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夹克穿了44年
天大校友吴联芳节俭一生
却在88岁这一年
做了一件“阔气”的大事——
他将200万元积蓄捐赠给厦门市慈善总会
希望这笔钱能帮助
更多成绩优秀的困难学生实现梦想
吴联芳(左)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
近日,一场简单朴素的捐赠仪式
在厦门市东渡老年公寓会议室举行
仪式的主人公
88岁的老人吴联芳
看看墙上的红条幅
觉得还是隆重了些
他说:“我原本想着签几个字,就可以啦。”
仪式中,捐赠协议书及一些公证材料都需要老人亲自签名。吴联芳患有“家族性震颤”,右手会不受控制地抖动,拿笔写字困难。为了签名,他事先练习了很久。“我把字放大4倍写,签出来能看清。”他乐呵呵地向大家展示他的“研究成果”。随着最后一笔落下,吴联芳完成了心愿。
媒体报道此事后,吴联芳校友的善举,在天大校友中引起热议。12月8日,天津(北洋)大学厦门校友会魏明会长、郑俊慧、周金峰、黄明娜、崔德振、陈泽斌一行专程探望老学长,聆听老校友故事,并向他汇报校友会工作。
1954年,吴联芳以优异成绩,被心仪的第一志愿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录取。可惜当年华东闹水灾导致火车停运,求学路远的他经历了一路周折,晚了一个多月才赶到学校,彼时精密仪器系满员,因而他选择进入化工机械系就读。用吴联芳自作的打油诗来说,便是“心思精密赴北洋,一场大水泡了汤”。然而回忆起这段往事,比起遗憾,他更多的感觉是幸运。
1958年,吴联芳毕业分配至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相关部门,前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郊的五〇四工厂,这是我国第一座铀同位素分离工厂,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弹、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当时大家满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全身心地投入到高纯度浓缩铀的研制工作中。也是在这里,吴联芳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顾平,而他们领证的日期,正好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前一天。
1980年,吴联芳因家庭原因申请调回厦门,调入科技情报所(现信息研究院)工作。在这里,他将多年积累的工业经验应用到科技情报研究中,并参与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大决策。自回到厦门四十多年来,他对厦门城市建设的变化感慨良多。他见证了厦门从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历程,而这样的发展历程,也是改革开放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吴联芳在捐赠仪式上身穿的夹克,是他1980年买的,之所以穿了44年,是因为“还能穿,穿习惯了,不想换”。
魏明告诉吴联芳,目前在厦门发展的天大校友有800多人。吴联芳感叹道:“想不到厦门有这么多天大学生,我考上那年就两个人。”吴联芳感谢校友会多年来的付出,盛赞母校的各类文创纪念品。而对于他自己做出的捐赠,他却笑着摆摆手,说这没什么。
天津(北洋)大学厦门校友会的校友代表
与吴联芳互加微信
谈及捐款原因,吴联芳表示,自己上天津大学一切费用国家全包,还有补贴,感念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想把一生积蓄无偿献给教育事业,资助困难学生。
天津(北洋)大学厦门校友会秘书长周金峰说,吴联芳捐资助学的新闻发出当天,就在校友会的两个微信群里传开,“大家都在转发,连一些学生家长也发微信给我,说我们有这么好的学长,能不能等寒假时,请老人给孩子们讲讲他的故事,让孩子们向老人学习。”临别时,校友代表相约以后多来看望老人。他们还计划下个月为吴联芳办一场生日会,热热闹闹地陪他庆祝89岁生日。
摄影:高龙雨
怀梦北上求学,青春报效祖国
一生勤俭节约,晚年捐资助学
吴联芳校友用自己的人生
诠释了天大品格
让我们把这一束光传承下去
愿每一位天大人
立天大志,做天大事
将光与热洒向更远的地方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内容来源 / 天津大学厦门校友会 厦门日报
编辑 / 薛子易
底图制作 / 高玉珠 洪秀京
「 天 津 大 学 新 媒 体 中 心 」
投稿 & 加入我们 Tju_nm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