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宝振】三钱萝卜籽,御医立奇功

民生   2024-11-24 18:52   安徽  

三钱萝卜籽,御医立奇功

作者:邵宝振

新安名医化腐朽为神奇,于平凡处建奇功的故事比比皆是,如清末御医曹沧洲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曹沧洲(1849—1931),名元恒,字智涵,以号行,晚号兰雪老人,歙县人,寄籍吴县(今隶属江苏省苏州市)。曹沧洲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曹云洲,精理内科方脉,兼治外科疽痈等症;父亲曹承洲、叔父曹春洲(1842—1912)皆世其业,众口交誉,德冠吴中。曹沧洲幼承家学,并苦心研读历代医书,下法喻昌(1585—1664年,字嘉言,号西昌老人,今江西南昌人)、张璐(1617—1699年,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今江苏苏州人)、叶桂(1667—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号上津老人,祖籍歙县,居苏州)、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等诸名医,取长补短,技艺精进。且居心仁厚,医德高尚,对待贫困者免费诊疗、免费送药,周边远近患者求诊络绎不绝,日逾百人。曹沧洲见多识广,能根据病人的情况辨证施治,由于诊断精确,故能开出灵巧的处方,以一味或数味药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跟随曹沧洲习医的人,亦成为当时的医家。

曹沧洲医案抄本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德宗光绪皇帝身体欠佳,下诏征召天下名医,由南京制军(总督)保荐曹沧洲与青浦名医陈莲舫同时应召,入京为光绪皇帝珍视。两人会晤于旅馆中讨论方药,曹沧洲于宣统元年(1909)曾为陈莲舫先生编著的《女科秘诀大全》书作序,序中写道:“往岁,德宗病剧时,余与先生同应征召,赶赴京师,会晤于旅邸中,讨论方药,得聆清诲。”体现了曹沧洲谦虚诚恳的态度。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光绪皇帝的病情得以缓解,两人同被授为御医。曹沧洲为光绪皇帝诊病前后两年,从数十诊脉案分析,光绪皇帝因操持过度,情绪拂郁,肾虚肝阳,脾虚湿热,故有头晕耳鸣、遗泄、脘腹满闷、大便不调等症状,与高血压、脑血管病、胃肠功能失调、消化不良相似,且病情淹滞。曹沧洲逐日诊视,不敢懈怠,病机理法有理有据,方药调剂又必有出处,费尽心机。

时慈禧太后注重养生,宫内有专门为其烹饪的西膳房,能做点心400余种,菜品4000多道,上等的燕窝、鱼翅、熊掌、鸡鸭鱼肉等应有尽有。慈禧近侍官裕德菱在《清宫禁二年记》中有记述:“食品以豚肉、羊肉、家禽、蔬菜为最多。豚肉之制,约得十种。如肉丸也,有红白之别,红者烹以酱油,味甚可口。又有笋炒肉丝,樱桃烧肉,葱炒肉片等。葱炒肉太后所嗜,余尝之果佳。又有鸡蛋饼,菌子炒肉,白菜煨肉,萝卜煨肉等。鸡、鸭、羊肉,亦有数种。案之中有黄磁大盆一,约二尺对径。中盛清汤鸡鸭鱼翅。鱼翅中国之珍品也。此外有烤鸡、烤鸭。上置松针,取其香也。另有一盘为太后所最喜者,则烤肉也。”“满人嗜面,不常食米。今日所食者,种类极繁。有炕者、蒸者、炒者,或制以糖,或以椒盐,或作龙形,蝴蝶形,以及花卉形。另有一种,中有肉馅。此外有酱数种,太后亦甚嗜之。又有绿豆糕,花生糕数事,配以糖制之汤。”这些真实的记录为慈禧日常饮食的一个侧面。

粗茶淡饭保平安,任何事务都是物极必反,由于长期吃得太油腻而引起消化不良,慈禧一段时间肚子痛胀,有时甚至恶心、呕吐,非常难受,吃了其它御医开得药都不见好。她听管医局的陆润庠推荐,说曹沧洲的医术高明,于是点名叫曹沧洲为其诊治。曹沧洲应召来为慈禧诊治,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曹沧洲见其舌苔厚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知道是长期食用肥腻之物所导致的,古医书上亦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于是,曹沧洲就想用萝卜籽煎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萝卜籽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消食除胀,从而帮助消化,缓解因积食引起的不适症状。

但选用何处的萝卜籽呢?曹沧洲想家乡歙县的凤凰萝卜非常出名,其萝卜籽比其它的地方出产的疗效会更好。于是曹沧洲就向慈禧禀报,得到许可后,通过北京的歙县会馆,千里迢迢、快马加鞭,从歙县取得凤凰萝卜籽。慈禧太后按照曹沧洲所开处方:萝卜籽三钱煎水喝。果然,三天之后,慈禧就康复了。慈禧太后非常高兴,于是就赐给曹沧洲七品顶戴,地方官闻讯也替他在苏州造了三进房子。故民间有“三钱萝卜籽,换个红顶子”的说法。

“七品御医”

宫门深似海。次年,曹沧洲借病告归,闭门谢客,安心养病,手批《素灵类纂》《徐泗溪医案》等,参校刊行《叶氏医案存真》《叶选医衡》《静香楼医案》《温热论笺正》等。病愈后,又日夜忙碌,为普通百姓看病施诊,名望益重。由于忙于诊事,无暇著作,其侄曹惕寅辑其《霍乱救急便览》《戒烟有效无弊法》,弟子屠锡淇、再传弟子董雪帆分别辑其《内外科医案》2卷、《内科医案》2卷。子曹岳镇、岳祐、岳昭,孙曹凤冈、凤钧、凤阊,俱承世业。

凤凰村临近的富堨村从医者甚多,以汪世渡家族为代表的数位名医入职太医院,成为御医。汪世渡(字问舟)祖父汪士震、父亲汪昇(谱名元珣)皆为名医。清乾隆元年(1736),汪昇治愈太子奇症,得赐“别有壶天”匾及娑罗树苗两株。汪世渡幼承家学,博通群书,治病不泥成法,亦曾应诏入宫施治。乾隆二十四年(1759),得赐“黄山红杏”匾。其注重时行瘟疫验方的研究、探讨、收集与整理,撰成《时疫类方》四卷行世。子汪大顺,曾在京城行医,乾隆四十二年(1777),皇太后患病,众御医束手无策,汪大顺被召入宫而药到病除,名声大振,封职州同,加五级。孙汪昌泰、曾孙汪宗锦、玄孙汪鹿石均承祖业,悬壶济世,广施惠行,受到村人的尊重。至今富堨“婆罗园”尚存,两颗高大、粗壮的红豆树郁郁葱葱,最大的一株高达23米,胸围1.6米,每年红豆挂果,掩映于绿荫之中。

凤凰山下人杰地灵,富堨堪称“御医之乡”。由“三钱萝卜籽”引发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苏州姑苏区瓣莲巷4号建有曹沧洲祠,以纪念此位名冠当世的一代名医。

位于苏州的曹沧洲祠
特别声明: 
    1、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歙县论坛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歙县论坛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2、“歙县论坛”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559-2621317,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3、投稿、合作QQ:54596489@qq.com(加时请注明微信投稿or合作)
编辑|胡 英
监制|仰时威
法律|黄毓佳

歙县论坛
歙县论坛—歙县老百姓值得信赖的网络平台,请大家积极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