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地处桂粤湘三省(区)接合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2023年1月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12月实现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全覆盖。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线,围绕建设“五个家园”,强化党建引领,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建设“铸牢”示范区上有力展现贺州担当。
▲ 中国民族报2024年11月5日1版。
持续抓好党员干部“铸牢”教育,把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学习内容,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必修课,通过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铸牢”的重大意义、理论内涵和目标使命。建立“铸牢”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实施“头雁领航”“铸魂育人”“文化润民”三大工程,充分发挥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桂岭红七军整编旧址等红色文化的作用,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必须在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更大功夫,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一方面,要建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各领域、各行业、各群体的覆盖,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向结对社区下沉资源,大力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充分发挥村“同心文化载体”、社区“石榴同心工作室”的作用,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省际边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式,继续用好“穿针引线”化解省际边界土地山林纠纷工作法,持续推进“一轴三联五同”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更好发挥民族团结法律服务工作站等平台作用,抓好基层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民族事务治理的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党员揭榜”“百千万助振兴”等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落到实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干部“选育管用”全过程各方面,突出抓好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用好市校合作、柔性引才、人才绿卡等举措,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适合民族地区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深化年”行动,聚焦解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敢为、不善为等五类问题,有针对性开展行业作风专项整治,以过硬的干部作风保驾护航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更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想敢闯、敢试敢干、敢学敢行、敢比敢超,善于运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面临的难题,为广西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出贺州更大贡献。
(作者李杰云系中共贺州市委书记)
监制 | 肖静芳
统筹 | 安宁宁
编辑制作 | 封煜靖
来源 | 中国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