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忠伟
新技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特征。1月14日召开的大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在会场外展示了科研团队研发的适配工业级无人机的电源动力系统等先进研究成果,其中既有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也有氢混动力电源以及相关的先进材料和装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忠伟表示,低空经济依赖于先进的新能源、无人驾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团队正在全力打造新一代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动力电源,以科技创新助力低空经济发展。陈忠伟说,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低空经济在核心技术上面临三个挑战,包括动力技术、飞控技术、交通技术。动力技术是低空飞行器的心脏,是决定其载荷航程和安全性的核心技术,现在主要发展方向是电动化、高功率密度的新能源动力系统。飞控技术是低空飞行器的大脑,决定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主要发展方向为分布式推进、陆空相容的智能无人驾驶平台系统。交通技术是低空飞行器的神经网络,决定其运行发展和安全性。主要发展方向为路空一体、云网融合的立体智慧交通系统。动力电源是无人机的心脏,决定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和作业效率。2024年11月,陈忠伟团队研发的高比能宽温域锂离子电池,成功适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设计的新型工业级复合翼无人机,并在长海县空域顺利完成试飞。试飞过程中,无人机顺利完成起飞、爬升、高速巡航、降落等测试环节,高质量完成3小时的飞行试验,全面验证了高比能锂电池的高效能量储备能力与运行稳定性。陈忠伟表示:“这款无人机搭载的高比能锂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00Wh/kg(瓦时/千克),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升20%~40%,电池模组能量密度达340Wh/kg,可在-40℃~60℃的宽温域环境中稳定工作。高比能宽温域锂电池的成功应用,为无人机在寒区作业、应急救援、巡逻监测等应用场景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不仅提升了无人机的作业性能和效率,也为电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除了锂离子电池,氢混动力电源也是陈忠伟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陈忠伟介绍,燃料电池和锂电池耦合系统兼具高能量密度、环保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飞结果显示,氢电混合动力电池适配多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可提升2倍以上。“当前,团队开发的无人机氢电混动电源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氢混系统质量比功率540W/kg(瓦/千克),宽温域-40℃~60℃,能量密度600Wh/kg。技术成果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工业级无人机续航时间短的问题。”陈忠伟表示,大连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连市委、市政府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产业规划。科技创新方面,大连化物所和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在低空经济三大核心技术上可以形成技术创新优势,构建创新平台,引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新方向,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大连正在构建“1+4”低空经济产业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创新技术结合高端制造的牵引力,大力发展航空新材料、关键部件、低空智能化软件开发与服务等产业,拉动低空经济产业全链条联动,构建创新式发展体系。以创新为引领
以人才为支撑
全方位赋能
大连低空经济发展
在东北振兴的宏伟蓝图中,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领域,正逐步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学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创新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深度参与大连低空经济建设,全方位赋能大连低空经济发展。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吴玉虎介绍,学校紧密围绕低空经济关键技术链条,凭借在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深厚积淀,从信息获取、分析决策、行动规划,到协同作业与整体管控,全方位布局科研工作,以切实成果为大连低空经济发展筑牢技术底座。“比如在信息获取技术层面,我们成功实现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旋翼无人机集群视觉伺服地面目标跟踪技术。在实际测试中,这项技术通过整合多种传感器数据,使旋翼无人机集群能够精确跟踪地面目标,有效提升低空飞行器对环境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为低空物流、测绘等任务的精准执行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定位技术上,我们参与的‘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的地形和障碍物识别技术’项目,不仅实现了对地形和障碍物的有效识别,而且结合卫星导航与其他辅助定位技术,为低空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导航提供了保障,助力飞行器在低空测绘、巡检等任务中更精准地作业,减少因定位偏差导致的作业失误。”2025年,大连理工大学与长海县人民政府携手共建低空智能融合测试验证基地,基地集无人机飞行测试、场景适用性测试、航空航天人才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汇聚人才与资源的强大磁场。吴玉虎说,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基地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他们能够在这里对研发的低空技术和设备进行实地测试与验证,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方案。同时,基地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实践机会,学生得以参与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地与学院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培训项目,合作开设无人机飞行培训课程,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飞行技能的人才。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代表,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吴玉虎说,大连理工大学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整合高校科研能力、企业应用场景和地方政府资源调配优势,形成了校—企—政多元协同的创新模式,为低空经济的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政策咨询提供了综合性支撑。从概念验证到小试中试,再到实地试验和场景化落地,构建起了完整的“研究—验证—转化—应用”成果转化链条,实现了技术成果的快速孵化与产业拓展。