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在烟波浩渺的太湖北翼碧波之下,一条“长龙”已悄然成形。它,就是江苏341省道无锡马山至宜兴周铁段工程(简称宜马项目)竺山湖隧道。经过4年多的建设,该工程各项施工任务已全面完成,即将迎来建成通车。
全长7.81公里的竺山湖隧道是国内在建最长的干线公路湖底隧道工程,按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隧道结构形式为两孔一管廊,设计时速100公里,为全线控制性节点工程。其中,由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隧道局)承建的竺山湖隧道无锡段长3.74公里,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由东向西下穿竺山湖,从岸边向湖中逐段分仓推进。
竺山湖隧道。
4年来,中交隧道局宜马项目建设者凝心聚力、科学组织、攻坚克难,相继完成首根钻孔灌注桩浇筑、首次回水、围堰合龙、全线底板贯通以及全部回水作业完成等节点,最终实现全线贯通,在波光粼粼的太湖之下,打造出一座“滴水不漏”的水下隧道示范工程。
不渗不漏树品质
作为国内在建最长的干线公路湖底隧道,竺山湖隧道最深处位于水下16米,防水问题无疑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隧道下潜太湖。
“隧道一旦渗漏水,内部道路就会出现积水,会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时间长了还将导致隧道结构老化,缩短使用寿命。”项目经理谢靖宇告诉记者,按照设计要求,竺山湖隧道的使用年限是100年,防水等级标准是二级,即隧道面层可以有少量湿渍,绝不允许漏水。但让谢靖宇引以为傲的是,项目团队在开工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不允许漏水,而且不允许有湿渍,“不渗不漏”成为项目建设者的奋斗目标。
如何让长约3.74公里的湖底隧道“不渗不漏”?进场之初,项目就明确了首先要在提高混凝土自身防水效果上下功夫。“针对这一要求,我们选择了高性能混凝土,其具备高抗渗性、高和易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把控原材料选型、配合比参数、浇筑工序等关键环节。”项目总工程师党星赛介绍。
湖域段施工。
方向明确,事半功倍。可在初次混凝土配合比调试时,项目便遭遇了挫折:他们发现在混凝土配合比中一项关键的原材料——粗骨料的含泥量严重超标,如果继续采用这种超标的原料,势必会影响到隧道的防水效果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降低粗骨料的含泥量,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总量达72万立方米的大体积浇筑混凝土来说,我们足足需要78万吨的粗骨料,如此大体量的骨料清洗工作,需要破解场地及运输问题等难题。”党星赛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项目集思广益、达成共识——他们将陆运成本高的粗骨料冲洗场地“搬”到施工现场,不仅可以控制原材料的运输成本,而且也方便粗骨料的冲洗和集中管理。
说干就干!经过实地考察、规划场地、施工建设……很快,项目在湖边建设了用来转运粗骨料的临时码头,并在距离码头不到500米的地方建立了全包式封料仓。同时,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在码头和料仓之间架设了传送带,实现了粗骨料一站式卸料、运输、清洗、下料以及一体化冲洗流水作业。“经过一体化冲洗流水作业处理后的粗骨料含泥量控制在0.7%以内,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党星赛自豪地告诉记者,处理后的粗骨料含泥量完全达到甚至超出了预期。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自身防水效果,项目还在拌和站设置了大型制冰机,在高温季节时为骨料加入冰屑,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根据混凝土季节温升温降规律,夏季给侧墙混凝土面“敷保湿面膜”,冬季则“盖棉被”;采取自动化“喷淋滴灌”养护等手段,有效做好混凝土养护……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确保了混凝土质量可靠。
隧道顶板施工。
然而,要达到“不渗不漏”,光靠混凝土自防水体系还不够,还需要增加多重屏障,尤其是要加强隧道变形缝的防水工作。“隧道主体部分需每隔60米做一道变形缝以加强防水,因此做好接缝的防水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党星赛介绍,项目在进行多次防水工艺试验后,最终确定了效果最优的接缝防水工艺,即同时安装3种不同型号的止水带,通过3层防护以保证变形缝的防水效果。
此外,在隧道自防水和接缝防水双重措施之下,项目又在隧道外表涂上了一层兼具蠕变性和自愈性的非固化沥青涂料,并包裹了一层高分子防水卷材,就像一件雨衣一样把隧道裹在其中。“3道防水措施相当于给湖底隧道穿上了一件高性能的潜水服。”党星赛说,“打造‘不渗不漏’的水下隧道,靠的就是我们对高品质的严苛追求。”
2023年9月3日,随着竺山湖隧道回水作业全部完成,隧道内部光洁平滑、严丝合缝,没有任何湿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渗不漏”。
善作善为勇担当
竺山湖隧道穿越太湖流域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区,这里自然环境原始、脆弱,自我修复能力差,项目从始至终将生态环保和施工生产并举,守护这片“太湖绿”。
“项目从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比如方案选择上尽管建桥的成本更低、施工难度更小,但我们还是选择了从建设到运营阶段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更小的隧道方案。”谢靖宇告诉记者。同时,在施工组织上,隧道采取围堰明挖法施工。“该工法不仅便于施工、经济性高,而且对生态干扰最小。”谢靖宇解释道。
据悉,竺山湖隧道无锡段设计包含临时大堤仓等10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项目从岸边向湖中逐段分仓推进施工,即先使用钢围堰进行隔水,然后抽水进行隧道明挖施工。此后每完成一仓主体建设,便进行一仓回土、回水作业,逐仓恢复湖面,形成分仓流水作业,并通过有效缩短钢板桩围堰长度,减少对太湖水域的阻水长度,预防蓝藻滋生。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倾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2020年,正当宜马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型临建工程施工时,一群黑色的“精灵”飞到了太湖,它们迈着鲜红而修长的双腿在水边优雅踱步,这便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翅长脚鹬。
项目了解到,这种鸟儿每年都会飞到太湖进行孵化繁育,其筑巢的位置正好处在施工区域内,如果继续施工,势必会影响它们的孵化。
