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非遗】来刘家堡过“非遗中国年” 感受非遗文化

政务   2025-01-31 18:38   山西  



近年来,小店区刘家堡村积极探索“非遗+”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成功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将非遗文化与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带动了村民增收,还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创业,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活力。今年正值中国春节申遗成功的第一年,新春佳节期间,我们梳理了入驻刘家堡村的非遗和手工艺项目及各色文化艺术场馆,邀请您来刘家堡村感受非遗文化,过个不一样的“非遗中国年



黎侯虎

布老虎是一种以布为主要材料、以虎为造型的民间工艺品,通常采用缝制、刺绣等工艺手段制作,既可作为玩具供儿童玩耍,也常用于室内装饰或作为礼品赠送。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虎图腾崇拜,历经千年发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人心中,布老虎具有驱邪避灾、保平安吉祥的作用,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追求。


建盏千品居

建盏,不仅是建窑烧造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造型、釉色和纹理上。建盏的器型以碗、盏为主,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这种独特的胎体质感,使得建盏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沉稳而内敛的美感。同时,建盏的釉色以黑色为主,釉面光润如镜,深邃而神秘,黑色釉面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还能够凸显出茶水的色泽和香气,是品茗赏茶的绝佳之选。


大红袍·归园茶室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王顺明创立,王顺明,古田人,评茶师,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韩国国际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武夷山市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国际商会武夷山市商会副会长,福建省南平市古田商会副会长。


太原剪纸

太原剪纸有2000多年历史,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银凤和丈夫郭树林是太原剪纸的第五代传承人。每到春节,王银凤都将一幅幅充满浓浓年味、寓意美好祝福的剪纸作品带给大家。太原剪纸既融合了北方剪纸的大气,也透着南方剪纸的纤巧,使用剪刀勾勒轮廓,局部细微之处再用刻刀精描线条。


金鼓园

太重鼓乐(金鼓园)一直致力于发掘、继承、弘扬中华传统鼓乐文化艺术,太原锣鼓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作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太重鼓乐(金鼓园)立足太原,走遍三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多次参加全国及山西省各类赛事并获得大奖,被誉为“来自黄土高坡的天地震撼”。太重鼓乐(金鼓园)打造非遗文创、民俗、研学、培训、体验、展演展示一体化服务,近距离感受山西锣鼓的独特魅力。


千层底

千层底,一个延续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国务院正式将千层底制作技艺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层底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凝聚民族手工技艺的精华,具有独特特色和优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千层底具有祛脚气、按摩脚底的特殊功效。产品以精准的客户群为设计雏形,以其特有的设计理念,寻找现代风格与传统风格的完美结合,设计的产品涵盖高端消费市场和中端消费市场。


羊羔酒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羊羔酒是中华传统名酒,它起源于汉魏,兴盛于唐宋,元代时畅销海内外。作为中华唯一孝文化名酒,清香型高粱酒。在秉承传统配方、严格执行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精选优质高粱、大曲,精心酿制而成。既保持了传统名酒的特色,又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晶莹如玉,绵甜爽口,一杯下肚,心旷神怡,回味悠长。


山西药茶

采用药食两用的芽和叶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杀青、烘焙等工序制作而成,制作手法有“揉、压、搓、抓、抖、撒”,讲究“轻压短揉”。晾晒要在阴凉处,不可暴晒。“九蒸九晒”,使得茶的香气和外形塑造更具魅力。其中连翘茶制茶工艺在清康熙年间已经非常成熟,曾两度成为皇室用品。2017年,冠山连翘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翘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所以具有清热解毒、去燥濡湿、爽身清脑、强身健体的功效。


西华门舞狮


西华门舞狮表演有跑场子、游四方、立身抖毛、横打滚、戏彩珠、登天台、滚绣球、过天桥、母狮下崽、谢幕。表演风格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红火热闹、妙趣横生、动作协调。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舞狮表演象征着吉祥、智慧、幸福,西华门舞狮是山西太原著名的民俗表演艺术,2018年入选省级非遗。若以长江南北地域来区分,舞狮技艺可以分为南狮与北狮。按照舞法分为有文狮、武狮两种。中国舞狮以形态分可分为太狮和少狮。


