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见非遗①丨剪纸:匠心独运 纸艺新生

民生   2025-02-10 19:01   江苏  


开栏语

当谈及赣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会想到什么?贝雕的巧夺天工,黑陶的精雕细琢,面塑的活灵活现,剪纸的灵动飘逸,柳编的返璞归真,糖人的栩栩如生,葫芦画的独具匠心……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如同一幅幅绚烂的画卷,在脑海中徐徐展开。为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领略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感受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初心,赣榆融媒特别策划并推出了“榆”见非遗系列栏目,旨在通过文字的温婉叙述、图片的直观展示以及视频的动态记录,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大家深入讲述那些隐匿于非遗背后的鲜活人物与动人故事。

第一期推出《“榆”见非遗①丨剪纸:匠心独运 纸艺新生》一方红纸,几剪乾坤,非遗剪纸里藏着的烟火人间,都在这一期等你揭开。


图片

赣榆剪纸



剪纸,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历史的活化石”。

赣榆剪纸是我区的民间艺术瑰宝。它以精巧的构图、细腻的线条、丰富的题材著称。一把剪刀,几张彩纸,便能剪出栩栩如生的人物、灵动的花鸟鱼虫等。赣榆剪纸传承着地域文化,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剪纸艺术长期、广泛地流传于赣榆民间,20世纪“扎山尖”“扎匾”曾广为流行,大量使用了剪纸作品。至今,民间仍流传着“绣花样”,结婚时剪贴“窗花”“盆花”,过年时张贴剪纸“福”字、“过门签”,以及祭祀活动中使用剪纸“纸扎”的习俗,这都彰显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剪纸的原料、工具极其简单,一般只用一张薄薄的纸,一把小剪刀,但剪出的作品却花样百出,讲究的是“千刀不断、万刀不乱”的绝技与风味,或古拙,或雅致,都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工具材料的原始性,独特的表现力,以及创造者的群体性和生活实用的广泛性,决定了它的特殊价值。



图片


在艺术创作上,伴随着民间剪纸艺人对传统技艺的挖掘和传承,久已失传的“斗彩剪纸”“填堂彩剪纸”技艺得以重现。赣榆剪纸在继承传统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兼融南北,博采众长;又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或剪或刻,或剪刻并用;作品或古拙纯朴,或华丽秀美,或淡墨含香,或浓彩增辉。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性,也形成了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精巧雅致、风格特异的艺术特色,成为广受社会各界欢迎的艺术精品。



2007年,赣榆申报的“剪纸”项目列入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剪纸,这一指尖上的艺术,在传承与创新的交织中,跨越了岁月的长河,走到了我们的眼前。它不再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或是深藏在民间的技艺,而是以鲜活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创新的桥梁。每一次剪刀的开合,每一条线条的流转,都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热点视频推荐


素材来源:赣榆史志 赣榆宣传 红榆伞 金轮&二道街

编辑:王泽林

一审:王宁

二审:韩冰

三审:王海超

投稿邮箱:gyfbtg@163.com

往期精选
!申报成功!
“巳”如破竹开门红 | 塔山镇新年启新程,全力冲刺首季佳绩!

总投资超22亿元!这两个项目拟在墩尚镇投建!
“红榆伞”心理课堂⑧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不妨从这三点做起(一)
【灵蛇献瑞·灯火倾城】蛇年元宵文旅盛宴邀您共赏!

赣榆发布
赣榆区委、区政府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