为此,项目紧急召开会议,决定第一时间调整施工方案,将池塘填土工作从2020年5月推迟至7月底,待黑翅长脚鹬完成孵化且幼鸟具备迁飞能力后再进行。同时,积极协调临时堆场选址,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保障了项目实施。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项目还针对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船舶的含油机舱水及机修污水,采用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回收处理;在施工现场安装环境检测设备,与综合信息化平台对接,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反馈;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每月对施工区域的太湖水体进行监督和检测;通过增殖放流、增设鱼巢等活动,丰富水域生物多样性……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同时,由于分仓流水作业,各作业面同步施工,大干时作业人数高达1200余人,安全管控压力不言而喻。施工现场仅有4条5米宽的便道,但项目仅渣土车每天运输车次就达四五百辆次,现场交通组织也是一项复杂工程。
针对工程体量大、工序交叉繁杂、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项目团队现场调研、深入分析、优化方案,据实优化分阶段土方开挖运输回填调配方案,采用台车法与支架法结合施工,并应用信息化智慧化工地管理等措施,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建设效率。
走进竺山湖隧道无锡段施工现场,一股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型智慧化钢筋加工中心与混凝土智慧供应中心有序运转,就像一个高效的“智慧大脑”,精准地调控着整个工程的建设。
钢筋加工智能配送中心。
谢靖宇告诉记者,面对项目12万余吨的钢筋需求,项目建设智慧化钢筋加工厂,定尺化订购原材,定制化生产,并通过“滴滴”式订单配送成品,实现了工厂布局现代化、生产流程标准化、质量监管严格化,对钢筋、小型构件等半成品实行统一超市化仓储配送。
基于BIM技术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更是工程建设的“神器”。为全面提升工程品质,项目从实际出发,开发了基于BIM技术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对项目工程实体进行建模,可对照每一个施工部位进行直观的检验,让质量问题无处遁形。通过BIM技术,建设者可以在施工前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避免了施工中的不必要损失。BIM技术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大大提升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防汛情、战高温、抓质量、重环保、保安全……历过1100多个日夜奋斗,项目先后完成了首节顶板浇筑、首次回水、围堰合龙、回水过半、主体完工等重要节点,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项目克服了超长超宽复合地层基坑围护施工、超大断面大体积混凝土抗裂及防水质量控制、分仓流水工序交叉协同建设等诸多难题,开展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1项,形成部级工法2项、技术标准1项、省级QC成果1项等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研发的“大跨径湖底隧道施工BIM应用”,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建设工程BIM应用大赛三类成果;项目获评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省级“示范工地”、江苏省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等10余项荣誉。
做深做实促发展
一面面鲜艳的党旗在竺山湖隧道无锡段第8仓、第9仓围堰施工现场高高飘扬。
在长距离双排钢围堰插打推进过程中,第8仓、第9仓围堰施工是横穿竺山湖淤泥最稠的部分,其地质条件复杂,淤泥最深达8米,总量达22万余立方米。
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党员的担当,就有组织的力量。项目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冲锋在前。针对这次任务,项目青年突击队带领40名青年职工和产业工人展开突击作业。通过多次深入现场察看,综合考虑地质软硬变化、土质变化及沿线航标灯障碍物等因素,整合数据,最终确定围堰施工最优方案,为工程建设顺利向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党建就是生产力,党建就是凝聚力。项目党支部精准谋划,以班组建设标准化和监管网格化为抓手,把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学习与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相结合;把党建目标任务与工作目标任务相结合,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入,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
隧道入口。
与此同时,项目党支部积极探索区域党建联盟新模式,与15家联盟单位打造了“红色湖湾”党建联盟,通过“共享、共助、共荣”的理念,营造良好的企地共建环境;深入开展“筑梦党建·三四五五”党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务实奋进的先锋团队集体;以“六个统一”为抓手,构建多方协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项目党建共同体,多项举措有力提升了项目整体党建质量。
此外,项目积极探索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三长五共”管理模式,总结形成《园区化班组标准化管理手册》,开展工人导师带徒活动,通过农民工夜校、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优秀班组评选等形式,有效提升产业工人的专业技能。
项目还从产业工人最突出的急难愁盼抓起,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持续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等活动,为产业工人办结急需帮办事项等,当好产业工人的“娘家人”,获得了广大产业工人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项目编制的《园区化班组标准化管理手册》列入2021年度江苏交通品质工程样板成果清单,并在行业内推广。此外,项目党支部建设了职工书屋,积极开展“太湖流光品书会”,获评中交集团第七届“书香中交”活动示范性读书会。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党建引领下,项目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铺就湖底长隧。项目也先后获得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状”、中交一公局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作者丨记者 李玲 通讯员 杨育育 宋雨新 柴全
图片丨中交隧道局宜马项目
责编丨李雨青 陈雪飞
审核丨卫涛
监制丨陈林