府重金聘请他,成为天皇远征台湾计划的顾问。(台湾媒体)

此外,《零日攻击》描写两岸冲突,煽动民众仇视大陆,但是制作的“零日文创”公司实收资本额只有85万元,却能拿到文化部门和政府各部会总共1亿多元的补助,而该公司股东之一是陈水扁的文胆林锦昌、顾问是黑熊学院的“立委”沈伯洋。请问,这是在补助文化产业,还是绿色洗脑链用人民的钱来恐吓人民?
文化工作是一条寂寞的路,很多文化工作者入不敷出,靠着一腔热情勉力支撑,这时政府的补助对他们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过去政府的补助也支持过侯孝贤、李安等名导作品。问题是,如果执政者的补助审核如此意识形态挂帅,如此用力指挥创作方向,必然导致有心争取补助的文化人迎合当权者的口味。甚至在持续多年的绿色洗脑后,年轻世代所以为的真实,其实是民进党精心构筑的偏颇图像,在这种环境下产出的作品,大都按照着“反中、去中国化、爱台、亲日、丑化国民党”的主旋律。

部分文化人士扬言要参与大罢免,不妨先省思一下,民进党当局的文化补助背后,是不是有一只恶意扭曲历史真相的政治黑手。

来源:台湾《中国时报》,本文由“郭茂辰海峡传真”公众号编辑。

郭茂辰海峡传真
郭茂辰,一个会讲故事的两岸纪录者,本公众号分享作者个人的两岸笔记,记录真实的两岸动态,也会不定期介绍台湾的历史、人文、音乐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