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9.6厘米、宽16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生动地再现了滇人剽牛祭祀的场面,柱子顶呈伞状,上端盘绕一条巨蛇,头部高高昂起。
高11.5厘米、宽12.5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其上人物众多。房前一竖板上,有一条大蛇蜿蜒而上。
长15.5厘米、高11.5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主体造型为三只依偎在一起的水鸟,三只水鸟的足下踩踏着两条蛇,蛇首昂立,蛇身交错,呈左右对称排列。该扣饰展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反映了滇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艺术表达。
高9厘米、宽11.2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铜饰的主体是一个大牛头,牛的面部装饰有线刻的花纹,脸颊两侧各铸有一条蛇。蛇嘴咬牛耳,身蜿蜒曲折,富有动感,与大牛两角上闲适静卧的小牛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14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该铜钺作为一种仪仗兵器,銎侧铸有一猴,正顺銎攀爬,猴首高昂,长尾垂地,四肢弯曲,两前肢用力踩踏一条蛇,张嘴咬住蛇头,露出胜利者的表情。
长30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叉体设计仿照蛇口吐出的蛇信,形状独特,前端分为两岔,后部为椭圆筒状的长銎。銎的上段两面饰有浮雕蛇头,下段则饰有鳞纹,整体形状仿若蛇身。
高8.5厘米、宽15.5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生动展现了猛虎与公牛之间的搏斗场景,虎咬住牛的前肢,而牛则用其利角刺破了虎的腹部,其下有一蛇咬住牛的后腿,蛇尾则缠住虎的左足。扣饰生动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反映了古滇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高9厘米、宽11.3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扣饰中牛被三虎咬毙,大虎背负着胜利果实而行,两只小虎一前一后紧紧相随,昂首扬尾,姿态活泼,其下有一蛇。
高11厘米、宽17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铜镇造型为一只卧姿的鸳鸯,表面经过鎏金处理,底部平整,双翅上曲微翘,身上还有四条蛇盘绕。滇国地区的住房多为干栏式结构,室内卧具简单,无床榻,仅铺竹编或草编的凉席。为了防止席子滑动或卷边,人们常在席的两端或四隅压置较重的金属镇物。
滇国的蛇文化中保留着原始信仰的特征,石寨山滇王之墓发现的6件铜编钟,每件的器身两面各装饰4条龙首蛇身图像,反映出滇国上层对于汉文化的深入学习。著名的“滇王之印”为汉武帝所赐,蛇纽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也进一步象征着中原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权力。
边长2.4厘米,通高2厘米,晋宁石寨山出土
印钮为蛇形,印文为篆书白文四字“滇王之印”。
如今生活在云南的各族群众对蛇仍有着其独特的理解,作为百越民族后裔的一支,傣族自古也继承了龙蛇图腾文化;在彝族太阳历中,蛇作为十二属相之一,被用来轮回纪日。
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
如灵蛇般、机敏聪慧
勇往直前、蛇年大吉
步步生辉
昆明西山发布
推荐阅读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融媒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