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D选定筑波大学、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庆应义塾大学、九州大学作为医疗类初创企业支持基地

百科   2024-10-16 09:24   日本  

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AMED)已将筑波大学、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庆应义塾大学、九州大学四所机构选定为医疗类初创企业支持基地。转化研究计划(Translational Research)旨在利用文部科学大臣认证的机构(转化研究支持机构),支持(包括机构外的)学术界优秀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的高效转化,从而推动创新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研发。该计划将通过2023年度补充预算(基金),启动新的大学主导的医疗类初创企业支持计划,并依托迄今为止积累的转化研究支持经验,构建能够持续支持医疗类初创企业的体制。

筑波大学建立了一个医疗类初创企业孵化平台 “Research Studio”,并与日本及海外的大学合作运营。在过去6年中,该平台已经支持了39支团队,其中24家企业成功创办,并帮助23家企业筹集了总额达130亿日元的资金。

筑波大学的医疗类初创企业孵化基地(町野毅担任筑波临床医学研究开发机构转化研究推进中心副主任)以推动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将 “Research Studio” 的人才培养计划与配套支持计划相结合,通过公开募集基地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选拔和培养,并推动社会应用。该基地拥有50多名多个领域的日本国内外顶尖专家作为导师,并向合作及协作机构提供支持人才的师资培训。基地还将与VC(风险投资公司)及商业公司建立合作体制,推进商业化。此外,基地还新建了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导师团队合作的 “陪跑” 式支持体制,加强对国际化医疗类初创企业的支持。在国际拓展方面,基地将活用UCSD在美国西海岸的活动经验,并探讨将业务扩展至美国东海岸的可能性,力求以美国为中心扩大国际发展。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以转化研究推进中心(CPOT)为核心,构建了多主体合作的初创企业支持基地。这些主体包括:由可进行经营层面支持的国内顶级VC、运营孵化实验室等业务的公司、提供宣传和大型活动支持的团体、承接制造和质量管理等业务的CRO/CDMO(合同研究机构/定制研发生产机构)共同组成的合作平台,以及支持创业公司海外发展的机构和支持在海外设立公司、开展业务的海外基地。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大学医疗类初创企业支持基地(土原一哉担任转化研究推进中心主任/尖端医疗开发中心主任)以 “用科学开辟癌症医疗的未来” 为理念,实施培养CXO(医药外包)人才的企业家常驻制度、基于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的技术种子孵化(公司创建)以及构建全球融资和业务拓展的支持功能。在支持的技术种子的筛选和阶段性评估方面,基地引入了由制药公司从业者和VC等机构进行的回溯型评估,并重视由顶尖临床研究人员、基础研究人员从科学角度出发所开展的旨在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评估。为了支持孵化技术和 “陪跑” 式项目管理(PM),基地成立了一个让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意见交换的顾问委员会,实现高质量的伴随式支持。

通过这些举措,医疗类初创企业生态系统将得到强化,形成基础研究→初创企业→实用化→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并增强日本的药物研发能力。此外,基地将充分利用代表机构的特色(癌症领域的高手术例数中心,High volume center),构建一种能够支持全国各类初创企业,而非仅限于癌症相关领域的体制。

庆应义塾大学初创企业推进基地(Keio Biomedical Accelerator)的构建(长谷川奉延担任庆应义塾大学医院临床研究推进中心主任),旨在实现创新医疗技术种子的早期社会应用,以及大学初创公司生态系统的创建。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作为转化基地的临床研究推进中心、作为产学合作部门的创新推进本部,以及负责医疗创新的医学部携手合作,建立了该校的医疗类初创企业支持基地。在机构内部,基地将依托与庆应商学院(KBS)的合作关系,以及位于大学医院内的孵化设施 “CRIK信浓町” 等,完善人才及技术种子的孵化体制。在机构外部,包括庆应义塾大学创新倡议(KII)在内,与专注早期阶段医疗类技术种子的VC的合作体制将成为基地的一大特色。为了培养人才和技术种子,基地还将与美国生物实验室(BioLab)、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的机构合作,构建着眼于国际拓展的支持体系。

在研发课题方面,基地不仅会为机构内部提供支持,还将通过首都圈AR联盟(MARC:合作机构16家,附属合作机构8家)、面向校外开放的健康医疗初创公司大奖、产学合作部门联合的 “大东京创新生态系统(GTIE)” 等途径,再加上转化基地所建设的国内网络,以及与其他转化基地之间的合作关系,广泛支持从开发到商业化的过程,包括对年轻人才的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基地将能够不断孵化有志于实现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初创公司,推动创新医药品、医疗器械、再生医疗等产品的商业化。

九州大学将以 “将综合知识转化为新型医疗,构建将九州、冲绳、西日本连接到亚洲的医疗类初创企业生态系统”(赤司浩一担任生命科学创新实现基地主任)为理念,建立连接九州、冲绳、西日本和亚洲的医疗类初创企业生态系统QUICK(Quantum University Innovation Cycle from Kyushu),并大力推进面向全球的多圈层医疗类初创业务的发展。

九州大学基地此前已经建立了由西日本26所主要大学加盟的 “西日本学术转化研究网络(West Japan Academ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Network,WAT-NeW)” 来发掘技术种子,基地与医院学术研究机构(ARO)新一代医疗中心合作,对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广泛的支持。

在业务方面,基地将通过九州大学亚洲大洋洲教育研究组织(QAOS)及国际医疗部等部门,深化与亚洲医学学术界的联系,加强包括出口临床试验(服务于药品审批等目的的临床试验)在内的国际拓展。此外,基地还将关注传染病这一需要在跨国范围内解决的社会问题,以长崎大学热带医学和全球健康研究科、长崎大学医院作为分担机构,以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作为合作机构,加强传染病领域技术种子的孵化。在面向实际应用的商业层面的支持方面,基地将依托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项目PARKS所建立的400多名的 “商业化推进人才/CxO人才库” 的人才培养,以及强大的风险投资网络,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支援。

基地将以九州大学的Robert Huang创业中心(QREC)为核心,与筑波大学的Research Studio相互协作,将 “转化科学与医学培训计划(Translational Science & Medicine Training Program,TSMTP)” 等医疗类初创公司所需的实践性教育提供给基地内外的初创公司。

原文:《科学新闻》
翻译:JST客观日本编辑部

客觀日本
《客观日本》公众号由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运营,重点介绍日本的科学技术创新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