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两山理论”实践中,我县依托亚林中心落驻当地优势,实行合作共建,打造行走在乡间田野的“博士工作室”,力促科研转化“点绿成金”,蹚出了一条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的绿富同兴路。
我县有“亚热带植物基因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5.76%。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中国林科院在此设立亚林中心,建有全国仅二、江西唯一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站。
这些良好的生态禀赋
积淀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早些年
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
和多年沉淀的工业基础
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曾一路高歌
但也留下了林木砍伐严重
山头采矿屡禁不止等问题
为呵护家园青山绿水,我县毅然决然走上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之路,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一律拒之门外,并对尾矿库全部闭库销号,同时进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蓝天”“碧水”“净土”行动,让分宜处处显山露水、沁人心脾。
但县域山林禁采矿、禁伐木,也给全县发展带来了难题。既要保护环境,也要发展经济。怎么办?我县依托优渥的林地资源和亚林中心提供的技术支撑,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富民特色种植业。
于是,我县对接亚林中心,开启战略合作模式,联手打造行走在乡间田野的“博士工作室”,在林业生态建设、高产油茶建设、林下经济发展等领域用心用情用力,让“生态立县”有了家门口的科技支撑,更催生了一个个特色种植产业“生金吐银”。
一方面,我县紧跟群众和市场需求,组织博士团队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技术优势,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采取由工作室成员每人结对挂点若干种植户方式,指导帮助林农发展特色产业和扩大规模。同时,借智扶技“打好林下经济牌”,按照“公司+林场”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中心与企业签约合作办法,推动林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并帮助地方企业和林农建立栽培技术体系,将“柜子内”科研成果转化为“山林间”产业项目,培育打造了射干、丹参、草珊瑚等一批林下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品种达30多个。
另一方面,我县还注重培育乡土人才,让他们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创新创造,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过博士团队在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点带面的帮助,一大批诸如欧阳国智、郭绍勇、陈小红般的“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不仅在高产油茶、中药材、麒麟西瓜种植等领域大显其手、各显其能,还主动和其他种植户结成对子,向他们提供种苗、技术、管理等帮助。这让果冻橙、翠冠梨、菱角、黄茶和黑山羊、肉牛等种养殖业遍布县城南北。
院地“联姻”,科研转化带动产业发展,一条博士团培养土专家、土专家带动农户的“博士团+土专家”乡村振兴路在我县已然明晰。在广袤的田野,三五成群的身穿白大褂博士与身穿各色工作服的“土专家”,成为当地绿色风景的抢眼点缀。正是有了“博士团+土专家”的示范带动,全县林下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目前,全县建立毛竹笋材两用、果木等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基地18个,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9 家,形成了木竹人造板、竹制品、松香、森林蔬菜等六大林产品生产系列,林业产值每年以 11.1%的速度递增。
△更多资讯 请下载画屏分宜APP
审发 | 赵婀珑
投稿邮箱:fybszbs@163.com(欢迎来稿,文责自负)
内容违规举报电话:0790-578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