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造丨渔村第一舞:大奏鼓

政务   2024-08-23 21:04   浙江  






编者按: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提升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挖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其独特魅力,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基地联盟传统技艺普及矩阵特别开设了“非遗匠造”专栏。

该专栏由温州市社科联牵头策划组织,通过集中展示全省各地市特色非遗、相关社科普及基地资源及特色活动,从而提升浙江省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传承与发展。专栏将以非遗基地为切入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解读,带大家领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




有那么一个地方,依山而建,向海而生,诉尽百年沧桑。那里的海山人,铺石阶筑石屋抗击百年风浪,做船模剪窗花雕琢缤纷文化,驾得远洋巨轮,做得渔家风味,面朝大海,生生不息。在海山人这里流传着一种闻名遐迩的民间舞蹈,一种古老的庆丰收祭神祀舞蹈,它就是大奏鼓,被誉为“中国渔村第一舞”。



非遗介绍


大奏鼓是流传在石塘镇箬山一带渔区的民间舞蹈,随先辈从闽南迁居时带入,与福建厦门的传统舞蹈车鼓弄同出一源。表演形式为男扮女装,重彩化妆,每人手持木鱼、扁鼓、唢呐、汤锣、铜钹等一样乐器,并有大鼓伴奏,边敲边跳,表情诙谐、动作粗狂,神秘而不失韵味,被称为中国渔村第一舞。2008年,大奏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起源


“大奏鼓”原名“车鼓亭”,是福建惠安渔民的一种民间舞蹈,在石塘箬山的流传历史悠久。据福建《惠安县志》和《琅玕陈氏宗谱》载,箬山陈姓为17世纪中叶由惠安迁入,大奏鼓(当时叫“大典鼓”)亦随之带入。20世纪50年代,这一民间舞蹈逐渐被冷落。80年代,一位名叫陈其胜的年轻人重新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奏鼓由此而来。后来,陈其胜搜集大量民间音乐、舞蹈,整理挖掘并加以改编,便有了1984年央视的舞台拍摄——这次拍摄改变了这个地方舞蹈的命运,大奏鼓从此开始为世人所知。2008年,大奏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年9月23日,大奏鼓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的演出。



技艺特色


“男扮女装”是大奏鼓最基本的特征,其装束与福建的“惠安女”一样鲜亮夺目。上身穿桔黄色的斜襟短袄,下身穿深蓝色的大口袋,衣襟的边角上绣着橘红色的鱼纹图案花边,耳朵上挂着“黄金”大耳环,套上手镯脚镯,全部光着粗大的脚板,走起路来忸忸怩怩,活像戏剧中的媒婆那样滑稽幽默。从渔家妇女迎接夫君返航的仪式过渡到男扮女装的大奏鼓,少了许多女子盼望男人出海归来的悲悯情愫,而多了夸张的诙谐气氛,正是角色替换的喜剧效果赢得了观众的开怀大笑与喜爱。

大奏鼓演员脸部的重彩化妆效果,类似于戏剧中的丑角。用浓重的白粉打底(白粉涂抹在被海风吹成古铜色的脸上,视觉效果极为强烈),双颊涂一大片红色油彩。然后,戴上羊角帽,套上笼裤和斜襟衣,吹起唢呐,敲起大鼓、扁鼓、铜钟、木鱼、钹,很是热闹非凡。从化妆到演出一气呵成,海滩、石板路甚至是船上的甲板,皆是现成的舞台。

两人扛着大鼓,一人奏大鼓兼指挥,一人敲木鱼,两人敲钛锣。他们自由跳、自由舞,叉开两腿,摇曳着身子,两只大手有力地挥动着鼓槌,左纵右跳,随着大鼓的节奏,不断变换队形,边敲边舞。既奔放又含蓄,是灵魂的呐喊,又是生命的细语。既体现了大海的多重性格,又展示了渔民内在的情感冲动及征服大海本质力量的自信。

大奏鼓在数百年漫长的演变中有许多细节一直保留着最原始、自然的特色。譬如无论寒暑,他们都光着脚板上阵。我们相信,这种释放情感的方式源自茹毛饮血的先民,其粗砺豪放的身影足以使虚情假意的现代文明退远为背景。



非遗展示


如今,大奏鼓早已不再是里箬村的“专利”,已成为石塘、乃至温岭的大奏鼓了。很多十二三岁的小孩子都来这边跟着老渔民跳起了大奏鼓,每年来这里研学的学生络绎不绝。此外,女子大奏鼓队也在石塘这块具有丰厚海洋文化底蕴的热土上应运而生。



基地介绍


石塘镇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坐落石塘镇里箬村,由陈和隆旧宅、里箬村文化礼堂组成。其中,陈和隆旧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设“温岭市海洋民俗博物馆”,以渔村小叙为主题,分“百年鼓舞”大奏鼓展示厅、“七夕祈福”石塘七夕习俗展示厅、“海洋花开”温岭海洋剪纸展示厅3个展厅,用反映石塘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风情、渔业生产等的图片及实物,系统展示石塘海洋民俗文化。底层地下仓库以场景形式展示陈列了渔村景观缩微模型、渔家生产生活用具等展品,如渔船模型、渔网、桅头旗、舵、锚、桅灯、缸灶、锅托等。一层以图片形式展示石塘风情与石塘人物,并布置有小人节彩亭、元宵台阁、五果六菜台、糖龟印等实物,二楼则布置有温岭海角版画展等。里箬村文化礼堂面积为160平方米,被开设为“海山讲堂”,组织开展非遗知识宣讲,进一步提升基地软实力。



基地特色活动


整个基地活动分别由日常参展、主题活动、非遗教学及创作演绎四块组成。全年免费向群众开放,通过实物展示、科普展板、现场咨询解说等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社科普及机会;定期举办七夕小人节、海洋剪纸展览、大奏鼓表演等文化文明活动,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与学校合办,开展大奏鼓、绘画、剪纸等多种培训,在学生当中传承民俗文化;积极创作大批优秀非遗表演节目到各地巡回展演,宣传石塘文化。










开放时间及预约方式


开放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6:30

预约电话:13958657558





指导单位

浙江省社科联





温州市社科联
社科普及、学术研究\x0d\x0a创新理论、服务民生\x0d\x0a人文引领、助力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