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临近开学,这几种传染病需要注意!

健康   2024-08-30 17:48   广西  


临近开学

这几种传染病

需要注意


暑假即将结束

开学的脚步越来越近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

大量学生返校聚集

学校常见传染病高发

引起家长、社会的高度关注

那么,开学了

需要关注哪些传染病呢?

怎样做好预防工作呢?

一起来看看吧~

↓↓↓

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每年的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为6月龄-5岁,在3岁内更为常见。潜伏期多为2-10天,一般症状较轻,以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


图片来源:觅元素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接种疫苗。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快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岁前完成接种程序,可降低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保护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受损伤。


2.讲卫生。学生、家长、老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注意对孩子的生活用品、玩具、门把手、床上用品进行消毒和清洁。


图片来源:觅元素


3.晨午检。托幼机构每日均要开展儿童晨午检工作,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需要提高警惕,可在光亮处(或用手电筒)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疱疹、破溃等异常情况,同时仔细查看四肢,尤手掌、足底等,观察有无皮疹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就诊。


感染性腹泻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而引起的腹泻,以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以粪口途径为主,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临床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腹痛、腹泻,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图片来源:觅元素


如何预防感染性腹泻?

1.讲卫生吃熟食。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品,瓜果蔬菜要洗净,不吃生冷的海产品;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叮爬;厨房用具应生熟分开,进食包装、罐头等食品前应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


2.早发现早报告。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发现疑似感染性腹泻疫情后要及时报告,并配合卫生部门意见做好疫情防控。


流感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酸痛等。


图片来源:觅元素


流感病毒传播迅速,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每年冬春季高发,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或暴发疫情。


如何预防流感?

1.接种疫苗。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2.勤通风。避免接触流感病人,室内勤通风,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勤锻炼增强抵抗力。


图片来源:觅元素


3.多饮水。患儿要多饮水,卧床休息,食用流质食物。痊愈前暂时不要上学,外出戴口罩,避免互相传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临床表现为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常伴有结膜下出血,感染后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为主要病原体。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只要健康的眼睛接触了病人眼睛分泌物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电梯扶手、门把手、水龙头、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发病两周内传染性最强。


因此,此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和社区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或流行。“红眼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一般为7-10天。


如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学生勤洗手、不揉眼的良好卫生习惯,切实做好毛巾、脸盆、口杯等生活用品个人专用;不与其他人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眼药水、眼镜等物品。患者使用或接触过的物品要清洁消毒。


图片来源:觅元素


2.如眼睛出现不适症状,不去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并尽量不与其他人接触,患红眼病的学生、教职员工居家隔离治疗,痊愈后才能返校。


3.教室和宿舍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学习、生活环境内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接触频繁部位及玩具等公共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于不适宜用消毒剂消毒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暴晒。


4.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晨午检中发现有异样状况或疑似病例者应暂停入园或入校。发现病例及时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7-11月为登革热高发期。


常见的症状表现有:起病急,高热(39摄氏度以上),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颜、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图片来源:觅元素


如何预防登革热?

伊蚊叮咬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方法:


1.清积水。保持学校环境卫生整洁,“翻盆倒罐”清除室内外闲置容器和花盆底托等各类无用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隔3-5天);清理蚊虫孳生地。


2.灭蚊虫。学校宿舍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3.做防护。可在衣服上使用驱蚊剂,穿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一般在上午7-9点、下午4点到黄昏之间)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水痘
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号称“见面传”,传染性强,无论大人、儿童均可发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冬春两季多发,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图片来源:觅元素


水痘在发病初期很像感冒,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皮,皮疹多见于头面、躯干部位,四肢较少;伴瘙痒,乏力、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吸入患者呼吸道产生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托育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容易发生暴发流行。


发现水痘应尽快进行隔离,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水痘患者病程长,一旦感染,要停课约两周。大多数以前得过的人不会再次被感染。


如何预防水痘?

1.接种疫苗。水痘疫苗接种是控制水痘传播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它不仅能高效预防水痘的发生,还能减少重症及并发症的风险。在水痘高发季节前,建议适龄儿童按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


2.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避免与病例接触等。病人的毛巾、被褥、玩具、餐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


图片来源:觅元素


3.及时就医。感染了水痘也不要惊慌,及时到医院就诊。水痘患者自出疹开始至全部水痘皮疹结痂期间,需进行隔离。





祝莘莘学子
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
身体健康,平安顺遂
心向阳光,不负韶华



来源:广西疾控

声明 | 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创建于1973年,是一所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北海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共建单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