“在大连,我们与高新区华录云涛有限公司合作,重点开展无人机森林灭火等应用场景研究,深入探讨运用无人机技术实现高效、精确的火情监测和灭火方案,推动低空经济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的实际落地。”吴玉虎表示,未来,在科研创新上,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例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低空飞行器自主避障技术研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海量飞行场景数据进行训练,使飞行器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和避开障碍物,提升飞行安全性。同时,将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科研水平。在产学研合作上,将深化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共同开展产业推广活动,提升大连市低空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场主体是低空经济的力量载体,我市企业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协会将带领我市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大力推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聚焦典型应用场景,统筹推进传统通用航空转型升级与新兴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夯实低空飞行安全管控基础,加强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大连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理事长、大连欧亚直升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秀表示,昨日召开的大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鸣响“发令枪”,全力推动我市低空经济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据了解,大连欧亚直升机有限公司是我市首家获得CCAR-91部、135部和136部运营许可的甲类通用航空公司。企业目前拥有直升机6架,其中EC135直升机1架、AS350B3E直升机3架,269C直升机2架,主营业务以通航作业服务为主,如农林喷洒、航空护林和电力作业。企业自2016年取得运行资质至2024年12月,已安全飞行8748小时33分钟。刘文秀介绍,企业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传统通航作业、空中游览、无人机应用等领域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同时,根据有关发展规划,大连欧亚直升机有限公司计划将其在金普新区董家沟建成的直升机场整体搬迁至登沙河,积极推动登沙河B类通航机场项目建设。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95公顷,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4.71公顷,建设内容包括:230×30米跑道、停机坪、指挥塔、装配车间及办公楼等设施,开展直升机组装定检维修、零部件研发制造、航空应急救援与护林防火、驾驶员执照培训以及B类通用机场运营等业务;二期项目占地面积约5.24公顷,将建设航空博览馆、飞行航校等。另悉,2024年8月,大连欧亚直升机有限公司联合数家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发起筹建大连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得到市发展改革委、金普新区的大力支持。大连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2024年12月成立,致力于推动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平台功能优势,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通过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化建设,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协会积极参与低空空域开发利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服务等多方面行业标准制定,目前有超过40家会员单位,涵盖低空基建、低空智联、传统通用航空、无人机等新型航空器研发制造、运营保障服务等领域。东港到獐子岛只需要22分钟、从大连国际机场到长海县用时也不超过半小时……1月13日、14日,由大连长兴岛长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航公务航空(上海)有限公司、大连临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大连低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先后完成了“东港—獐子岛”航线直升机载客试飞和“大连国际机场—长海县”航线直升机载客首航,成为大连低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吹响了我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去年以来,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发展“低空经济”,积极与恒力集团、大连机场集团研究合作路径,并多次组团赴苏州、上海等地调研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最终,三方决定充分借鉴其先进成熟的规划布局、扶持政策及运作模式,成立专业化合资企业,助力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了解,新成立的大连低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将开展“直升机与无人机共存、文旅与运输共推、包机与班机并进”等多场景、多元化、多层次的业务,服务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据苏航公务航空(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立超介绍,在开通大连至长海县、獐子岛航线的基础上,大连低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计划以大连为核心枢纽逐步向周边城市、海岛及旅游景点延伸航线,构建一张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低空航线网络。通过不断增加航线数量和航班频次,提高公司在低空交通领域的市场覆盖范围,为更多人群提供便捷的低空出行服务。同时积极融入大连丰富的旅游资源体系,将低空飞行与旅游深度融合。精心打造“空中看大连”等低空旅游项目,为大连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公司还将积极拓展业务边界,向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公务飞行、航空摄影、航空测绘等多个领域进军。同时发挥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大连当地的航空制造企业、维修企业、物流企业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业务合作等方式,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大连低空经济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助力大连低空经济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微信号:Daliandaily)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刘蕴哲、祝福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瑜
编辑:李金秋
美编:张强
校对:魏红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高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