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网络谣言说“不”
网络安全为人民 网络安全靠人民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信、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它具有以下特点:
来源模糊,隐蔽性强
网络谣言的信息来源不明确,常以图片或视频配上特定的文字出现。
传播迅速,影响力广
网络谣言凭借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其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短短数小时便可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产生的影响极为广泛。
内容荒诞,蛊惑性强
网络谣言的内容毫无事实依据。造谣者常常利用人们的情感、制造恐慌以及迎合偏见等手段,轻易地蛊惑人们的心智,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相信并传播这些谣言。
自然灾害类网络谣言。指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恐怖事件类网络谣言。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捏造犯罪类网络谣言。指捏造骇人听闻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等情绪,同时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正常生活秩序。
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公众抵制,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个人事件类网络谣言。指针对某些个人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并造成不良影响。
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
损害公众利益。
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网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人们常因虚假谣言有不当行为,尤其是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容易失去了理智和判断力,弄得人心惶惶。
网络谣言误导社会舆论。
网络谣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产生消极情绪,从而玩物丧志,放弃进取。
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
1
要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轻易被情绪左右,避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2
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查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权威媒体、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通常更值得信赖。还可以通过多渠道核实,对于同一件事情,看看不同的正规媒体或官方渠道是如何报道的。
3
积极抵制和举报。如果确定是网络谣言,自己不仅应坚决不传播,并且可以向相关平台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