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这场系统性改革中,唯有每个区域生态的成功,才能汇聚成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成功。
个体的力量有限,协同的力量才能持续强大。有没有可能联动起各个区域的优秀经验,相互启发、学习,看见彼此的教育创新与改革,从而让改革之路方向更准,行稳致远?
基于此,蒲公英教育智库启动了《区域教育生态年度风向标》项目,遴选了33个区域,尝试搭建一个虚拟的“区域教育生态研究共同体”。这里呈现其中先行代表,并邀请更多区域成为共同体的一份子。
这些代表性区域是怎么选出来,又如何呈现?基于智库常年对区域教育的关注、研究、深度服务,以及多年的《区域教育治理》办刊实践,设定了以下标准和策略:
首先是先进性。从《区域教育治理》刊登案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区域、教育部优秀案例及专家学者推荐等多个渠道进行收集,组织专家严格评审,使得选出的区域经验既符合中国教育发展方向,又与国际教育趋势接轨。
其次是真实性。对于初筛区域,进行走访或委托调研,核实文字材料与实际实践的一致性,确保经验真实可靠。
再次是普适性。为了让各区域的本土化经验能产生更大的启发、辐射价值,对经验材料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将其模型化。
最后是多元性。划分九个维度,力求涵盖改革的关键领域,包括优化队伍建设、重塑课程教学、激活基层动力、破局教育评价、空间场景革命、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数智化转型、再造家校社协同、革新五育体系。
希望能给更多教育人带来样本启发、方法引领和行动信心,推动区域教育生态建设走向更高的办学质量,更充沛的教育活力。
教育挑战31:新时期新要求的体育育人体系,如何构建?
原文分享|找准“撬点”,探索区以体育人新模式
教育后发展地区,要实现百姓认可的教育实效大致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迅速提升中高考等显性学业成绩,赢得社会赞誉;一种是找到合适的“撬点”,以点带面式的重点突破,筑牢素质教育之基,全面建成良好教育生态。作为新兴城区、教育后发展地区,沈阳市浑南区选择了后者。而这个“撬点”,就是在全域推行以体育人新模式。
一、选定一条道路
浑南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南部,2014年获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由原东陵区、沈阳高新区等“四区”合署而成,因地处浑河南岸而得名。十余年间,浑南区常住人口由40万骤升至100万,逐渐完成由乡到城的转变,形成了新兴城区“城乡共生”新样态。
在区域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浑南教育面临与市内传统教育强区教学质量差距大等问题。现实中,我们也和很多地区同样存在小眼镜、小胖墩等“四小”问题,这也始终是教育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时代命题。
2021年3月,区教育局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出台7+1文件,明确提出“重构浑南教育生态”,要充分发挥体育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中的根基与牵引作用,探索区域以体育人新模式。
二、找准一个载体
课程是通向学生身心健康的跑道。2021年3月,浑南教育提出构建“1+2+6+N”“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新举措,将其中的体育课程体系作为“以体育人”新模式的工作载体。尤其是在“双减”之后,结合课后服务需求,逐步探索出一条政府保障、企业支持、学校自主的常态化保障机制。“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是以国家课程为核心,结合地域资源特点,开设全域课程、集团课程、场馆课程及学校课程,全区各校按照个性化的特色办学理念,先后开设涵盖传统“三大球”“两小球”和新兴的赛艇、射击、冰雪等体育课程42门,开设体育社团289个。三年来,“智慧+”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不断升级迭代,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三、探索一个举措
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为更好的践行“以体育人”新模式,浑南教育落实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的核心指导思想,按照全程贯通、全员参与、全速推进的方式,逐步总结出“训—课—研—赛—评”五维融合具体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强化体育研训“育人能量源”。体育是不容错过的教育,新课标指出体育要从知识导向转为素质导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研培训基础上,浑南区举办了赛艇、啦啦操、足球等22项区域特色项目的教师培训;成立教职工足球、赛艇、羽毛球等队伍,周周开展对抗性、专业化培训,以赛促训,引领更多体育教师提升敬业精神、拓宽成长路径。
充分发挥体育课“育人主阵地”作用。坚决扭转学校体育“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起不要”的尴尬局面。三年来,新招录体育教师112人,保障师资到位。将“一天一堂体育课,阳光运动两小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创新开设清晨“准备型体育课”,让“燃”起来成为学校体育主旋律。要求体育课运动密度不低于75%,运动强度达到中高量级,杜绝“不出汗”的体育课,确保每个项目持续、集中、系统学习18学时以上,让每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探索体育研学“育人充电站”。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全国最美静水赛道——浑河、“冠军的摇篮”柏叶训练基地、东北亚滑雪场、冰球馆、辽足主战场等,开启了行走的体育课堂,五十一中学等6所学校近200名啦啦操队员11次点燃CBA“三连冠”辽宁男篮主战场;邀请王义夫、徐囡囡、刘亚男、高敏、郑金等奥运冠军以及浑南学校培养出的羽毛球奥运会女双亚军刘圣书等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注入冠军力量,传递奥运精神,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体育氛围。
构建区校赛事“育人交流场”。竞技是体育最强的“硬核”力量。鼓励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交流活动,全区有50%以上的学校定期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文化周,100%学校开展体育运动会。三年来,累计开展“优学杯”“乐学杯”区级体育系列赛事72次,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常赛”平台。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比赛59次,获得中学生羽毛球北方赛区冠军,包揽全国雪地橄榄球公开赛U12女子组、U15男子组冠军,在国家、省市体育比赛中累计斩获金牌180余枚。
打造专业评价“育人加速器”。评价是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方向标”,浑南区教育局聘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融汇域内“五维评价”体系,结合“正反向系数加权”,针对全区35所学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对体育锻炼的宣传等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评价。为更好地激发各中小学开展“以体育人”新模式,在全区四所高中先后增设赛艇、手球等18项体育特长生招生计划,近年来,全区110余名学生依托体育特长成功考入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优质高校。
以赛艇为例,浑南区高标准开展赛艇教练员培训及考评工作,全区195名体育教师先后通过赛艇初级教练认证,其中28人还通过了中级认证。在全域35所学校建成测功仪课程教室,在5所学校建设荡桨池并投入使用,成立中小学生区级赛艇队,将赛艇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编制赛艇校本教材,确保全段普及,周周开课。连续4年在浑河中心水域开展赛艇训练并成功举办“赛艇嘉年华”,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赛艇运动中来。在国家、省市各级赛事中获得59枚金牌、53枚银牌及69枚铜牌。同时,浑南区还打造了万人级青少年赛艇及体能训练大数据分析平台,已具备国内硬件设施最为完备的青少年赛艇运动先行区的条件。可以说,赛艇运动已经成为区域“以体育人”新模式的特色品牌IP。
四、实现一个愿景
体育是最接近孩子天性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三年来,浑南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32%,近视率下降3%,肥胖率下降8%,高考特控率提升11%,中考重点高中升学率翻三番,亲切的网友们也赞誉浑南区“素质教育 未来可期”。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视察时提出要“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可以说,无论是国策、数据还是民意,都坚定了浑南区要把“以体育人”这条道路走好、走实、走持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浑南区将不断深化探索“以体育人”新模式,激发体育养德、益智、健美、促劳的独特育人功能,实现“体”与“育”深度融合,用体育的力量,点亮孩子们的未来,让浑南教育“不一样的优学”塑造学生“不一样的幸福人生”!
来源:新校长传媒
编辑:常 远
校对:于 洋
审核:冯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