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辰谙
作为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低频在混音中往往都是需要特别关注并下大功夫来处理的。而常被提起的低频的结实度指的则是低频部分在混音中的清晰度、力度和稳定性。
那么,混音时怎样才能把低频做得更结实?
01
低频呈现合格的监听设备
如果没有合格的监听设备,除了极少数完全凭音频分析数据就能做好混音的人,混音几乎都不可能做得太好。
对于低频混音来说这一点尤甚。我们知道,根据等响曲线,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频需要更大的强度才能被人察觉,也就是说人耳对于低频的判断力是较弱的。
这就要求我们使用的监听设备能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低频原本的样貌,以免我们在混音中做出错误的决策。
所以在做低频混音前,记得先检查一下监听设备的低频呈现效果,并根据需要维修和更换设备。
02
采样替换和混合
混音的低频通常指的是20Hz到250Hz之间的频率范围,这一区域对音乐的深度、力量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为常见的低频音轨有贝斯和鼓组中的底鼓。
在实际的录音中,这两种乐器不是特别好录制。特别是底鼓,就算用的是专业演奏级的鼓组,如果麦克风的设置等方面做得不到位,一样有可能录出来干瘪无力的底鼓声。
当然,如果确实前期录音工作做得太差并且条件不允许重录的话,混音的时候就要多想想法子了,其中一个可行的思路就是替换采样。
对于这种情况,事实上也有一些音源厂家提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比如推出了知名鼓音源Addictive Drummer的XLN Audio出品的智能鼓音替换工具Addictive Trigger:
这款工具最常用于多轨鼓的录音。如果点位话筒 、顶部话筒和房间主话筒等都有独立轨道,把Addictive Trigger挂在点话筒轨道上就可以提取相关的鼓声并产生MIDI。
如果底鼓录音质量确实不行,我们就可以给用Addictive Trigger生成的MIDI挂上诸如BFD、SSD等鼓音源的底鼓,然后根据需要和原来的音轨进行混合或者直接删除原来的音轨。
对于贝斯来说,很多混音师也会选择在实际录制的贝斯之外,再做一条MIDI合成贝斯,并将二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03
EQ和压缩处理
对于低频来说,虽然如何使用EQ和压缩取决于具体的音乐类型,但还是存在一些较为通用的准则。
如果低频不够结实,可以给音轨挂上EQ效果器,在对应频段上做轻微提升;如果低频过于浑浊或与其他元素冲突,则需要进行衰减。
一般来说,能用搁架式EQ处理的情况就尽量用搁架式EQ处理,尽量少用高切、低切的处理方式,否则往往会出现一些相位问题。
至于压缩,低频的不同部分有时候需要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所以侧链压缩和多段压缩两种压缩方式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对于低频,一个普遍被采取的侧链压缩的用法是在贝斯轨上挂上压缩效果器,然后把侧链源设置为底鼓。
这样一来,每次底鼓响起来的时候,贝斯的声音就会被压缩从而变小,也就反过来加强了底鼓的清晰度,不至于让其被贝斯声淹没。
而多段压缩的一个重要用法则是处理超低频。如果超低频过于臃肿,底鼓等的声音就会显得力度不足。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多段压缩中选定目标的超低频区域并设置好压缩,然后把底鼓、贝斯的音头等我们希望突出的频段设置为触发频段:
这样一来,每次底鼓、贝斯的音头等部分响起的时候,臃肿的超低频部分就会被压缩,反过来提升底鼓、贝斯的音头等部分的清晰度。
这种操作其实也算是一种侧链压缩,只不过侧链源和压缩对象是一条音轨的不同频段。
04
虚拟低频处理
虚拟低频也是在低频处理的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频率分别为50Hz、100Hz、150Hz、200Hz、250Hz的几个声音信号同时播放,我们的大脑会认为这几个声音信号组成的整体的音调是50Hz。
但即使我们把50Hz的信号去掉,对于剩下的声音信号,我们的大脑仍然会认为其音调是50Hz,只不过音色会有些许改变。这种现象在心理声学上被称为“基音缺失”。
Waves Audio出品的Renaissance Bass便使用了其专利的心理声学技术,能够使经过其处理过的音频可以在无法通过物理方式处理低频信号的播放系统上准确地再现出低频内容:
这款插件的工作方式其实主要也就是运用基音缺失的原理,为基频创建谐波以虚拟低频。Waves Audio的另一款叫作MaxxBass的插件也是类似的工作原理。
此外,Mastrcode Music推出的Substrate也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虚拟低频的效果:
这款插件是免费的,想要尝试虚拟低频效果的同学们可以直接去下载下来试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