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趁着难得的冬日暖阳,笔者陪着家人出门“补钙”。在走到小区的大门口时,笔者看见两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嬉戏打闹。一名小男孩说道:“细狗,你丸辣。”随即,对另一名男生进行了“偷袭”,然后满面笑容地跑开。另一名小男孩对着跑开的小男孩大声喊道:“你个老六,我真的栓Q。”
这表面上看来是两名小男生正常地嬉戏打闹,但他们运用的网络“黑话烂梗”却让笔者陷入了深思。当今,我们正处于网络时代,网络“黑话烂梗”宛如汹涌的浪潮,迅速席卷各个网络平台和社交圈子。“泰酷辣”“夺笋啊” “尊嘟假嘟”等网络语言,因其戏谑、夸张、跳跃的风格,迅速“跑进”青少年的语言体系,成为了他们的“社交密码”。玩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社交氛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青少年找到群体归属感。但若是沉迷其间,一开口就是网言网语,极容易影响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语言的正确使用,进而降低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审美标准,语言表达趋于简单化、网络化,久而久之,很可能就不能“好好说话”了。甚至,一些带有暴力、讽刺、极端性质的词汇,对尚处于三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还可能构成不良的价值导向,模糊他们的是非边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024年10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整治网络“黑话烂梗”,不是为了限制网络语言表达,更不是反对网络文化的丰富繁荣,而是要净化网络语言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笔者认为,让青少年远离网络“黑话烂梗”的侵蚀,需要网络平台把好关口,职能部门从严监管,家庭学校协同共育。网络平台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把好网络语言的审核关,升级平台的语音识别和过滤功能,及时封禁制造低俗恶搞词汇的创作者,进一步压缩不规范、不文明网络语言的生存环境和流通空间。职能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完善惩戒机制,从严整治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家庭和学校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积极正向地引导,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教会他们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让他们静心感受汉语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