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曾提出一个哲学问题:“我们究竟去哪里?”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回应可能是“去往未来”,而他的回答则是:“永远在还乡。” 这乍看起来是“想要回到过去”,但其实却又是“想要一个更好的未来”。就如年初以上世纪9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电视剧《繁花》爆火所展示的一样,上海正裹挟在一场盛大的海派文化复兴的审美狂潮中,上海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触摸这一潮流,并在可预见的长久未来里,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静安鸿印里,以立足历史文脉和生活根基的使命意识,对上海本土的海派文化进行个性展示和传承新生,在老弄堂与新城厢的交融重生之中,展示怀旧与摩登交织、岁月沉淀与蜕变发展结合的生活情境,象征着上海城市更新正逐步从“物质改造”走向深层次的“文化营造”。
鸿印里
从张爱玲故居,到张园、徐园,以及静安寺、玉佛禅寺……老静安始终是名流汇集之地,从不缺少传奇的色彩和繁华的印迹。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古今文化的交融碰撞,都在老静安汇集起来,熠熠生辉。
静安寺
鸿印里落址于静安区中心腹地,处于南京西路、人民广场等历史文化风貌区外围区域,为康定路历史风貌道路的延伸段。南侧紧邻先锋戏剧的桥头堡FANCL艺术中心,西侧毗邻历史建筑改造范例设计公社以及当代摄影艺术代表M97画廊。在这个繁荣喧嚣的十字路口,老城厢石库门生活和当代先锋艺术交织融合,既身处都市烟火中,又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根基。
鸿印里航拍
项目地曾经聚集着宝安坊、成德坊、武林邨、永顺里、戈登新村等居民小区,名曰:静安七十二街坊。地块内保留和复建多栋典型老上海石库门历史建筑,在方案设计之初,即充分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历史传承、体现文化内涵。就如《繁花》作者金宇澄所说:“细节是细微的时代史”。石库门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微缩模型,于时代洪流中无声记录着申城百年风雨变迁。
历史地图和保留建筑
新旧交融的沿街实景
小区居住空间设计以上海独有的里弄生活记忆为基底,立足真实的历史场地肌理,引入现代建筑技艺和审美意趣,重塑群体记忆、文化身份、空间认知。将上海人理想中的海派生活融入到居住者的日常体验,消解社区与城市之间的隔阂,重塑历史与现代的关系,打造住户私享的烟火气人居典范。
居住区的整体规划遵循对称规整的礼序布局,采用了核心十字轴+两大礼仪花园的规划结构,开放式架空中庭与轴心交汇的全方位景观模块,打造一个自然与技术结合、都市新生与里弄叙事融汇的海派邻里社区。
规划分析图
总平面图
鸟瞰实景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说:“全球化激发出对于地方性事物的更强烈的依恋”。对上海人来说,石库门里弄中的生活,就是家长里短的邻里轶事,红尘喧嚣的人间烟火。如何在保留里弄文化氛围的前提下完成城市功能的更新,是所有建筑更新项目的共同痛点。
基地西侧与南侧有多栋历史保留建筑和复建建筑,与新建的商业建筑,共同打造传统风貌商业街,还原老上海 “里弄”文化,延续与发展城市的人文脉络与历史风貌,形成阡陌交纵、富有新活力的立体文化街区。
商业街鸟瞰
项目创造性地利用新增的二层连廊将多栋历史建筑互相连通,塔楼和历史建筑之间也通过空中连廊相连接,实现了商业动线的立体串联,在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形成了有趣的屋顶漫游步道。
二层连廊
保留建筑的二层连廊体系
新旧建筑的呼应与对比
一重-社区大门
仪式感的开场是归家动线上的完美开端,大气尊贵的酒店式落客体验,自然有机的天然材质与点缀性水景、多样性光影的应用,共同诠释现代主义艺术语境下的生活美学小区形象。
社区大门
二重-社区大堂
典雅时尚的前场空间高效引导入口的车流与人流,保证了业主的归家安全感和舒适感的多重体验。社区大堂的设计突出现代时尚元素的视觉呈现,非对称的现代感体块错落,如同篆刻历史的书页一样面前徐徐展开,与静谧、典雅的庭院空间一起,为业主打造高奢度假酒店般的归家空间品质。
社区大堂
三重-社区景观节点
结合小区出入口造型,将地下车库坡道转换为缓缓抬起的活动场地,将入口空间从一个匆匆穿行的洞口变为可以驻足、玩耍、休闲的活动空间,成为小区打卡地标,增加邻里交流空间,提升业主的邻里认同感。
社区景观节点
四重-中央景观花园
双重中心花园,相辅相成互为映照,花木扶疏四季皆景,从繁华回归自然生活,体验园居的观景雅趣。
中央景观花园
五重-地上入户大堂
首层入户大堂结合多功能架空层,设置休憩、会客、娱乐和泛客厅多重空间功能,营造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创造邻里交流的空间。在这里,业主们可以体会现代社会中逐渐远去的里弄邻里情,为快捷高效的现代生活注入难得的人间烟火气息。
地上入户大堂
形体生成
立面采用现代简约风格,通过体量的进退及屋顶变化打破单一的块状形体;双L的构图达到分而不散的整体感,横向线条对竖向线条进行分割,使整体建筑看起来整体有序。
立面材料
建筑外立面材料以大面的玻璃,白色石材和灰色铝板为主。优雅舒展的水平线条及深远的飘檐体现东方文化的简约神韵,L型构图和现代材料及工艺又折射时代与科技感,更与本项目文化保护石库门风貌街区形成鲜明对比。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全新诠释了“海纳百川”的人文精神。
鸿印里立面
细节雕琢
立面风格一方面强调建筑体量的简洁和挺拔,去繁存简,另一方面追求细部构造的合理与美观。低调奢华的生活场景更加注重对建筑细节的刻画,建筑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是对光的致敬,也是人情味的体现。
建筑细节
华灯初上时的鸿印里
岁月“不响”,必有回响。不论是《繁花》中阿宝家居住过的淮海中路思南路,还是《石库门的笑声》中阿德哥的家延安东路马德里,都和我们的项目静安鸿印里一样,正在迈进上海城市更新的关键阶段。这座全球超大城市的建设,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城市更新即是回答“好不好”的解题之笔。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江宁路繁华依旧,艺海剧院夜夜笙歌,石库门风采依旧,不同时代、不同式样的建筑聚在一起,就像一个城市美学下的断代切面,为海派文化的复兴增添一笔无可替代的亮色。
「工程档案」
项目甲方 | 上海静投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 上海
建筑设计 | 霍普股份
设计团队 | 杨赫 周钟秉 陈华 华盈盈 王景余 刘敏娟 黄艳阳张雷
建筑面积 | 92583 ㎡
公建地块设计 | 日建设计
建筑摄影 | 三千影像、青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