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打、断、建”法,整治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

时事   2024-11-11 15:01   北京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移动源超标排放对大气污染贡献日益凸显。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作为移动源污染管控的关键环节,弄虚作假行为既影响污染防治攻坚治理成效,又干扰市场秩序、影响行业发展,更侵害了广大群众的环境权益。
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5个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依法严厉打击弄虚作假问题的坚定决心。
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在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工作上有哪些经验和做法?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的黑色产业链是怎么形成的?对于解决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问题,有什么对策和建议?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召回监管研究室主任刘嘉。



生态环境部门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问题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典型案例选取重点关注那些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

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在选取上有何考虑?在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工作上,各地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刘嘉:典型案例的选取主要有以下考虑:
第一,重点关注那些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同时,能够体现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全面排查第三方机构过程中对违法问题的震慑作用。比如,某地一检验机构为多省份、数百辆不合格机动车出具合格检验报告,被处以顶格行政罚款,彰显了打击违法行为的坚定态度。
第二,典型案例重点体现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机动车排放检验弄虚作假问题。比如,违法使用作弊软硬件、不严格执行排放标准等。通过严肃查处这些违法行为,有力地推动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依法依规经营,确保了排放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第三,典型案例中不少涉及检验机构与黄牛党、作弊装置生产企业、维修机构等相互勾结,形成替检、销售使用作弊器、串通虚假维修等利益链条情况。在整治过程中,我们坚决切断这些利益链,对涉案人员严肃处理,确保机动车排放检验和维护制度有效实施。
第四,在整治过程中,我们注重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监管制度。选取典型案例时,考虑各地在实施行刑衔接、联合办案、取消资质等方面所形成的优秀做法。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体系,从源头上预防类似问题发生。
生态环境部门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假问题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生态环境部定期组织开展环检机构专项帮扶,督促指导地方工作,并将地方发现机构问题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于部分造假数量较大、影响恶劣的案件移交市场部门取消检验资质,涉及违法问题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不断完善科技监管手段,通过视频监控、数据分析、AI识别等技术筛查线索,对造假车辆进行围追堵截,实现精准打击。



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已形成链条,从检验设备商、软件供应商、作弊器生产厂商到机动车检验机构,再到机动车维修机构,都有涉及。

中国环境报:目前,机动车排放检测造假主要集中在哪些车辆?造假手段有哪些?
刘嘉:目前,从机动车检验领域检测造假涉及到的车辆来看,轻型车(小客车)和重型车都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一是使用年限较长的机动车,也就是老旧车辆,这类车辆由于尾气处理装置老化、效率降低,尾气较易超标;第二类是存在私拆私改的营运货车,比如拆除三元催化器的重型天然气车、破坏尿素系统或刷写过OBD的重型柴油车等,这类车辆在私拆私改后,尾气处理装置已经部分或完全失效,尾气严重超标。
造假手段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通过使用作弊装置,比如使用OBD作弊器、分析仪作弊器、检验模拟器等,实现屏蔽真实检验数据、伪造虚假检验数据的目的;
二是不检、漏检,直接出具合格报告,如不上线检验直接出具合格报告、人为跳过OBD检验直接判定合格等;
三是替车替气检验,即使用标准气体代替尾气、使用合格车辆代替应检车辆检测等;
四是检测过程造假,如将私拆私改车辆判定合格、放宽检验方法检测、向冒黑烟车出具合格报告等;
五是篡改计算机记录结果,如修改车辆功率参数、修改底盘测功机等检测设备参数通过检验等;
六是故意遮挡检验视频或伪造视频,如故意人为遮挡关键检验视频,伪造检验视频等;
七是通过非法改装通过检验,如临时挂装三元催化器、DPF等通过检验。
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已形成链条,从检验设备商、软件供应商、作弊器生产厂商到机动车检验机构,再到机动车维修机构,都有涉及。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许可的全面放开,检验机构数量剧增,机动车检验领域改革不断推进,一部分检验机构为争夺检验资源,不惜铤而走险,进行弄虚作假。而这种弄虚作假的需求又反过来催生了部分检验设备供应商提供设置“后门”的检验设备,作弊器厂家生产售卖作弊器,维修机构串通检验机构虚假维修通过检验等一系列问题。



打击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问题,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以“治、打、断、建”的工作思路推进检验机构造假问题的打击整治。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一步打击机动车检测机构造假问题的发力点在哪里?
刘嘉:与其他涉及汽车的领域相比,机动车检验机构的成本投入较少,成本回收期较短,盈利情况比较好。所以,在检验机构的资质许可放开后,检验机构数量增长较快。在利益驱使下,部分机构就会通过造假来吸引车源,增加收入。
下一步,打击机动车检验机构造假问题,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按照生态环境部的安排,要以“治、打、断、建”的工作思路推进检验机构造假问题的打击整治。
第一,面上“治”。对检验机构、维修机构开展全面排查整治。重点针对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不实检验报告、不符合机动车排放检验规范以及维修机构虚假维修、提供虚假维修合格证明等情形。
第二,点上“打”。重点打击弄虚作假的典型违法违规企业。对于涉嫌弄虚作假的,依法停止采信数据结果,实施违法信用联合惩戒。对于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检验检测资质资格。适用行政拘留或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第三,链上“断”。切断作弊装置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利益链,以及虚假维修和作弊检验的利益链。
第四,长效“建”。建立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推动机动车检验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推荐阅读

 退役风电设备千亿市场开启,拥抱红利前需打通哪些堵点?
 关键条件岂能擅自更改?西安这家机动车检测站出具虚假报告被罚30万元
▼ 污水处理到位,连云港石化基地变成“动物园”|小晨vlog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张黎


中国环境
中国环境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