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泉州人依海为生,海上远航主要靠季风驱动,出海和回航都需要顺应季风规律。出海前,舶司提举会遵照旧制,率领一众幕僚在九日山举行祈风仪式。
祈风仪式完成后,将游玩的经过镌刻于山中的岩壁间,寥寥数字,却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九日山的祈风石刻便由此而来。
祈风仪式之所以选择在九日山,原因之一是这里有一座昭惠庙,供奉着泉州地区第一代“海神”通远王。通远王原为乐山王、广福王,俗谓白须公,相传为在唐朝时隐居于南安与永春交界处的乐山上的老隐士李元溥。
他原是山神,在唐咸通年间,因帮助了九日山延福寺重修之事,特在大殿旁建祠供奉他的神像,于是有了“乐山白衣叟”掌管水运,能保航行平安的说法。
因此,每年夏四月、冬十月,百姓会在昭惠庙向通远王祈求平安顺利。百姓们相信通远还能镇海造桥。
北宋皇佑五年,泉州知府蔡襄造洛阳桥,因为洛阳江水波涛汹涌,所以在海边建了昭惠庙,迎九日山昭惠庙通远王的香火来此奉祀,借海神通远王来镇海造桥,洛阳桥昭惠庙的香火延续至今。
△洛阳桥的昭惠庙
真武庙,被称为“八闽玄天上帝第一行宫”,位于晋江入海口处的石头山上,是宋元时期,祭祀泉州地区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也是古法石港的重要地标。
真武大帝,原本是中原地区道教神灵系统中“北方(位)”守护神,信仰传入泉州后,因为“北方”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水”,真武大帝就被泉州人塑造成为“海神”,具有镇海、保平安的能力。
如今,真武庙坐东朝西,依山而建,布局巧妙,主体建筑有山门、凉亭、大殿等,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风格。
泉州的22个世遗点中,天后宫是祭祀泉州地区第三代“海神”妈祖的庙宇,始建宋庆元二年,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
正殿里供奉天后像及诸辅神像,正殿前面的拜亭是举行妈祖祭祀活动的场所,海内外信众一般在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聚集此地。
出海讨生活,需要勇气和胆魄,更需要信仰支撑,海神信仰应运而生。
声明:部分图文和视频作品,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分享,版权归属著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