刘家堡豆腐干

五香豆腐干是山西北部地区广灵县的特色传统名产,已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享誉雁北、大同、河北等地。这种五香豆腐干为条状,色泽白里透黄,质地硬中有韧,成香耐嚼,越嚼越香。在1981年山西省副食品鉴定会上,获出口产品第一名。


梅艺漆坊

郭喜梅,太原市传统漆器手工技艺传承人,创办了梅艺漆坊工作室。太原传统漆器用材选于优质天然生漆,在漆艺的表现手法上立足传统技艺,运用更多的现代漆画表现手段和更多的入漆材料,表现更加丰富的画面层次和肌理。作品类型有:漆画和漆艺两大类。


老汉元宵

元宵是中国汉族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元宵是将糖馅放入值箩中不断滚摇,用类似滚雪球的方式,使糯米粉逐渐包裹在糖馅外制作而成。同时,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


珐华琉璃

珐华最早是在山西省南部的蒲州 (今永济市) 、霍州 (今霍州市)、高平和晋城一代烧制,所用胎体皆为陶胎,分为砂胎与缸胎两种,砂胎酥松,缸胎坚细。装饰手法是在修好的胎体上先雕刻花纹图案的轮廓浅条,再用毛笔蘸瓷浆在纹饰轮廓线中堆起凸起的线条,入高温烧成素胎,再在烧好的素胎上按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以蓝、白、黄、紫、绿、孔雀蓝等彩釉,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器型有瓶、罐、钵等;常见的纹饰有花鸟、云龙、人物等,色彩浓艳,纹饰具有立体感。


妙艺堂葫芦

陈胜,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氏烙画第四代传承人,太原市非遗传人。30余年来,潜心研究葫芦文化,并收获诸多国家级、省市级奖项殊荣,妙艺堂陈胜葫芦文化艺术工作室是其在南太原的重点项目。烙画又称“火笔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陈氏烙画将国画中的软笔技法融入烙画艺术中,化软笔为“铁笔”,独创“刮白”技法,同时改进了传统烙画工具,优化了工艺流程,克服了传统烫画技法线条单一、色调呆板等缺陷,使烫画葫芦的工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古法陶瓷

古法陶瓷是区级非遗项目。王学强传承了水既生老先生的古法制瓷手法,他的作品也获得诸多荣誉,目前名下有4款釉色已经申请了专利,其中老黑釉和香灰釉是他的代表作,现最畅销的两款器型是老黑釉温酒壶和香灰釉茶盏。从泥到瓷,在这里都能看到它的制作流程,将原料按一定比例,化浆,陈腐,注浆,修坯,打磨,素烧,上釉,高温烧成,成为最终成品。


穆府老膏药

穆悦峰现任山西穆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穆府老膏药第五代传承人,秋元堂滑膜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药药剂师。穆府老膏药承袭中药古法之工艺,结合现代制造技术,在传承古方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生产,将国医国药事业传承发扬。膏药精选红花、龟板等32味名贵中药材,严格按照古方记载制作工艺,经选材,炮制,熬汤,浸泡、晾晒退火毒等16道工序精制而成。其膏体乌黑透亮,远远便能闻到阵阵药香。主要产品为穆府老膏药,该产品已获批为区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人群: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跌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网球肘、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鼠标手、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等引起的疼痛,有着独特的疗效。


高记酒坊


高志成是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做酿酒这一行已经近30年,系古法酿制米酒技艺第七代传承人。多年来,坚守古法酿制传承非遗文化。在传统米酒酿造的基础上,选用优质大米,通过改变酒曲成分、工艺,在原有米酒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发、混蒸(固态高粱发酵,液态大米发酵)的工艺,将高粱的醇厚以及大米的清甜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口味,真正做到了甘甜顺滑、清雅绵柔。酿造米酒的工序比较繁琐,要先浸米,然后再蒸,米蒸熟后降温,再放到缸里拌酒曲进行发酵,之后进行沉淀过滤等十几个步骤,用这种方法酿出的米酒,色泽透亮、口感清爽、香气馥郁。


傅山卤肉

张利志是傅山秘制肉制作技艺传承人,现基地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王琼故里文化街。卤肉有猪肉、牛肉、羊肉等,药材用于傅山先生流传的手抄书,根据气候冷暖的不同药材有所改变,卤肉软嫩可口,不加任何防腐剂,传统制作。多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神针火疗法

神针火起源于明代,李时珍是神针火的发明创始人。入驻刘家堡村的高文义老师是太原人,也是神针火唯一的第十四代传人。神针火技术是通过人体经络来调理的,无需记忆繁杂的穴位,简单易学、易懂、好操作,纯绿色康养技术。神针火具有扶正助阳,温通经络、祛邪引热等功效。


王氏皮肤病熏蒸疗法

王氏皮肤病熏蒸疗法已有上百年历史,至今已承4代。王吉坤出身于中医世家,在汲取古今名医的学术精华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不吃药、不打针、中药外敷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在众多药剂中筛选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精心配制,研发出最有治疗效果的中药,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糖尿病、坏足症等疾病,深受患者的认可。


衣礼汉服

衣礼汉服,传承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倡导中式生活美学。数千年来,在华夏服饰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少数民族和域外异制服饰文化的滋养,使中华服饰不断创新和丰富,形成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服饰传统,为世人所称羡慕。衣礼汉服,是山西首个传统汉服品牌。主要从事传统服饰的研究、设计、制作、销售。实体店还可提供汉服租赁、体验,汉服摄影以及研学。


山西花馍

花馍又称“面花”“窝窝花”“糕花”,也称“面塑”,以面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花、鸟、鱼、虫、景物、器物、人物、动物等具体形象。同时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在北方地区,面花塑作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每逢传统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依照当地的习俗和惯例制作面花。这些面花制品形式多样、姿态各异,兼具供奉、观赏和食用等多种功能, 也可以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成为民间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乔志兵泥塑

乔志兵(山西省雕塑家协会创作部主任,副秘书长、山西雕塑协会终身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2018年被聘为西安美术学院外勤教师、2018年入职山西新时代雕塑画研究院)。200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以合伙人的身份创立山西尚鼎广告有限公司,2012年身兼山西尚鼎影视雕塑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之职,开始探索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之路。


老墨木雕

墨舍清刀工艺传承人王全胜,致力于木雕工艺20年,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刻画人生,墨舍不仅制作精品木雕,同时也制作精美的皮雕工艺礼品,皮包,皮挂件,皮雕画,还有玉雕作品。


古琴制作

古琴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作为中国主要的传统乐器,被赋予修心养性等功能与审美。古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交流切磋的桥梁,一把琴从最初的选材到最后的上弦,需要历经上百道工序。制作工序依次主要为选材、造型、琴面及槽腹制作、配件安装、髹漆、打磨、定徽、安足、上弦等,每一道基本靠手工制作完成。仅仅是漆面打磨这一道工艺,就需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打磨。


八月清醋坊

说到山西,大多数朋友会说山西醋很有名,但是醋好买,正宗不好买。孙老师凭着对醋文化的喜欢和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用坚持和决心创立了八月清醋坊,在这期间不仅研究醋的发展史,去请教山西醋酿造及文化届的前辈,研究各大品牌业的产品,还不断地尝试各种生产工艺,坚持无添加,全程古法酿造,手工制作,最终生产出的醋酸香绵柔甜,集聚了山西陈醋所有的特点,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秋元堂滑膜膏

在炎症的急性期使用的膏药,主要有活血止痛膏、伤湿止痛膏等。适用于慢性滑膜炎的膏药,主要是一些黑膏药。


范氏中医疼痛疗法


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药膏,止疼效果很快。


米花堂文玩玉米

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手工把玩玉米,象征多子多福。


贾氏泥塑

传统泥塑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手法,好玩有趣,让人通过泥塑回味童年,记住乡愁。


汉风传统彩绘

中国古代传统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以国画唐卡等为主要特色。


上喜花馍

又叫国潮花馍,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花馍。


闻域香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闻香过精致生活。


传统插花

插花艺术装点美丽生活。


贾氏泥塑

传统泥塑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的手法,好玩有趣,让人通过泥塑回味童年,记住乡愁。


刘志杰书画艺术馆



姚天沐美术馆



梁春书法艺术馆



统筹:区融媒体中心 刘家堡村

编辑:田晋 苍龙
排版:苍龙  王佩琦 
往期回顾




中共太原市小店区委 小店区人民政府新春贺辞


有一种年味叫——我在小店过大年


【央视关注】小店区刘家堡:堡里年味浓 古村欢迎您

小店发布
小店区官方公众号 主管:中共太原市小店区委宣传部 主办:太原市小店区融媒体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